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337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田地,田地土壤选择透气、滤水的中性沙壤土或砂砾土;然后将种植土地翻耕打细,搭建种植遮阴棚;将菌种掏出、绞碎,然后与拌种液混合拌匀撒在种植厢面上,并覆盖一层细土;第1‑15天种植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第15天‑80天在厢面上菌丝生长处放置营养袋;等到营养袋内菌丝开始老化时将营养袋捡出,并将土层表面的白色孢子轻喷勤喷至消失,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幼菇开始形成;待羊肚菌生长成熟后进行采摘。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简单、用工少、周期短、投入少,栽培种植效果好,产出量高,产出品质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的研究历史已将近100年,国内对羊肚菌的研究也有多篇报道,主要包括资源考察、菌种分离鉴定及菌核发生条件的试验和羊肚菌大田栽培等,但人工栽培的出菇稳定性差且产量较低,因此实现人工种植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该方法出菇稳定、产量高,且种植成本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田地,田地土壤选择透气、滤水的中性沙壤土或砂砾土;(2)种植准备,将种植土地翻耕打细,并在打细的土地上搭种植遮阴棚,在种植遮阴棚内按种植厢面和人行道交替设置,种植厢面宽度0.6-0.8m,人行道宽度0.4-0.6m;(3)播种,将菌种掏出、绞碎,然后装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拌种液并拌匀,菌种与拌种液的配比为1:10,将混合均匀后的菌种均匀撒在种植厢面上,然后在菌种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细土;(4)种植管理,第1-15天种植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第15天-80天在种植厢面上菌丝生长处放置营养袋,菌丝在营养袋内生长;(5)出菇管理,待营养袋内菌丝开始老化时将营养袋捡出,同时进行浇灌保湿,补水时将土层表面的白色孢子轻喷勤喷至消失,保持空气湿度75%-90%,利于幼菇形成,幼菇形成后长至成熟需15-25天,期间以保湿为主;(6)采摘,羊肚菌生长至菌体饱满,菌帽高度5-6公分时进行采摘。作为优选,所述拌种液包括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水,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水的配比为2:1:100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覆盖细土的厚度为1-3公分。作为优选,所述营养袋中包括70%小麦、20%木屑和10%谷壳。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菌丝在营养袋内生长期间严禁移动营养袋。本专利技术栽培方法简单、用工少、周期短、投入少,栽培种植效果好,产出量高,产出品质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田地,田地土壤选择透气、滤水的中性沙壤土或砂砾土,同时保持土壤的低肥性;(2)种植准备,用旋耕机将种植土地翻耕打细,并在打细的土地上搭建种植遮阴棚,种植遮阴棚的大小为4.2m×4.2m×2.3m,并在种植遮阴棚内设置种植厢面和人行道,种植厢面与人行道交替设置,种植厢面宽度0.8m,人行道宽度0.6m;(3)播种,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期间进行播种,播种时气温低于17℃,播种时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40%-55%,将菌种掏出、绞碎、装入容器中,将1000份水、1份硫酸镁和2份磷酸二氢钾配制的拌种液加入容器中,拌种液与菌种的配比为10:1,加入后将拌种液与菌种拌匀,再将拌匀的菌种均匀撒在种植厢面上,然后在菌种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细土,细土覆盖的厚度控制在1-3公分;(4)种植管理,第1-15天种植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并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保湿情况可选择覆盖地膜发菌,促进菌丝生长,在第15天-80天进行营养袋生长,将按70%小麦、20%木屑和10%谷壳配制的营养袋侧面开若干小孔,然后将营养袋放置在种植厢面上菌丝的生长处,菌丝在营养袋内生长,期间严禁移动营养袋,并保持厢面湿度,最好覆盖地膜保湿;(5)出菇管理,待营养袋内菌丝开始老化时将营养袋捡出,同时浇灌大量的水进行保湿,补水过程中将土层表面的白色孢子轻喷勤喷至消失,规模化种植可安装喷水带补水,保持空气湿度在75%-90%,利于幼菇形成,幼菇形成后长至成熟视气温高低一般需15-25天,期间以保湿为主;(6)采摘,羊肚菌生长至菌体饱满,菌帽高度5-6公分时进行采摘,采摘是左手轻捏菇体上部,右手用刀从土层表面横割,将菇体割下。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专利技术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田地,田地土壤选择透气、滤水的中性沙壤土或砂砾土;(2)种植准备,将种植土地翻耕打细,并在打细的土地上搭种植遮阴棚,在种植遮阴棚内按种植厢面和人行道交替设置,种植厢面宽度0.6‑0.8m,人行道宽度0.4‑0.6m;(3)播种,将菌种掏出、绞碎,然后装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拌种液并拌匀,菌种与拌种液的配比为1:10,将混合均匀后的菌种均匀撒在种植厢面上,然后在菌种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细土;(4)种植管理,第1‑15天种植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第15天‑80天在种植厢面上菌丝生长处放置营养袋,菌丝在营养袋内生长;(5)出菇管理,待营养袋内菌丝开始老化时将营养袋捡出,同时进行浇灌保湿,补水时将土层表面的白色孢子轻喷勤喷至消失,保持空气湿度75%‑90%,利于幼菇形成,幼菇形成后长至成熟需15‑25天,期间以保湿为主;(6)采摘,羊肚菌生长至菌体饱满,菌帽高度5‑6公分时进行采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肚菌大田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选择,选择近水源、背风向阳的田地,田地土壤选择透气、滤水的中性沙壤土或砂砾土;(2)种植准备,将种植土地翻耕打细,并在打细的土地上搭种植遮阴棚,在种植遮阴棚内按种植厢面和人行道交替设置,种植厢面宽度0.6-0.8m,人行道宽度0.4-0.6m;(3)播种,将菌种掏出、绞碎,然后装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拌种液并拌匀,菌种与拌种液的配比为1:10,将混合均匀后的菌种均匀撒在种植厢面上,然后在菌种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细土;(4)种植管理,第1-15天种植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第15天-80天在种植厢面上菌丝生长处放置营养袋,菌丝在营养袋内生长;(5)出菇管理,待营养袋内菌丝开始老化时将营养袋捡出,同时进行浇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利刘从甫
申请(专利权)人:南江宏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