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21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包括内撑座和滑动安装于内撑座周侧的弹性内撑机构,内撑座通过弹性内撑机构压紧固定于轮箍的侧壁内表面;内撑座包括支撑固定筒,支撑固定筒的筒底表面中心处垂直固定有六角限位柱,支撑固定筒的筒底安装有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平角机构,底端与电动小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内撑机构夹紧固定于轮箍侧壁内表面,然后调节平角机构的定位杆的位置实现平角座与轮箍侧壁外表面的压紧接触,压紧后对轮箍侧壁外表面不平整处进行打磨平角处理,处理过程中,只需将平角装置夹紧后即可进行打磨,无需人工动手,并且打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轮箍生产领域,涉及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机车轮对的车轮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箍车轮,由轮箍和铸钢轮心组成,它是由一个金属箍(轮箍)通过过盈配合方法与车轮的轮心装配在一起,轮箍是车轮与钢轨接触部分,因此铁路行驶过程中,轮箍侧壁外表面的光滑程度影响轮箍的摩擦力,由于在机车行驶过程中通过轮箍直接支撑,容易造成轮箍侧壁外表面的磨损,因此侧壁外表面的均匀程度不仅影响机车行驶的稳定性,同时影响轮箍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轮箍制造过程中,对于侧壁外表面不均匀的轮箍需要经过平角处理,使轮箍侧壁外表面保持均匀平滑,传统的平角都是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内撑机构夹紧固定于轮箍侧壁内表面,然后调节平角机构的定位杆的位置实现平角座与轮箍侧壁外表面的压紧接触,压紧后对轮箍侧壁外表面不平整处进行打磨平角处理,处理过程中,只需将平角装置夹紧后即可进行打磨,无需人工动手,并且打磨效率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包括内撑座和滑动安装于内撑座周侧的弹性内撑机构,内撑座通过弹性内撑机构压紧固定于轮箍的侧壁内表面;内撑座包括支撑固定筒,支撑固定筒的筒底表面中心处垂直固定有六角限位柱,六角限位柱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限位滑槽,支撑固定筒的侧壁外表面开有若干与限位滑槽连通的限位通孔,支撑固定筒的筒底面中心处开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开有延伸至六角限位柱顶端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有顶端伸出六角限位柱的转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平角机构,底端与电动小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弹性内撑机构包括限位滑动杆,限位滑动杆分别与限位通孔和限位滑槽相配合,限位滑动杆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压紧块,限位滑动杆上套设有压紧弹簧,限位滑动杆的一端穿过限位通孔和限位滑槽位于六角限位柱中,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支撑固定筒的侧壁外表面相接,另一端与压紧块的侧壁压紧相接;平角机构包括转动定位柱,转动定位柱的底面中心处开有转动槽,转动连接轴的顶端转动安装固定于转动槽中,转动定位柱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定位螺纹槽,定位螺纹槽中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定位杆,定位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平角座。进一步地,压紧块的端面呈外凸弧形。进一步地,平角座包括呈竖直分布的连接条,连接条的侧壁顶端一体连接固定有与定位杆螺纹配合的螺纹连接筒,侧壁底端垂直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平角块。进一步地,平角块的端面呈内凹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直接通过弹性内撑机构夹紧固定于轮箍侧壁内表面,然后调节平角机构的定位杆的位置实现平角座与轮箍侧壁外表面的压紧接触,压紧后对轮箍侧壁外表面不平整处进行打磨平角处理,处理过程中,只需将平角装置夹紧后即可进行打磨,无需人工动手,并且打磨效率高。本技术的平角装置对于一定范围内不同直径的轮箍均可使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平角装置平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平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结构爆炸图;图5是平角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结构爆炸图;图7图5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内撑座1和滑动安装于内撑座1周侧的弹性内撑机构2,内撑座1通过弹性内撑机构2压紧固定于轮箍3的侧壁内表面;如图3和图4所示,内撑座1包括支撑固定筒11,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表面中心处垂直固定有六角限位柱12,六角限位柱12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限位滑槽13,支撑固定筒11的侧壁外表面开有若干与限位滑槽13连通的限位通孔14,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面中心处开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的槽底开有延伸至六角限位柱12顶端的安装孔16;安装孔16中安装有顶端伸出六角限位柱12的转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平角机构5,底端与电动小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弹性内撑机构2包括限位滑动杆21,限位滑动杆21分别与限位通孔14和限位滑槽13相配合,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压紧块22,压紧块22的端面呈外凸弧形,限位滑动杆21上套设有压紧弹簧23,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穿过限位通孔14和限位滑槽13位于六角限位柱12中,压紧弹簧23的一端与支撑固定筒11的侧壁外表面相接,另一端与压紧块22的侧壁压紧相接;在平角过程中,通过向压紧块22施加压力使压紧弹簧23压缩,限位滑动杆21向限位滑槽13中移动,弹性内撑机构2的最大外径小于轮箍的内径时将弹性内撑机构2置于轮箍中,然后松手通过压紧弹簧23的弹性恢复压动压紧块22向周侧分散直到与轮毂侧壁内表面压紧相接,实现内撑座1和弹性内撑机构2的固定;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平角机构5包括转动定位柱51,转动定位柱51的底面中心处开有转动槽52,转动连接轴4的顶端转动安装固定于转动槽52中,转动定位柱51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定位螺纹槽53,定位螺纹槽53中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定位杆54,定位杆54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平角座55,转动定位柱51的表面中部垂直固定有手扶杆56;平角座55包括呈竖直分布的连接条551,连接条551的侧壁顶端一体连接固定有与定位杆54螺纹配合的螺纹连接筒552,侧壁底端垂直固定有固定杆553,固定杆553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平角块554,平角块554的端面呈内凹弧形,可以充分的与轮毂的侧壁外表面无缝相接;在内撑座1和弹性内撑机构2夹紧支撑固定于支撑固定筒11中之后,找到需要平角的位置,然后按压手扶杆56直到平角块554位于轮箍侧壁外表面平角的位置,然后旋转定位杆54,在螺纹作用下定位杆54向转动定位柱51侧壁的定位螺纹槽53中移动,直到平角块554的弧形侧壁与轮箍侧壁外表面压紧相接,然后打开电动小马达即可实现平角块554在轮箍侧壁外表面旋转打磨平角;该平角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对压紧块22施加压力使压紧弹簧23压缩,限位滑动杆21向限位滑槽13中移动,弹性内撑机构2的最大外径小于轮箍的内径时将弹性内撑机构2置于轮箍中,然后松手通过压紧弹簧23的弹性恢复压动压紧块22向周侧分散直到与轮毂侧壁内表面压紧相接,实现内撑座1和弹性内撑机构2的固定;第二步,找到需要平角的位置,然后按压手扶杆56直到平角块554位于轮箍侧壁外表面平角的位置,然后旋转定位杆54,在螺纹作用下定位杆54向转动定位柱51侧壁的定位螺纹槽53中移动,直到平角块554的弧形侧壁与轮箍侧壁外表面压紧相接;第三步,打开电动小马达即可实现平角块554在轮箍侧壁外表面旋转打磨平角。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撑座(1)和滑动安装于内撑座(1)周侧的弹性内撑机构(2),内撑座(1)通过弹性内撑机构(2)压紧固定于轮箍(3)的侧壁内表面;内撑座(1)包括支撑固定筒(11),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表面中心处垂直固定有六角限位柱(12),六角限位柱(12)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限位滑槽(13),支撑固定筒(11)的侧壁外表面开有若干与限位滑槽(13)连通的限位通孔(14),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面中心处开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的槽底开有延伸至六角限位柱(12)顶端的安装孔(16);安装孔(16)中安装有顶端伸出六角限位柱(12)的转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平角机构(5),底端与电动小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弹性内撑机构(2)包括限位滑动杆(21),限位滑动杆(21)分别与限位通孔(14)和限位滑槽(13)相配合,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压紧块(22),限位滑动杆(21)上套设有压紧弹簧(23),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穿过限位通孔(14)和限位滑槽(13)位于六角限位柱(12)中,压紧弹簧(23)的一端与支撑固定筒(11)的侧壁外表面相接,另一端与压紧块(22)的侧壁压紧相接;平角机构(5)包括转动定位柱(51),转动定位柱(51)的底面中心处开有转动槽(52),转动连接轴(4)的顶端转动安装固定于转动槽(52)中,转动定位柱(51)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定位螺纹槽(53),定位螺纹槽(53)中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定位杆(54),定位杆(54)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平角座(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轨道车轮箍外表面平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撑座(1)和滑动安装于内撑座(1)周侧的弹性内撑机构(2),内撑座(1)通过弹性内撑机构(2)压紧固定于轮箍(3)的侧壁内表面;内撑座(1)包括支撑固定筒(11),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表面中心处垂直固定有六角限位柱(12),六角限位柱(12)的侧壁等角度开有若干限位滑槽(13),支撑固定筒(11)的侧壁外表面开有若干与限位滑槽(13)连通的限位通孔(14),支撑固定筒(11)的筒底面中心处开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的槽底开有延伸至六角限位柱(12)顶端的安装孔(16);安装孔(16)中安装有顶端伸出六角限位柱(12)的转动连接轴(4),转动连接轴(4)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平角机构(5),底端与电动小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弹性内撑机构(2)包括限位滑动杆(21),限位滑动杆(21)分别与限位通孔(14)和限位滑槽(13)相配合,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一体连接固定有压紧块(22),限位滑动杆(21)上套设有压紧弹簧(23),限位滑动杆(21)的一端穿过限位通孔(14)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陈畅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天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