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康专利>正文

用上支承构架制作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714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上支承构架支承钢筋混凝土薄底板,再在底板上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制成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它包括预制底板,圈梁模板的制作或安装支承架,吊装底板,悬吊上支承构架,配筋连接,现浇混凝土,拆卸上支承构架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上支承构架制作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建造的楼板达到设防裂度8级的住宅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使叠合楼板的施工方便可靠,效率高,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适应于墙体承重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工程,也可用于各种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具体说是用上支承构架支承钢筋混凝土薄底板,再在底板上现浇混凝土叠合层,制成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属房屋楼板施工

技术介绍
楼板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本水平构件,一般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其施工方法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预制底板加叠合层的叠合楼板等,在钢结构建筑中还有空腹桁架组合楼板等。由于安全原因,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在一些地区已停止使用,而全部现浇楼板又由于模板工程的工作量很大,完工后拆模板工序费时费力。而预制底板加现浇叠合层的叠合楼板,因底板的刚度小,规格较大时运输和支撑都比较困难,底板下的满堂支撑拆卸工作量也很大。上支承构架提供了一种制作预制底板加叠合层的叠合楼板施工时的专用吊装支承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使叠合楼板的施工方便可靠,效率高,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其中包括下列步骤1)预制底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厚度为50~7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薄底板,该底板的纵、横向宽度应比所覆盖的开间尺寸均大40~100mm,且钢筋外露胡子筋长250~350mm;在底板的纵向方向,距边缘200~25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在底板的横向方向,距边缘500~60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外圆周与底板中钢筋焊接固定2)圈梁模板的制作在墙体施工到设计高度时,沿墙体两面或一面四周安装圈梁模板,且圈梁模板的上端面为底板的支承面,纵向支架两端与底板的连接处必须置于圈梁模板上;3)吊装底板连接管上涂刷隔离剂后并加纸套与底板上的连接座连接,其上端和上支承构架连接固定,用吊装机械将上支承构架吊起,并将底板置于圈梁模板上;4)配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安放圈梁和叠合层中的钢筋,并与底板上的配筋连接固定成一整体;5)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圈梁和叠合层中的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60~190mm,完成该层叠合楼板的施工;6)拆卸上支承构架待混凝土固化后,卸掉连接部件,吊走上支承构架,待墙体施工到设计高度时,重复步骤2~步骤5,直至完成多层建筑的全部楼板的施工。本专利技术,其中在步骤2中,底板面积大于30m2时,底板的边缘支承在圈梁模板上,纵、横向支架两端与底板边缘上的连接处通过垫块必须同时置于安装在墙体上的支承架上。本专利技术用上支承构架制作框架结构中的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下列步骤1)预制底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厚度为50~7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薄底板,该底板的纵、横向宽度应比所覆盖的开间尺寸均大40~100mm,且钢筋外露胡子筋长250~350mm;在底板的纵向或横向方向,距边缘200~25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在底板的横向方向,距边缘500~60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外圆周与底板中钢筋焊接固定2)安装支承架在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上用螺栓固定支承架,该支承架的位置与纵、横向支架两端相对应;3)吊装底板连接管上涂刷隔离剂后并加纸套与底板上的连接座连接,其上端和上支承构架连接固定,用吊装机械将上支承构架吊起,并将底板搭接在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上表面上;4)悬吊上支承构架用悬吊装置在纵向或横向支架上方的两端,将上支承构架悬吊固定在框架结构的梁或柱上;5)配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安放底板之间和叠合层中的钢筋,并与底板上的配筋连接固定成一整体;6)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连接处和叠合层中的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60~190mm,完成该层叠合楼板的施工;7)拆卸上支承构架待混凝土固化后,卸掉悬挂件连接部件,吊走上支承构架,重复步骤2~步骤6,直至完成多层建筑的全部楼板的施工。本专利技术实现施工方法中的悬吊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在上一层框架中的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上,且与纵、横向支架相同方向安置的悬吊架,以及两端通过通用建筑扣件分别与悬吊架和纵、横向支架固定连接的若干根不同长度的斜拉管。本专利技术实现施工方法中的悬吊装置,其中斜拉管用钢丝绳替代。本专利技术实现施工方法中的悬吊装置,其中包括立杆,立杆的下端与固定在施工层框架中的钢梁上端面上或预埋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端面上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其上端设有吊环,在吊环和纵、横向支架之间,通过若干根不同长度的斜拉绳连接固定。本专利技术,建造的楼板达到设防裂度8级的住宅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使叠合楼板的施工方便可靠,效率高,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适应于墙体承重的多层及高层建筑工程,也可用于各种框架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中使用的上支承构架结构和与底板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支承构架与底板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第1实施例的安装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第2实施例的安装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第3实施例的安装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第4实施例的安装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2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中使用的上支承构架结构包括三个纵向支架2和二个横向支架3相互正交连接而成,其中每个纵向支架2由两个相同结构的桁架用螺栓对称连接(图中未视出)固定构成。而每个桁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弦梁5和下弦梁6,以及与上、下弦梁之间斜向连接固定的若干根复杆7,且连接处还设有相互连接为一体的节点板8。在下弦梁6的下部安装若干个连接部件4与底扳1中竖直方向安放的连接座17连接固定。连接件4包括与下弦梁6固定连接的悬挂件18和与悬挂件18连接固定的卡具29,连接管16一端与卡具2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座17螺纹连接;悬挂件16为中间设有连接筋的角钢。二个横向支架3包括分别与上、下弦梁5、6的上、下部分别通过夹具10固定连接的上、下弦杆11、12,在上、下弦杆11、12之间设有二个与其连为一体的三角形稳定架13;下弦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通用建筑扣件15和一端设有螺纹的连接管16固定连接,连接管16的螺纹端与预制在底板1中竖直方向安放的连接座17连接;上、下弦杆11、12为圆钢管,也可为方钢管。如图3所示,对于砌块和混凝土结构的承重墙体,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预制底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厚度为50~7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薄底板1,该底板1的纵、横向宽度应比所覆盖的开间尺寸均大40~100mm,且钢筋外露胡子筋19长250~350mm;在底板1的纵向方向,距边缘200~25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17;在底板的横向方向,距边缘500~60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17外圆周与底板1中钢筋焊接固定当然,一般底板1均事先已经按设计要求制作好了待用;2)圈梁模板的制作在墙体施工到设计高度时,沿墙体两面或一面四周安装圈梁模板14,且圈梁模板14的上端面为底板的支承面,纵支架2两端与底板1的连接处必须置于圈梁模板14上;3)吊装底板连接管16上涂刷隔离剂后并加纸套9与底板1上的连接座17螺纹连接,其上端和上支承构架连接固定,用吊装机械将上支承构架吊起,并将底板1置于圈梁模板14上;4)配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安放圈梁和叠合层中的钢筋,并与底板1上外露的胡子筋19连接固定成一整体;5)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圈梁和叠合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上支承构架制作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预制底板:按设计要求预制厚度为50~70m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薄底板,该底板的纵、横向宽度应比所覆盖的开间尺寸均大40~100mm,且钢筋外露胡子筋长250~350m m;在底板的纵向方向,距边缘200~25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在底板的横向方向,距边缘500~600mm处,每隔1.2~1.5米处预埋设有连接座,且连接座外圆周与底板中钢筋焊接固定;2)圈梁模板的制作:在墙 体施工到设计高度时,沿墙体两面或一面四周安装圈梁模板,且圈梁模板的上端面为底板的支承面,纵、横向支架两端与底板的连接处必须置于圈梁模板上;3)吊装底板:连接管上涂刷隔离剂后并加纸套与底板上的连接座连接,其上端和上支承构架连接固定,用 吊装机械将上支承构架吊起,并将底板置于圈梁模板上;4)配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安放圈梁和叠合层中的钢筋,并与底板上的配筋连接固定成一整体;5)现浇混凝土:同时浇筑圈梁和叠合层中的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为60~190mm,完成该层 叠合楼板的施工;6)拆卸上支承构架:待混凝土固化后,卸掉连接部件,吊走上支承构架,待墙体施工到设计高度时,重复步骤2~步骤5,直至完成多层建筑的全部楼板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