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14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其包括3个180°混合耦合器。每个180°混合耦合器由4个半波长均匀阻抗谐振器组成,其中每个谐振器与另外两个谐振器之间有电耦合或磁耦合,通过电耦合和磁耦合路径的组合实现相移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180°混合耦合器中的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来连接各个180°混合耦合器,结构简单,而且实现了带通滤波特性;保证了较好的隔离度,电路尺寸大大减小。由于巴特勒矩阵为微带结构,重量轻、成本低、适合工业批量生产,所以巴特勒矩阵具备结构简单、设计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2*4 Butler Matrix of Microstrip Line with Bandpass Filtering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icrostrip line 2*4 Butler matrix with band-pass filtering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mprises three 180 degree hybrid couplers. Each 180-degree hybrid coupler consists of four half-wavelength uniform impedance resonators, in which each resonator is electrically or magnetically coupled with the other two resonators, and the phase-shifting characteristics are realized by combining the electro-coupling and the magnetic coupling paths.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coupling between resonators in 180 degree hybrid coupler to connect each 180 degree hybrid coupler, has simple structure, achieves band-pass filtering characteristics, ensures good isolation and greatly reduces circuit size. Because Butler matrix is microstrip structure, light weight, low cost and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batch production, Butler matrix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design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带线形式巴特勒矩阵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来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无论是3G技术的普及、物联网的火热还是4G的到来,都标志着无线技术又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高峰期。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径衰落和信道间的干扰等问题也愈发显得重要。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是利用波束切换智能天线,而巴特勒矩阵作为组成波束切换智能天线的重要部分,能够实现波束形成网络,因此也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抑制传输信号的寄生频率和放大器的互调干扰,通常还需要级联一个带通滤波器,这将会造成电路尺寸的加大。如果能够将巴特勒矩阵和带通滤波特性集成在一个结构中,必定能大大减小电路的尺寸,这也符合设备小型化的趋势。目前巴特勒矩阵比较常用也比较方便的结构是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交叉级联3dB耦合器和特定角度的移相器,使巴特勒矩阵的性能能达到预期的指标。2013年,O.M.Haraz等人在"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Ultra-Wideband"上发表题为"Two-LayerButterfly-ShapedMicrostrip4×4ButlerMatrixforUltra-WidebandBeam-FormingApplications",采用双层微带线结构,实现了耦合器和移相器的交叉互联,形成一个4×4的巴特勒矩阵。该结构如附图1所示。2013年,Tong-HongLin等人在"IEEETRANSACTIONSON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上发表题为"BandwidthEnhancementof4×4ButlerMatrixUsingBroadbandForward-WaveDirectionalCouplerandPhaseDifferenceCompensation",采用双层板结构,分别利用前向波直接耦合和相位差异补偿技术实现耦合器和移相器,形成一个4×4的巴特勒矩阵。该结构如附图2所示。2015年,M.J.Lancaster等人在"IEEETRANSACTIONSON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上发表题为"AdvancedButlerMatriceswithIntegratedBandpassFilterFunctions",采用腔体谐振器来实现带通滤波特性,利用腔体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实现相移,形成一个2×2带滤波特性的巴特勒矩阵。该结构如附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该巴特勒矩阵采用的是在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级联谐振器单元的结构,并且通过谐振器单元间的电耦合和磁耦合的组合,来实现输出信号相位差为0°或180°,从而省略了移相器结构,减小了电路的尺寸,同时级联的谐振器单元能够实现良好的带通滤波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介质基板1上,所述介质基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和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和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与所述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相连的第一端口馈线2,与所述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相连的第二端口馈线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相连的第三端口馈线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相连的第四端口馈线5,与所述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相连的第五端口馈线6,与所述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相连的第六端口馈线7,与所述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相连的第七端口馈线8,与所述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相连的第八端口馈线9;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四谐振器12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分别位于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八谐振器16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垂直设置;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分别位于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谐振器21的上侧和左侧,并且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垂直设置;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和第八端口馈线9分别位于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和第六谐振器17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与第八端口馈线9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器11、第四谐振器12、第三谐振器10、第二谐振器13、第五谐振器15、第八谐振器16、第七谐振器14、第六谐振器17、第九谐振器19、第十二谐振器20、第十一谐振器18、第十谐振器21均为半波长均匀阻抗谐振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三谐振器10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器11和第三谐振器10的开口方向均为左方;所述第四谐振器12与第二谐振器13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四谐振器12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二谐振器13的开口方向为下方;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七谐振器14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五谐振器15和第七谐振器14的开口方向均为左方;所述第八谐振器16与第六谐振器17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八谐振器16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六谐振器17的开口方向为下方;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一谐振器18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九谐振器19和第十一谐振器18的开口方向均为右方;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与所述第十谐振器21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十谐振器21的开口方向为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三谐振器10、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之间存在电耦合,分别通过调节上述谐振器之间的第一耦合间隙22、第二耦合间隙24、第三耦合间隙23的大小控制电耦合的大小;所述第二谐振器13与第四谐振器12之间存在磁耦合,通过调节上述谐振器之间的第四耦合间隙25的大小控制磁耦合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七谐振器14、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之间存在电耦合,分别通过调节上述谐振器之间的第五耦合间隙26、第六耦合间隙(28)、第七耦合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介质基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和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和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与所述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相连的第一端口馈线(2),与所述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相连的第二端口馈线(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相连的第三端口馈线(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相连的第四端口馈线(5),与所述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相连的第五端口馈线(6),与所述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相连的第六端口馈线(7),与所述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相连的第七端口馈线(8),与所述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相连的第八端口馈线(9);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四谐振器(12)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分别位于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八谐振器(16)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垂直设置;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分别位于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谐振器(21)的上侧和左侧,并且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垂直设置;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和第八端口馈线(9)分别位于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和第六谐振器(17)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与第八端口馈线(9)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以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制作在介质基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基板(1)的同一面上分别制作有用于输入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和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用于输出电磁波信号的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和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与所述第一输入端馈线头P1相连的第一端口馈线(2),与所述第二输入端馈线头P2相连的第二端口馈线(3),与所述第一输出端馈线头P3相连的第三端口馈线(4),与所述第二输出端馈线头P4相连的第四端口馈线(5),与所述第三输出端馈线头P5相连的第五端口馈线(6),与所述第四输出端馈线头P6相连的第六端口馈线(7),与所述第五输出端馈线头P7相连的第七端口馈线(8),与所述第六输出端馈线头P8相连的第八端口馈线(9);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左右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器(12)、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二谐振器(13)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八谐振器(16)、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六谐振器(17)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二谐振器(20)、所述第十一谐振器(18)与第十谐振器(21)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谐振器(10)与第四谐振器(12)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一端口馈线(2)与第二端口馈线(3)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分别位于所述第七谐振器(14)与第八谐振器(16)的下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三端口馈线(4)与第五端口馈线(6)垂直设置;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分别位于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谐振器(21)的上侧和左侧,并且所述第四端口馈线(5)与第六端口馈线(7)垂直设置;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和第八端口馈线(9)分别位于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和第六谐振器(17)的左侧和右侧,并且所述第七端口馈线(8)与第八端口馈线(9)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11)、第四谐振器(12)、第三谐振器(10)、第二谐振器(13)、第五谐振器(15)、第八谐振器(16)、第七谐振器(14)、第六谐振器(17)、第九谐振器(19)、第十二谐振器(20)、第十一谐振器(18)、第十谐振器(21)均为半波长均匀阻抗谐振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三谐振器(10)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器(11)和第三谐振器(10)的开口方向均为左方;所述第四谐振器(12)与第二谐振器(13)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四谐振器(12)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二谐振器(13)的开口方向为下方;所述第五谐振器(15)与第七谐振器(14)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五谐振器(15)和第七谐振器(14)的开口方向均为左方;所述第八谐振器(16)与第六谐振器(17)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八谐振器(16)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六谐振器(17)的开口方向为下方;所述第九谐振器(19)与第十一谐振器(18)为上下对称设置的J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九谐振器(19)和第十一谐振器(18)的开口方向均为右方;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与所述第十谐振器(21)为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谐振器,其中,所述第十二谐振器(20)的开口方向为上方,所述第十谐振器(21)的开口方向为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具有带通滤波特性的微带线2×4巴特勒矩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三谐振器(10)、所述第一谐振器(11)与第四谐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强陈付昌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