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睿杰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799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塑料颗粒黏连问题,并且提高塑料颗粒粒径均匀性的塑料颗粒造粒机。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第一收集框、支撑座、风干框、第一轴承座、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四转轴和第三安装板等;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部,风干框通过支撑座固接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部,第一轴承座嵌于风干框一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造粒后堆积的塑料颗粒不容易粘贴在一起,并且能够将造出的塑料颗粒进行筛选、分类,保证塑料颗粒均匀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
技术介绍
塑料造粒的工作原理是:塑料经过螺杆挤出机的塑化、熔融,通过模孔挤出成条形或带形后,由造粒设备切成颗粒,再经进行二次冷却,就获得所需粒径的塑料颗粒。挤出形式可分为热切和冷切。所谓热切是指物料从机头模孔中挤出后,在熔融或半熔融状态下进行切粒的方法;而冷切是指物料从机头模孔中挤出后牵引拉成条状,进入水槽中冷却后进行切粒的方法目前塑料造粒由于冷却效果不能够得到控制,影响造粒的质量,同时造成的塑料颗粒容易存在黏连的问题,造出的塑料颗粒粒径不均匀,因此进行研发一种能够解决塑料颗粒黏连问题,并且提高塑料颗粒粒径均匀性的塑料颗粒造粒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目前塑料造粒由于冷却效果不能够得到控制,影响造粒的质量,同时造成的塑料颗粒容易存在黏连的问题,造出的塑料颗粒粒径不均匀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塑料颗粒黏连问题,并且提高塑料颗粒粒径均匀性的塑料颗粒造粒机。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第一收集框、支撑座、风干框、第一轴承座、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一转轴、扇叶、第二皮带轮、第二转轴、第二轴承座、切割刀辊、切粒框、第三轴承座、第一挤出框、冷却管、第二挤出框、挤出螺杆、下料斗、第四轴承座、第三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四皮带轮、第二安装板、第三转轴、第五轴承座、电机、第四转轴和第三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部,风干框通过支撑座固接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部,第一轴承座嵌于风干框一侧部,第一转轴中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电机固接于风干框一侧部;第一转轴一端部与扇叶固接,另一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轴,风干框靠近扇叶的一侧部开设有进风口,切粒框固接于风干框顶部;第二轴承座嵌于切粒框一侧部,第三轴承座嵌于切粒框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侧部;第二转轴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与第二皮带轮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三轴承座枢接且贯穿第三轴承座向外部延伸;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平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切割刀辊固接于第二转轴,第一挤出框固接于切粒框顶部,第一挤出框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挤出孔,第三安装板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一侧部,第二挤出框固接于第三安装板顶部;冷却管一端部与第一挤出框连通,另一端部与第二挤出框连通;下料斗固接于第二挤出框顶部,第四轴承座嵌于第二挤出框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部,第四转轴与第四轴承座枢接;挤出螺杆固接于第四转轴一端部,第三皮带轮固接于第四转轴另一端部;第五轴承座固接于第三安装板底部,第三转轴中部与第五轴承座枢接;第三转轴一端部与第二转轴固接,另一端部与第四皮带轮固接;第四皮带轮通过第二平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收集框放置于第一安装板顶部。进一步的,该塑料颗粒造粒机还包括有出液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液斗和冷却框;冷却框固接于冷却管,并且冷却管贯穿冷却框;进液斗固接于冷却框顶部,第二阀门安装于进液斗,出液管固接于冷却框底部,第一阀门安装于出液管。进一步的,该塑料颗粒造粒机还包括有筛板、第一出料管、第二收集框和第二出料管;第二收集框放置于第一收集框、第二安装板之间,筛板沿一定角度倾斜固接于风干框内底部;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固接于风干框一侧部,且第一出料管位于第二出料管上方;第一出料管端部位于第二收集框上方,第二出料管端部位于第一收集框上方。进一步的,该塑料颗粒造粒机还包括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固接于进风口内。进一步的,该塑料颗粒造粒机还包括有挡板;挡板以一定角度固接于风干框内顶部。进一步的,冷却框与冷却管交界处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达到了造粒后堆积的塑料颗粒不容易粘贴在一起,并且能够将造出的塑料颗粒进行筛选、分类,保证塑料颗粒均匀性的效果。通过风力输送的方式,达到了将切割后的塑料颗粒进行风干,保证塑料颗粒直接彼此分离,不会黏贴在一起的目的。冷却液与冷却管直接接触,保证了塑料胶体经过冷却管后能够达到符合标准的冷却的效果,最终保证塑料造粒的质量。通过筛板、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的配合,使得风力输送的塑料颗粒能够根据粒径进行分离,保证塑料颗粒的均匀性,有利于塑料加工的后续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安装板,2-第一收集框,3-支撑座,4-风干框,5-进风口,6-第一轴承座,7-第一皮带轮,8-第一平皮带,9-第一转轴,10-扇叶,11-第二皮带轮,12-第二转轴,13-第二轴承座,14-挤出孔,15-切割刀辊,16-切粒框,17-第三轴承座,18-第一挤出框,19-冷却管,20-第二挤出框,21-挤出螺杆,22-下料斗,23-第四轴承座,24-第三皮带轮,25-第二平皮带,26-第四皮带轮,27-第二安装板,28-第三转轴,29-第五轴承座,77-第四转轴,88-第三安装板,99-电机,30-出液管,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进液斗,34-冷却框,35-筛板,36-第一出料管,37-第二收集框,38-第二出料管,39-过滤网板,4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如图1-5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第一收集框2、支撑座3、风干框4、第一轴承座6、第一皮带轮7、第一平皮带8、第一转轴9、扇叶10、第二皮带轮11、第二转轴12、第二轴承座13、切割刀辊15、切粒框16、第三轴承座17、第一挤出框18、冷却管19、第二挤出框20、挤出螺杆21、下料斗22、第四轴承座23、第三皮带轮24、第二平皮带25、第四皮带轮26、第二安装板27、第三转轴28、第五轴承座29、电机99、第四转轴77和第三安装板88;第二安装板2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一侧部,风干框4通过支撑座3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远离第二安装板27的一侧部,第一轴承座6嵌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中部与第一轴承座6枢接,电机99固接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一端部与扇叶10固接,另一端部与电机99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皮带轮7固接于第一转轴9,风干框4靠近扇叶10的一侧部开设有进风口5,切粒框16固接于风干框4顶部;第二轴承座13嵌于切粒框16一侧部,第三轴承座17嵌于切粒框16远离第二轴承座13的一侧部;第二转轴12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13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13与第二皮带轮11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三轴承座17枢接且贯穿第三轴承座17向外部延伸;第二皮带轮11通过第一平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7传动连接,切割刀辊15固接于第二转轴12,第一挤出框18固接于切粒框16顶部,第一挤出框18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挤出孔14,第三安装板88固接于第二安装板27一侧部,第二挤出框20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8顶部;冷却管19一端部与第一挤出框18连通,另一端部与第二挤出框20连通;下料斗22固接于第二挤出框20顶部,第四轴承座23嵌于第二挤出框20靠近第二安装板27的一侧部,第四转轴77与第四轴承座23枢接;挤出螺杆21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第一收集框(2)、支撑座(3)、风干框(4)、第一轴承座(6)、第一皮带轮(7)、第一平皮带(8)、第一转轴(9)、扇叶(10)、第二皮带轮(11)、第二转轴(12)、第二轴承座(13)、切割刀辊(15)、切粒框(16)、第三轴承座(17)、第一挤出框(18)、冷却管(19)、第二挤出框(20)、挤出螺杆(21)、下料斗(22)、第四轴承座(23)、第三皮带轮(24)、第二平皮带(25)、第四皮带轮(26)、第二安装板(27)、第三转轴(28)、第五轴承座(29)、电机(99)、第四转轴(77)和第三安装板(88);第二安装板(2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一侧部,风干框(4)通过支撑座(3)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远离第二安装板(27)的一侧部,第一轴承座(6)嵌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中部与第一轴承座(6)枢接,电机(99)固接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一端部与扇叶(10)固接,另一端部与电机(99)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皮带轮(7)固接于第一转轴(9),风干框(4)靠近扇叶(10)的一侧部开设有进风口(5),切粒框(16)固接于风干框(4)顶部;第二轴承座(13)嵌于切粒框(16)一侧部,第三轴承座(17)嵌于切粒框(16)远离第二轴承座(13)的一侧部;第二转轴(12)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13)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13)与第二皮带轮(11)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三轴承座(17)枢接且贯穿第三轴承座(17)向外部延伸;第二皮带轮(11)通过第一平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7)传动连接,切割刀辊(15)固接于第二转轴(12),第一挤出框(18)固接于切粒框(16)顶部,第一挤出框(18)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挤出孔(14),第三安装板(88)固接于第二安装板(27)一侧部,第二挤出框(20)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8)顶部;冷却管(19)一端部与第一挤出框(18)连通,另一端部与第二挤出框(20)连通;下料斗(22)固接于第二挤出框(20)顶部,第四轴承座(23)嵌于第二挤出框(20)靠近第二安装板(27)的一侧部,第四转轴(77)与第四轴承座(23)枢接;挤出螺杆(21)固接于第四转轴(77)一端部,第三皮带轮(24)固接于第四转轴(77)另一端部;第五轴承座(29)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8)底部,第三转轴(28)中部与第五轴承座(29)枢接;第三转轴(28)一端部与第二转轴(12)固接,另一端部与第四皮带轮(26)固接;第四皮带轮(26)通过第二平皮带(25)与第三皮带轮(24)传动连接,第一收集框(2)放置于第一安装板(1)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颗粒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第一收集框(2)、支撑座(3)、风干框(4)、第一轴承座(6)、第一皮带轮(7)、第一平皮带(8)、第一转轴(9)、扇叶(10)、第二皮带轮(11)、第二转轴(12)、第二轴承座(13)、切割刀辊(15)、切粒框(16)、第三轴承座(17)、第一挤出框(18)、冷却管(19)、第二挤出框(20)、挤出螺杆(21)、下料斗(22)、第四轴承座(23)、第三皮带轮(24)、第二平皮带(25)、第四皮带轮(26)、第二安装板(27)、第三转轴(28)、第五轴承座(29)、电机(99)、第四转轴(77)和第三安装板(88);第二安装板(2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一侧部,风干框(4)通过支撑座(3)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远离第二安装板(27)的一侧部,第一轴承座(6)嵌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中部与第一轴承座(6)枢接,电机(99)固接于风干框(4)一侧部;第一转轴(9)一端部与扇叶(10)固接,另一端部与电机(99)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皮带轮(7)固接于第一转轴(9),风干框(4)靠近扇叶(10)的一侧部开设有进风口(5),切粒框(16)固接于风干框(4)顶部;第二轴承座(13)嵌于切粒框(16)一侧部,第三轴承座(17)嵌于切粒框(16)远离第二轴承座(13)的一侧部;第二转轴(12)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13)枢接且贯穿第二轴承座(13)与第二皮带轮(11)固接,另一端部与第三轴承座(17)枢接且贯穿第三轴承座(17)向外部延伸;第二皮带轮(11)通过第一平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7)传动连接,切割刀辊(15)固接于第二转轴(12),第一挤出框(18)固接于切粒框(16)顶部,第一挤出框(18)底部均匀开设有多个挤出孔(14),第三安装板(88)固接于第二安装板(27)一侧部,第二挤出框(20)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8)顶部;冷却管(19)一端部与第一挤出框(18)连通,另一端部与第二挤出框(20)连通;下料斗(22)固接于第二挤出框(20)顶部,第四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睿杰
申请(专利权)人:冯睿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