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95464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属于金属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获取所述生产轧机的原始分配负荷;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以使得所述生产轧机的后段机架的部分负荷向所述前段机架转移。这样就可以通过减小后段机架的负荷来改善带钢板形和延长轧制周期。

A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for Rolling Mill in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Produc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for a rolling mill of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produc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tal processing. The method includes: obtaining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load of the production rolling mill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reducing the latter stand load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rules based on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load, so as to transfer part of the latter stand load of the production rolling mill to the former stand. In this way, the strip shape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rolling cycle can be prolonged by reducing the load on the rear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硅钢这种功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广泛用于旋转电机如马达和发电机等制造领域。尤其是无取向硅钢,其较取向硅钢有更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难度,目前已是各企业产品开发和转型的主要品种。热轧硅钢的断面是其重要板形指标(包括楔形、边降等),直接影响后工序同板差精度。然而,现有的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存在着后段机架轧辊磨损较大和板形控制能力不足,缩短了工作辊的轧制周期的问题。这样就容易导致换辊后带钢卷跑偏严重,头部楔形超标或者发生陡变;轧制末期板型与楔形调整相互矛盾,在稳定板型的情况下,楔形逐步跑偏,楔形超标;轧制末期轧辊磨损量大导致边降大,造成边部高点或者断面形状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热轧无取向硅钢断面形状及延长生产轧机的轧制周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所述生产轧机包括前段机架和后段机架,所述方法包括:在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获取所述后段机架的原始分配负荷;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以使得所述生产轧机的后段机架的部分负荷向所述前段机架转移。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包括:获取待生产的钢种;根据所述钢种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表将每个所述后段机架的压下率降低到对应的压下率值,其中,所述对应表包括多个钢种以及每个所述钢种对应的各后段机架的压下率值范围,且每个所述后段机架的压下率值均小于该机架对应的原始分配值。进一步地,当所述生产轧机包括七个精轧机架时,所述后段机架包括第五机架、第六机架和第七机架。当所述钢种为P1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5%~27%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8%~22%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2%~15%内。当所述钢种为P2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8%~32%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2%~26%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3%~16%内。当所述钢种为P3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8%~30%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0%~24%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4%~18%内。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之前,还包括:在换辊开轧后,对特征参数进行监测;判断所述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所述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的步骤。进一步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换辊开轧后的板坯轧制数量。所述判断所述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板坯轧制数量超过预设数量时,判定所述特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数量为三块。进一步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换辊开轧后的轧制时间。所述判断所述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当所述轧制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判定所述特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包括:降低所述后段机架的轧制压力,以使得每个所述后段机架的轧制压力预报在预设范围内。进一步地,当所述生产轧机包括七个精轧机架时,所述后段机架包括第五机架、第六机架和第七机架。所述第五机架轧制压力预报的预设范围为7000-8000KN。所述第六机架和第七机架的轧制压力预报的预设范围为5000-6000KN,且所述第六机架的轧制压力大于所述第七机架的轧制压力。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应用于基于CSP短流程生产线的热轧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通过在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获取生产轧机的原始分配负荷,并进一步基于该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后段机架负荷,以使得生产轧机的后段机架的部分负荷向前段机架转移,通过减小后段机架的负荷来改善带钢板形和延长轧制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2示出了采用原始分配负荷轧制800t时的硅钢断面情况示意图;图3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配方法修正各机架负荷后,轧制800t时的硅钢断面情况示意图;图4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配方法前、后F5下机磨损曲线对比图;图5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配方法前、后F6下机磨损曲线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随着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CSP(CompactStripProduction)短流程工艺特点在生产无取向硅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取消了粗轧工序,有利于实现低温加热和高温卷取,终轧温度可控制在850~950℃,控制精度也较高,一般为±7℃。可提高热轧板再结晶组织的晶粒度;(2)加热炉和轧机大都布置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板坯头部进入轧机时,后部分还处于保温状态,再加上板坯出加热炉至进入轧机间隔时间很短,因此能确保板坯横断面和长度方向上温度均匀,轧制稳定性得以改善,热轧板磁性能均匀性也得以提高;(3)板坯厚度一般为30~70mm,拉速为2~8m/min,冷却强度大以及带液芯压下,减少了一次枝晶并使二次枝晶破碎,从而极大地减小了宏观偏析,提高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等轴晶的比例,这有利于避免热轧表面皱纹缺陷。CSP短流程生产线以往的硅钢生产模式为硅钢、普钢交替生产,普钢一般比硅钢宽度宽,并且轧辊磨损较小,这种生产模式有利于硅钢断面形状的控制,但随着硅钢生产的放量,生产模式变为双机硅钢生产,其生产一般为同宽轧制。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这种生产模式对轧辊的均匀磨损不利,并且专利技术人还发现无取向硅钢在轧制过程中在精轧后段机架存在相变情况,导致后段机架轧辊磨损较大和板形控制能力不足,缩短了工作辊的轧制周期。基于此,专利技术人对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边降对硅钢断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减小轧辊磨损,而后段机架轧辊是控制断面边降的主要因素。轧辊材质与板坯材质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摩擦系数相对固定,那么主要考虑减小轧制力的方式从而减小对轧辊的磨损,进而达到降低对硅钢边降的影响。根据轧制原理,前段机架控制带钢凸度,后段机架控制带钢板形,后段机架对于控制硅钢断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专利技术人提出可以通过减小后段机架的负荷来改善带钢板形和延长轧制周期。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专利技术人还对不同的钢种进行了热变形抗力模拟试验。具体以包括7个精轧机架的CSP短流程生产线生产主轧的三种无取向硅钢:P1、P2和P3为例,根据热变形抗力模拟试验的结果,得到P1、P2和P3的相变点表1所示。其中,P1、P2和P3为无取向硅钢的钢种类别。表1钢种相变点P1880~900℃P2910~930℃P3960~970℃另外,专利技术人还对实际轧制过程中,各机架的入口温度进行了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F1表示第一机架,F2表示第二机架,F3表示第三机架,F4表示第四机架,F5表示第五机架,F6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轧机包括前段机架和后段机架,所述方法包括:在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获取所述生产轧机的原始分配负荷;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以使得所述生产轧机的后段机架的部分负荷向所述前段机架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取向硅钢生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轧机包括前段机架和后段机架,所述方法包括:在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获取所述生产轧机的原始分配负荷;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荷,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以使得所述生产轧机的后段机架的部分负荷向所述前段机架转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降低所述后段机架负荷,包括:获取待生产的钢种;根据所述钢种以及预先设置的对应表将每个所述后段机架的压下率降低到对应的压下率值,其中,所述对应表包括多个钢种以及每个所述钢种对应的各后段机架的压下率值范围,且每个所述后段机架的压下率值均小于该机架对应的原始分配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生产轧机包括七个精轧机架时,所述后段机架包括第五机架、第六机架和第七机架,当所述钢种为P1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5%~27%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8%~22%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2%~15%内;当所述钢种为P2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8%~32%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2%~26%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3%~16%内;当所述钢种为P3时,所述第五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8%~30%内,所述第六机架的压下率值在20%~24%内,所述第七机架的压下率值在14%~18%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原始分配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程曦宋波高智刘义滔王成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