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房用具,解决现有文房用具缺乏便携存放条件的技术问题。文房用具包括砚台,所述砚台包括支撑层和砚材层,所述砚材层贴合在所述支撑层上,在所述砚材层上形成砚堂和砚池,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砚材层轮廓边缘向砚材层顶面上方凸起形成砚侧壁。可以满足下墨发墨过程中理化反应的需要,可以满足与传统砚堂相同的的研磨手感,有利于形成较小固有体积和厚度的完整砚台结构,便于携带和存放,也有利于形成较大尺寸装饰式砚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房用具
本技术涉及书写
,具体涉及一种文房用具。
技术介绍
中国传统书写用具的文房四宝包括笔墨纸砚。其中砚台是固有体积最大的组成部分、毛笔是固有长度最大的组成部分。砚台的固有结构包括下墨发墨的砚堂、蓄水的砚池,围绕砚堂和砚池的砚侧壁,砚台材质对研磨形成的墨汁品质和书写效果影响重大,需要选用能保证下墨发墨过程中理化反应的砚料。现有砚台结构对砚料需求较大,既不利于便携存放也不利于稀缺砚料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文房用具,解决现有文房用具缺乏便携存放条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文房用具,包括砚台,所述砚台包括支撑层和砚材层,所述砚材层贴合在所述支撑层上,在所述砚材层上形成砚堂和砚池,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砚材层轮廓边缘向砚材层顶面上方凸起形成砚侧壁。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砚侧壁由与所述支撑层材质不同的低弹性模量材质局部或全部替换。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砚材层的厚度为2毫米至6毫米。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采用金属蜂窝板材,所述砚材层采用砚料整体片材。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采用满足高弹性模量要求的单质金属、合金金属、高内应力复合材料或高分子聚合材料。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砚材层的局部形成容纳通孔,所述容纳通孔与所述容纳通孔底部的支撑层形成所述砚池。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通孔的侧壁向外倾斜,形成所述砚池的平缓池壁。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砚侧壁的内壁随所述砚材层的轮廓变化同步贴合,所述砚侧壁顶部的砚边随所述砚材层的轮廓变化形成按需宽度。本技术实施例的文房用具,包括上述的砚台,还至少包括画框、书册容器和便携袋中的一种容器,将所述砚台固定在所述容器中。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袋中包括毛笔的固定装配结构,所述固定装配结构包括笔头座、笔头、连接笔杆和配长笔杆,所述笔头的尾部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部与所述连接笔杆的一端形成螺纹适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长笔杆的一端形成螺纹适配连接结构;所述笔头座为一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采用铰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便携袋袋体内,所述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笔头的凸台a卡合,所述笔头的笔毛容纳固定在所述圆管中,所述便携袋袋体内提供连接笔杆和配长笔杆的固定卡位。本技术实施例的文房用具基本可以满足下墨发墨过程中理化反应的需要,可以满足与传统砚堂相同的的研磨手感,有利于形成较小固有体积和厚度的完整砚台结构,便于携带和存放,也有利于形成较大尺寸装饰式砚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文房用具中砚台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文房用具砚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文房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文房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文房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文房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砚台如图1所示。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砚台01包括支撑层10和砚材层20,砚材层20贴合在支撑层10上,在砚材层20上形成砚堂21和砚池22,支撑层10在砚材层20轮廓边缘向砚材层20顶面上方凸起形成砚侧壁23。贴合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胶黏、压合或融合等复合结合手段。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砚材层20采用的砚材厚度为2毫米至6毫米。砚材厚度为2至3毫米的片材时,基本可以满足下墨发墨过程中理化反应的需要,可以满足与传统砚堂相同的的研磨手感,与支撑层10配合有利于形成较小固有体积和厚度的完整砚台结构,便于携带和存放,也有利于利用有限砚料形成较大尺寸的实用砚台。砚材厚度增加到5至6毫米时,可以使砚堂和砚池的静态形态维持较高水平的内应力均衡形态,有利于结合支撑层10形成较大尺寸装饰式砚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层10采用高弹性模量材料,例如单质金属、合金金属、高内应力复合材料或满足高模量要求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高弹性模量要求是指支撑层的弹性模量高于砚材层的弹性模量。在支撑层10上,可以根据现有砚台的整体艺术构型形成对应部位的加强筋、槽等局部加强结构。在一优选例中,支撑层10采用金属蜂窝板材,砚材层采用砚料整体片材。利用高模量材料形成的支撑层10底部厚度可以小于砚材层20的厚度,使得砚台整体厚度保持在一个明显有利于便携、存放和适应装饰环境的层级。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砚材层20的局部形成容纳通孔24,容纳通孔24与容纳通孔24底部的支撑层10形成砚池22。利用支撑层10和砚材层20结合形成的砚池,可以有效在保留砚池功能的基础上维持较大容量的同时避免砚材层20做较大局部裁剪,有利于维持砚材层20的稳定内应力,维持砚材层20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支撑层10与容纳通孔24底部的结合稳定性可以保持砚池池壁的曲线变化稳定性,避免砚池池壁受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崩损。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容纳通孔24的侧壁向外倾斜,形成砚池22的平缓池壁。平缓池壁可以有效避免砚池22边缘的内应力突变构型,避免砚池池壁受环境变化或使用冲击出现崩损。在一优选例中,平缓池壁底部的支撑层10可以形成凹陷,进一步提高平缓池壁的容量。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砚台如图2所示。在图2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砚侧壁23根据砚台艺术构型的需要,随砚材层20的轮廓变化,砚侧壁23的内壁同步贴合砚材层20的轮廓。砚侧壁23顶部的砚边25随砚材层20的轮廓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宽度,使得在满足砚台实用性的基础上使得砚台的艺术构型可以通过支撑层10和砚材层20的同步适配而实现。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砚侧壁23可以由与支撑层10不同的低弹性模量材质局部或全部替换。砚侧壁23的主要功能在于阻挡墨汁的散溢,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砚侧壁23可以根据艺术构型需要采用不同材质满足艺术设计需求。利用上述实施例的砚台的相较于现有砚台固有体积小的技术优势,可以形成新颖的文房用具。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文房用具如图3所示。在图3中,本实施例包括砚台01和画框02,砚台01固定在画框02中替代画框02中画板上的局部画作。固定方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黏合、磁性吸合、卡扣卡接、暗锁配合等固定方式。利用砚台01的轻薄构型与画框的厚度相适配,利用砚台01的构型与画框中画板上的画作局部相适配,使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房用具,包括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砚台包括支撑层和砚材层,所述砚材层贴合在所述支撑层上,在所述砚材层上形成砚堂和砚池,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砚材层轮廓边缘向砚材层顶面上方凸起形成砚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房用具,包括砚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砚台包括支撑层和砚材层,所述砚材层贴合在所述支撑层上,在所述砚材层上形成砚堂和砚池,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砚材层轮廓边缘向砚材层顶面上方凸起形成砚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房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砚材层的厚度为2毫米至6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房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采用金属蜂窝板材,所述砚材层采用砚料整体片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房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采用满足高弹性模量要求的单质金属、合金金属、复合材料或高分子聚合材料,所述高弹性模量要求是指所述支撑层的弹性模量高于所述砚材层的弹性模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房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砚材层的局部形成容纳通孔,所述容纳通孔与所述容纳通孔底部的支撑层形成所述砚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文房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