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有害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此研究血脑屏障的形成对于研究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二维(2D)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模型大多由单一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组成,或者由神经胶质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在微流体平台内开发形成。虽然这些现有的2D模型可能模拟神经和微血管功能的一些重要方面,有利于我们对细胞功能基础和生物学机制研究,但它们未能呈现出体内至关重要的三维(3D)细胞组织结构。而且一般2D血脑屏障模型大多数来自动物模型。目前虽然动物模型已被广泛用于各项疾病的研究,但近年来有学者认识到动物模型和人类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即使与人类非常相似的动物,也不能直接用于预测人类。最近细胞生物学领域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平坦表面细胞生长外环境与3D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对应配制成内皮细胞悬液和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向预热后的DPBS中加入牛血纤维蛋白原,配制成纤维蛋白原母液;将凝血酶溶解于DPBS中,配制成凝血酶母液;将内皮细胞悬液、星形胶质细胞悬液、DMEM培养基、纤维蛋白原母液和凝血酶母液混合,配制成混合细胞凝胶溶液;将混合细胞凝胶溶液注入到微流控芯片中,经过恒温孵育至所述混合细胞凝胶溶液凝胶化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上室和下室中均加入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并保持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上室和下室之间存在有培养基落差,每天更换培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对应配制成内皮细胞悬液和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向预热后的DPBS中加入牛血纤维蛋白原,配制成纤维蛋白原母液;将凝血酶溶解于DPBS中,配制成凝血酶母液;将内皮细胞悬液、星形胶质细胞悬液、DMEM培养基、纤维蛋白原母液和凝血酶母液混合,配制成混合细胞凝胶溶液;将混合细胞凝胶溶液注入到微流控芯片中,经过恒温孵育至所述混合细胞凝胶溶液凝胶化后,向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上室和下室中均加入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并保持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上室和下室之间存在有培养基落差,每天更换培养基,构建成3D细胞培养芯片;对所述3D细胞培养芯片进行连续培养,以使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所述3D细胞培养芯片上生长至形成脑部微血管网络结构,即对应生成模拟血脑屏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对应配制成内皮细胞悬液和星形胶质细胞悬液的步骤中:所述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所述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使用mCherry蛋白标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对应配制成内皮细胞悬液和星形胶质细胞悬液的步骤,具体包括:将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原代人脑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使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进行复苏培养,培养至细胞融合度达80~90%时,分别收集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悬液和人脑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对应获得内皮细胞悬液和星形胶质细胞悬液;其中,所述复苏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培养湿度95%、CO2浓度5%;所述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悬液和人脑星形胶质细胞悬液中的细胞浓度均为1×106cell/m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脑微血管生成模拟血脑屏障的体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预热后的DPBS中加入牛血纤维蛋白原,配制成纤维蛋白原母液的步骤,具体包括:将DPBS预热至37℃后,加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扬,宫智勇,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