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819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行星轮机构A、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一液压泵/马达以及第二液压泵/马达,第二齿轮与第一液压泵/马达的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二齿轮与第二液压泵/马达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传动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传动连接,第八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至行星轮机构A的行星轮架,行星轮机构A的齿圈与第十二齿轮传动连接,行星轮机构A的太阳轮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九齿轮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属叉车

技术介绍
叉车行驶工况复杂,需要频繁地起步、变速、停止、换向,叉车传动系统性能决定了起步/加速能力、操作平稳性、舒适性、能耗等衡量叉车性能的重要指标。当前内燃叉车有三大主流传动技术,即机械传动、液力传动、静压传动,传动路线如下:机械传动:发动机→离合器或同步器控制的多档齿轮传动变速器→驱动桥。液力传动: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单档减速器或多档齿轮传动变速器→驱动桥。静压传动:发动机→液压泵→液压马达→单档减速器或多档齿轮传动变速器→驱动桥。机械传动变速箱有传动效率最高、成本低的优点;但其存在起步力矩小,起步及换档操作困难,舒适性差,只用在小吨位低端叉车中。液力传动起步力矩大,操作容易,成本适中,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但由于变矩器在起步、加速时传动效率非常低,在几种传动方式中能耗最大,这在需要频繁地起步、加速的叉车上尤为突出。静压传动起步力矩大、加速平稳,操作容易、精确,速比连续可变,舒适性最好,传动效率介于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之间,但在几种传动方式中成本最高,特别是在大吨位叉车中由于需要兼顾低速大扭矩牵引和高速行驶要求,需要大功率的泵和马达,成本问题更为突出。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传动效率高、操作容易、起步和变速平稳、成本低的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行星轮机构A、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十二齿轮、第一液压泵/马达以及第二液压泵/马达,第一液压泵/马达与第二液压泵/马达通过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通,第二齿轮与第一液压泵/马达的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二齿轮与第二液压泵/马达通过第一传动轴连接,第四齿轮与第六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传动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通过第二离合器传动连接,第八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连接至行星轮机构A的行星轮架,行星轮机构A的齿圈与第十二齿轮传动连接,行星轮机构A的太阳轮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九齿轮传动连接,第十齿轮与输出轴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通过第三离合器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以及第四传动轴,第十三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四齿轮通过第四传动轴同轴连接,第十四齿轮与所述齿圈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对应第五齿轮设置的第一转速传感器,还包括对应第七齿轮设置的第二转速传感器,还包括对应第十二齿轮设置的第三转速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有减速器B。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起步/低速时的传动方式为静压传动。高速时采用机械和静压复合的传动方式;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先按一定的比例分流成机械和静压分支分别进行变速、变扭矩传递,然后再通过行星轮机构A耦合到输出轴;通过控制变量泵/马达的排量大小来改变最终的传动比,并利用行星齿轮机构中行星轮架相对于太阳轮正传动比,齿圈相对于太阳轮负传动比的特点,使得从低速工作模式向高速工作模式或从高速工作模式向低速工作模式的切换过程实现顺利同步、平滑过渡,并且高速巡航时传动方式为传动效率很高的机械传动。通过静压系统速比连续可变的优点,实现了从起步、加速到最高速巡航整个速度区间的平滑、连续变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模式L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模式H的结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前进挡时各部件旋转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行星轮的运动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行星轮各部件受力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6,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与第一齿轮3啮合的第二齿轮32、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4、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四齿轮5、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五齿轮31、第六齿轮7、第七齿轮28、第八齿轮8、行星轮机构A、第九齿轮15、第十齿轮16、第十一齿轮19、第十二齿轮23、第一液压泵/马达36以及第二液压泵/马达18,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油管34和第二油管35连通,第二齿轮32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二齿轮23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传动轴22连接,第四齿轮5与第六齿轮7通过第一离合器6传动连接,第五齿轮31与第七齿轮28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动连接,第八齿轮8通过第二传动轴9连接至行星轮机构A的行星轮架11,行星轮机构A的齿圈10与第十二齿轮23传动连接,行星轮机构A的太阳轮13通过第三传动轴14与第九齿轮15传动连接,第十齿轮16与输出轴17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19通过第三离合器20与第一传动轴22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19与第十齿轮16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十三齿轮(24)、第十四齿轮26以及第四传动轴25,第十三齿轮24与第十二齿轮23啮合,第十三齿轮24与第十四齿轮26通过第四传动轴25同轴连接,第十四齿轮26与所述齿圈10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传动轴22上连接有减速器B。本专利技术中的行星轮机构A为车领域中常见的结构,至少包括太阳轮13、行星轮架11、若干个行星轮12、齿圈10及相应的轴、轴承;齿圈10同时具有外齿和内齿,外齿与第十四齿轮26啮合,内齿与行星轮12啮合。如图1所示,发动机(1)输出扭矩通过一组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32)分流为两个分支;第一分支沿着,齿轮(第三齿轮4、第五齿轮31)或齿轮(第三齿轮4、第四齿轮5),第一离合器6或第二离合器29,齿轮(第七齿轮28、第六齿轮7、第八齿轮8)或齿轮(第六齿轮7、第八齿轮8)进行机械传动;第二分支沿着齿轮(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32),第一液压泵/马达36,第二液压泵/马达18进行静压传动;再将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耦合,最后传递到输出轴17,形成两种不同的传动模式L和H,传动模式L对应起步/低速工作模式,传动模式H对应高速工作模式。传动模式L:参照图2,第三离合器20闭合,第一离合器6、第二离合器29断开。,发动机1输入通过齿轮(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32)、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传动轴33带动变量第一液压泵/马达36工作;第一液压泵/马达36输出的压力油通过高压油管(第一油管34、第二油管35)驱动第二液压泵/马达18;第二液压泵/马达18输出第一传动轴22,再通过至少一个减速机构B、第三离合器20、齿轮(第十一齿轮19、第十齿轮16)降速增扭传递到输出轴17。此时第一液压泵/马达36发挥泵的功能,第二液压泵/马达18发挥马达的功能,传动方式为静压传动,通过调节变量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排量改变传动比并决定行驶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具备静压传动起步力矩大、加速平稳,操作容易、精确,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与第一齿轮(3)啮合的第二齿轮(32)、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4)、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四齿轮(5)、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五齿轮(31)、第六齿轮(7)、第七齿轮(28)、第八齿轮(8)、行星轮机构A、第九齿轮(15)、第十齿轮(16)、第十一齿轮(19)、第十二齿轮(23)、第一液压泵/马达(36)以及第二液压泵/马达(18),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油管(34)和第二油管(35)连通,第二齿轮(32)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二齿轮(23)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传动轴(22)连接,第四齿轮(5)与第六齿轮(7)通过第一离合器(6)传动连接,第五齿轮(31)与第七齿轮(28)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动连接,第八齿轮(8)通过第二传动轴(9)连接至行星轮机构A的行星轮架(11),行星轮机构A的齿圈(10)与第十二齿轮(23)传动连接,行星轮机构A的太阳轮(13)通过第三传动轴(14)与第九齿轮(15)传动连接,第十齿轮(16)与输出轴(17)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19)通过第三离合器(20)与第一传动轴(22)传动连接,第十一齿轮(19)与第十齿轮(16)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用连续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与第一齿轮(3)啮合的第二齿轮(32)、与发动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4)、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四齿轮(5)、与第三齿轮(4)啮合的第五齿轮(31)、第六齿轮(7)、第七齿轮(28)、第八齿轮(8)、行星轮机构A、第九齿轮(15)、第十齿轮(16)、第十一齿轮(19)、第十二齿轮(23)、第一液压泵/马达(36)以及第二液压泵/马达(18),第一液压泵/马达(36)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油管(34)和第二油管(35)连通,第二齿轮(32)与第一液压泵/马达(36)的传动轴传动连接,第十二齿轮(23)与第二液压泵/马达(18)通过第一传动轴(22)连接,第四齿轮(5)与第六齿轮(7)通过第一离合器(6)传动连接,第五齿轮(31)与第七齿轮(28)通过第二离合器(29)传动连接,第八齿轮(8)通过第二传动轴(9)连接至行星轮机构A的行星轮架(11),行星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钦河庄伟永万禹平郭俊锋张墨郭海波郭潇鹏庄燊燊郭炎波郭俊阳曾忠晏龙水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