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伶敏专利>正文

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及其化工生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94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9:22
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釜的存料情况,包括控制器、若干根长短不一探测棒和包裹于探测棒的外周的绝缘块,在探测棒外周包裹着绝缘块,该绝缘块具有光滑的表面,使附着其上的水珠缩聚,分散地分布,不能积聚在一起联成成片的水膜,且由于绝缘块的内表面与探测棒之间的角度不大于30度,使得体积稍大的水珠难以挂在绝缘块内表面上,并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落,解决了存在稀薄水蒸汽的密闭容器中探测棒与釜体内表面局部形成水膜而导致弱电非正常地导通探测电流回路的问题。同时,绝缘块填充了探测棒与釜盖间的间隙,将釜盖完全封闭,避免落灰污染釜内物料而影响化学成品的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该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化工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及其化工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指一种用于自动检测反应釜内供料状况的检测装置及采用该检测装置的化工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中,一般化学反应都需要在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通过供料管道向反应釜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料。传统的化工作业,需要技术员对反应釜进行时时监控,待化学反应完成后,再开盖加料,操作工序非常繁琐,且在取盖加料的过程中容易落入灰尘,污染反应釜,严重地影响了成品的品质。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人们在反应釜内增设了自动加料系统,参考图1所示,自动加料装置的探测棒由釜盖的开口伸入反应釜内,通过探测棒、釜盖与控制器之间的检测电流回路的通断状态判断反应釜内物料存料状况,控制器再根据物料的存料状况自动控制供料系统的作业,实现了自动化供料作业,明显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由于釜盖与探测棒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而反应釜无法实现完全密封,因落灰尘而污染反应釜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且,反应过程中蒸发的水蒸气容易遇冷凝结在反应釜的内壁上,水珠渐渐积聚联成成片的水膜,由于成片的水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若其分布于釜盖开口处,极其容易导通检测电流回路,则导致控制器时常反应釜内存料状况进行错误地判断,如反应釜中出现存料量不足的状况时,即探测棒A未浸入物料中,理论上检测回路处于断开状态,但实际上由于釜盖开口附近存在积聚成片的水膜,则导致检测回路保持导通状态,这时,错误的信息指令使得控制器误认为反应釜中物料充足,而没有及时控制供料,致使反应釜出现干烧的状况,更严重地,如果未能及时发现,甚至将出现锅炉爆炸或物料过量溢出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水膜弱电导通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及反应釜完全封闭的化工生产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能有效解决反应釜中水膜弱电导通的问题,并且实现反应釜的完全封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所述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化工生产系统,解决了因供料系统控制错乱而导致反应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釜的存料情况,其包括控制器、若干根长短不一的探测棒和绝缘块,所述控制器与探测棒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块包裹于探测棒的外周。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块由硅胶或橡胶制成。其具有光滑表面,其内表面与探测棒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90℃,夹角优选不大于30℃。所述绝缘块呈阶梯状,由托持部和包裹部组成,托持部的外径大于包裹部的外径,托持部和包裹部内贯通地开设有一与探测棒外径大小相适配的同心定位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化工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的原料釜、输送泵、供料管道、反应釜以及供料自动检测装置,所述反应釜的釜盖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若干根长短不一的探测棒和绝缘块,所述控制器与探测棒电性连接,探测棒由釜盖上的开口伸入反应釜内,所述绝缘块具有光滑表面,设置于探测棒和釜盖的开口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块包裹于探测棒的外周,且充满所述釜盖的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块呈阶梯状,由托持部和包裹部组成,托持部的外径大于包裹部的外径,包裹部的外径等于釜盖开口的内径,托持部和包裹部贯通地开设有一与探测棒外径大小相适配的同心定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探测棒外周包裹着绝缘块,由于该绝缘块具有光滑的表面,使得附着与其上的水珠具有一定的缩聚性,被分散地分布成一个个独立而不相接相连的水珠,不能积聚在一起联成成片的水膜,并且,绝缘块的结构也对减少水膜的生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绝缘块的内表面与探测棒形成一定夹角,即呈斜面结构,使体积稍大的水珠难以挂在绝缘块内表面上,并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落,这样,分散的水珠也不容易积聚形成成片的水膜,解决了存在稀薄水蒸汽的密闭容器中探测棒与釜体内表面局部形成水膜而导致弱电非正常地导通探测电流回路的问题。另一方面藉由绝缘块将探测棒的端部与釜盖之间相间隔,还可起到保持绝缘的作用。同时,绝缘块填充了探测棒与釜盖间的间隙,从而将釜盖完全封闭,避免落灰污染釜内物料而影响化学成品的品质。采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的绝缘材料更容易加工成型绝缘块,且水珠在橡胶或硅胶表面更容易产生缩聚而分散地分布,具有弹性的绝缘块能够非常容易地套设探测棒上,使得绝缘块与探测棒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由此可见,增设的绝缘块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控制器对供料系统的错乱控制而导致反应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绝缘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供料自动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反应釜200的存料情况,其包括控制器11、三根长短不一探测棒120、121和122以及绝缘块13。其中,反应釜200包括锥形釜体21和釜盖22,通过釜盖22实现釜体21的开合,釜盖22上开设有3个开口220。所述探测棒120、121和122的固定端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于釜盖22上,而探测端则由所述开口220垂直伸入釜体21的内部,其中,探测棒120的长度最短,即其探测端与釜盖22的间距最短,在反应釜的进料过程中起到判断物料是否过量的作用;探测棒121的长度介于探测棒120与探测棒122之间,即探测端位于釜体21的中上部位置,在反应釜的进料过程中起到判断物料是否足量的作用;探测棒122的长度最长,即其探测端与釜盖22的间距最长,伸入釜体21的底部,在反应釜的进料过程中起到判断物料是否过少的作用。所述绝缘块13分别包裹于各探测棒的外周。参照图3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块13呈阶梯状,包括一体成形的柱形托持部130和包裹部132,托持部130的外径大于包裹部132的外径,所述绝缘块13的托持部130和包裹部132的中部贯通地开设有一与探测棒外径大小相适配的同心定位孔134,用于贯穿所述探测棒。所述绝缘块13具有光滑的内表面,一方面使得附着与其上的水珠具有一定的缩聚性,分散地分布,不能积聚在一起联成成片的水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水珠的滑落。所述包裹部132与托持部130相对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与所述定位孔134同心设置的通孔136,所述通孔136的开口呈锥形,即包裹部132的内表面呈锥形光滑斜面136a,包裹部132的内表面与探测棒之间形成一个锐角α,该锐角α最好不大于30℃,这样使得体积稍大的水珠难以挂在绝缘块内表面上,并在自重的作用下滑落。当所述绝缘块13应用于反应釜中时,也有利于水蒸汽遇冷凝结而成的水珠可沿所述光滑斜面136a顺势滑落,而不会积聚形成成片的水膜,避免产生弱电导通的现象。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绝缘块13亦可为其他结构,只要是有助于阻止成片水膜形成的结构均可。优选采用橡胶或硅胶等绝缘材料,一方面,水珠在橡胶或硅胶表面更容易产生缩聚而分散地分布,另一方面,采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材料较玻璃等硬质的绝缘材料更容易成型绝缘块。控制器11在所述供料自动检测装置100中起到中央控制作用,与釜盖22和各探测棒分别形成探测电流回路,控制器11通过探测棒的反馈信号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釜的存料情况,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和若干根长短不一探测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绝缘块,其包裹于探测棒的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料自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釜的存料情况,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和若干根长短不一探测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绝缘块,其包裹于探测棒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具有光滑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由硅胶或橡胶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的内表面与探测棒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9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的内表面与探测棒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料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呈阶梯状,包括托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伶敏
申请(专利权)人:贺伶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