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37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培养料、装袋、发菌、出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发菌快、时间短,杂菌发生少,制棒成本低,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到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平菇生产栽培的工艺流程大多是:试管母种→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选择原料→原料处理→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接入栽培种→培养菌丝→生产用菌棒→出菇管理。由此可见,传统的平菇从制种到出菇的整个生产过程程序多且繁琐。传统的平菇从试管种到栽培种的制备及到最后可培养出菇的菌棒,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生产周期很长、污染率高、风险大;另外,栽培料要通过高压或常压灭菌,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整个生产过程不但周期很长、而且用工量大,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成本由此一直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具有发菌快、时间短,杂菌发生少,制棒成本低,成品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0月中旬到11月底,按照平菇培养料配方备足原材料,木屑89%,石灰1%、麦麸10%,选择晴天进行拌料,按料水比1:1.3的比例加入清水;(2)装袋: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层放入一层料,压实后放入菌块,再装半袋料,压实后再放入菌块,再放料,再放菌种,依次放置,共4层料3层菌种,料要压实,菌块要靠袋外侧,从袋的外面可以看到菌块;(3)发菌:将装好的菌袋移入棚室中进行发菌培养,将菌袋码成4-5层,发菌时温度控制在20~28℃,发菌前10天,高温时要加强通风,10天后倒垛,使菌袋发菌均匀;(4)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码成菌墙、开袋,高度以棚室的空间而定,码好后进行温差刺激,出菇期用散射光照,棚室温度控制在10~20℃,湿度85-90%,保持空气新鲜,干湿交替,通风要在温度升高时进行,平菇长出后,每天喷水增湿,第一潮菇采完后,将料面上的菇根和死菇清理干净,喷水保湿,二潮菇采完后,可以用注水器注水和营养液。进一步说明,所述二潮菇注射水后使得含水量以手握料在指缝中挤出水分不下滴为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具有发菌快、时间短,杂菌发生少,制棒成本低,成品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0月中旬到11月底,按照平菇培养料配方备足原材料,木屑89%,石灰1%、麦麸10%,选择晴天进行拌料,按料水比1:1.3的比例加入清水;(2)装袋: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层放入一层料,压实后放入菌块,再装半袋料,压实后再放入菌块,再放料,再放菌种,依次放置,共4层料3层菌种,料要压实,菌块要靠袋外侧,从袋的外面可以看到菌块;(3)发菌:将装好的菌袋移入棚室中进行发菌培养,将菌袋码成4层,发菌时温度控制在20~28℃,以免高温烧菌。发菌前10天,袋中生料发酵易产生高温烧死菌块。高温时要加强通风,10天后倒垛,使菌袋发菌均匀,30天左右菌丝长满菌袋,菌棒完全发白变硬;(4)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码成菌墙、开袋,高度以棚室的空间而定,码好后进行温差刺激,以利于菌丝形成菇原基分化出菇。出菇期用散射光照,棚室温度控制在10~20℃,湿度85-90%,保持空气新鲜,干湿交替,通风要在温度升高时进行,避免冷空气损伤菇蕾。平菇长出后,每天喷水增湿,促进平菇生长,第一潮菇采完后,将料面上的菇根和死菇清理干净,喷水保湿,二潮菇采完后,菌棒内大量失水,变轻,可以用注水器注水和营养液,使得含水量以手握料在指缝中挤出水分不下滴为宜,提高平菇产量和转化率,此时期温度低杂菌发生少,制棒成本低,成品率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10月中旬到11月底,按照平菇培养料配方备足原材料,木屑89%,石灰1%、麦麸10%,选择晴天进行拌料,按料水比1:1.3的比例加入清水;(2) 装袋: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层放入一层料,压实后放入菌块,再装半袋料,压实后再放入菌块,再放料,再放菌种,依次放置,共4层料3层菌种,料要压实,菌块要靠袋外侧,从袋的外面可以看到菌块;(3) 发菌:将装好的菌袋移入棚室中进行发菌培养,将菌袋码成4‑5层,发菌时温度控制在20~28℃,发菌前10天,高温时要加强通风,10天后倒垛,使菌袋发菌均匀;(4)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码成菌墙、开袋,高度以棚室的空间而定,码好后进行温差刺激,出菇期用散射光照,棚室温度控制在10~20℃,湿度85‑90%,保持空气新鲜,干湿交替,通风要在温度升高时进行,平菇长出后,每天喷水增湿,第一潮菇采完后,将料面上的菇根和死菇清理干净,喷水保湿,二潮菇采完后,可以用注水器注水和营养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季生料平菇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10月中旬到11月底,按照平菇培养料配方备足原材料,木屑89%,石灰1%、麦麸10%,选择晴天进行拌料,按料水比1:1.3的比例加入清水;(2)装袋:将菌种掰成小块,先在塑料袋底层放入一层料,压实后放入菌块,再装半袋料,压实后再放入菌块,再放料,再放菌种,依次放置,共4层料3层菌种,料要压实,菌块要靠袋外侧,从袋的外面可以看到菌块;(3)发菌:将装好的菌袋移入棚室中进行发菌培养,将菌袋码成4-5层,发菌时温度控制在20~28℃,发菌前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