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44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腔室,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上表面上的冷却液存储腔室,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背离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一面形成用于承载待冷却件的承载面。冷却液存储腔室和冷却液循环腔室的结合,实际是通过冷却水和冷却循环水相结合的冷却方式来提高光伏组件层压后冷却时的均匀性,且冷却液存储腔室中的盖板,朝向存储槽开口的一面为锯齿形结构,增加了热量传递的面积,提高了对光伏组件层压后冷却的快速性,降低了光伏组件外观的不良性和潜在的组件可靠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光伏组件层压后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光伏组件层压是组件生产关键的一步,光伏组件层压温度大多在160℃左右,层压后实现组件快速均匀的冷却是组件制作过程中一重要工序,现有使用的冷却方式主要有风扇散热冷却和单层低温循环水换热冷却。对于单层低温循环水换热冷却,组件在冷却平台上进行冷却,在冷却平台下方设置通有冷却循环水的管道,循环水在入口时温度较低,其上面的冷却平台在该区域温度也比较低,当冷却水向前流动的时候会带走组件传递给冷却平台的热量,导致循环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循环管道的出口时冷却水的温度达到最高,此时冷却平台在该区域的冷却效果最差,由于冷却平台在冷却循环水入口区域温度低,出口区域温度高,对组件冷却极不均匀,导致组件外观不良,尤其对于柔性组件的冷却更会产生致命的影响。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对层压后的光伏组件降温时,冷却均匀性不好,导致组件外观不良和组件存在潜在的可靠性问题,降低了生产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冷却装置由于对组件冷却均匀性不好,而导致组件生产良率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腔室,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上表面上的冷却液存储腔室,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背离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一面形成用于承载待冷却件的承载面。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包括:具有冷却液存储空间的存储槽以及盖合所述存储槽的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存储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面形成所述承载面。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面为平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面为凹凸面。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面为锯齿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存储槽卡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内设有冷却液。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包括:容纳槽,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折叠管道,冷却液供给单元以及冷却液回收单元,所述折叠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供给单元连通,所述折叠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回收单元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包括:容纳槽、冷却液供给单元以及冷却液回收单元,所述容纳槽内设有与所述冷却液供给单元连通的进液口和与所述冷却回收单元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容纳槽内沿其深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板以形成循环通道,所述隔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容纳槽的长度和/或宽度。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交错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相对的内壁。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和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为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冷却装置,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上表面上设置冷却液存储腔,在冷却液存储腔室内注入水,水在冷却液存储腔室内宏观上是静止的,能够保证与承载面接触的水温度是均匀的,实现了对光伏组件均匀的降温。2、本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冷却装置,盖板朝向存储槽开口的一面为锯齿状的,增加了盖板与冷却液存储腔室内水的接触面积,易于将层压后的光伏组件的热量迅速传递给冷却液存储腔室内的水,为实现对光伏组件快速均匀的降温提供了条件。3、本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冷却装置,冷却液循环腔室的容纳槽内设有折叠通道,与冷却液循环腔室内设置循环水管相比,折叠通道内的冷却水与冷却液存储腔室的接触面积更广,接触时间长,流通速度快,能充分地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对光伏组件快速均匀的降温。4、本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冷却装置,冷却液循环腔室的容纳槽内设有隔板,且隔板交错设置于容纳槽相对的内壁,形成了循环通道,冷却循环水就能沿着所设置的循环通道在冷却液循环腔室内快速流动,并进行充分地热交换,快速地对冷却液存储腔室内的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层压后的光伏组件进行快速降温。5、本实施例示例的一种冷却装置,冷却液存储腔室和冷却液循环腔室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结构简单,热交换速度快,相比于非一体成型结构,省去了对其他介质传递热量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冷却液循环腔室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中:1、承载面;2、冷却液存储腔室;3、冷却液循环腔室;4、盖板;5、进液口;6、出液口;7、冷却循环通道;8、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示例了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腔室3,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3的上表面上的冷却液存储腔室2,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2背离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3的一面形成用于承载待冷却件的承载面1。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2包括:具有冷却液存储空间的存储槽以及盖合所述存储槽的开口的盖板4,其中,所述存储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盖板4背离所述开口的一面形成所述承载面2。进一步的,所述盖板4内设有冷却液。可以通过盖板再一次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2和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3为一体成型结构。现有的光伏组件冷却装置设有冷却平台和冷却液循环腔室,光伏组件在冷却平台上进行冷却,冷却循环水在冷却液循环腔室入口时温度较低,其上方的冷却平台的该区域温度也较低,当冷却水在向前流动的时候会带走组件传递给冷却平台的热量,导致冷却循环水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在到达冷却液循环腔室出口时,水温达到最高,此时冷却效果也最差,也就是说,冷却平台在冷却液循环腔室入口区域的温度最低,而在冷却液循环腔室出口区域的温度最高,这样就会对光伏组件冷却的均匀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会对柔性组件的冷却产生致命的影响。本实施例示例的冷却装置,设置了冷却液存储腔室,这种设置对光伏组件降温的均匀性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首先冷却液存储腔室作为一个整体的空腔,里面的介质在宏观上是静止的,这样在有限的空间内介质温度很容易达到均匀,所以就可以保证在承载面的温度是均匀的,当光伏组件把温度传递给承载面,承载面又把温度传递给冷却液存储腔室内的介质,通过冷却液存储腔室下方的冷却液循环腔室中流动的冷却循环液带走热量,实现了对光伏组件均匀快速的降温。由于液体比气体的传热速率快,所以一般会在冷却液存储腔室内注入液体。而水作为无毒无害、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在自然界可循环存在,且水的流动性强,使用成本比较低,所以会把水作为注入冷却液存储腔室的首选(当然在特殊情况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液体),在冷却液存储腔室的存储槽内形成宏观上不流通的静止的水,但是当存储槽内的水温度不均匀时,水内部可以很快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保持均匀,保障了承载面接触的降温体(也就是冷却液存储腔室)是均匀的。冷却液存储腔室的盖板背离存储槽开口的一面形成承载面,由于在存储槽内的冷却水和盖板之间没有增加其他的介质,提高了承载面和存储槽内的冷却水热传递的效率。基于同样的原理,可以把冷却液存储腔室和冷却液循环腔室设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也可以把冷却液存储腔室和冷却液循环腔室设为两个分开的个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1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腔室,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上表面上的冷却液存储腔室,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背离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一面形成用于承载待冷却件的承载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腔室,位于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上表面上的冷却液存储腔室,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背离所述冷却液循环腔室的一面形成用于承载待冷却件的承载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存储腔室包括:具有冷却液存储空间的存储槽以及盖合所述存储槽的开口的盖板,其中,所述存储槽的开口朝上,所述盖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面形成所述承载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为平面,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面为凹凸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面为锯齿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存储槽卡和连接。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内设有冷却液。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李涛曾静袁强沈新才
申请(专利权)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