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层管挤出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02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包括模体、模芯、螺旋套组件和分流板组件,模体与模芯之间在出料外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在进料内端由螺旋套组件形成的五层螺旋通道,其中:分流板组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第三分流板连接螺旋套组件,分流板组件轴心设有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的第一进料通道,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通道,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之间设有第三进料通道,第一进料通道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分别分流连接其中两层的螺旋通道,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的外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层管挤出模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出成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和应对办法的出台以及国内国五的严格汽车排放要求标准制定,五层实壁汽车油管应运而生。它的到来使整车在满足原来性能的基础上又满足了国五的排放要求,且使整车整套油路系统的质量减轻(以江淮乘用车某款产品为准,整套系统减少0.75Kg)。五层实壁汽车油管相对于金属管在性能方面有更大优势,尤其是在耐化学腐蚀的方面和阻氧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五层管加工成型困难尤其是五层实壁汽车油管的加工成型困难问题。专利技术的五层挤出模头能很好的实现把5种加热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通过一次共挤涂覆工艺挤出成型,又能达到各层壁厚可控,且挤出管每层的结合力够,综合性能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包括模体、模芯、螺旋套组件和分流板组件,模体与模芯之间在出料外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在进料内端由螺旋套组件形成的五层螺旋通道,其中:分流板组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和第三分流板,第三分流板连接螺旋套组件,分流板组件轴心设有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的第一进料通道,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通道,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之间设有第三进料通道,第一进料通道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分别分流连接其中两层的螺旋通道,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的外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口。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第一进料通道设置在分流板组件轴心、连接对应的螺旋通道,第二进料通道设置在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之间,连接两层对应的螺旋通道,第二进料通道设置在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连接两层对应的螺旋通道;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外端的进料管口分别连接挤出机,挤出机分别将加热原材料通过进料管口挤入对应的进料通道,加热原材料通过进料通道流入螺旋套组件对应的五层螺旋通道,五层螺旋通道连通复合共挤通道,螺旋通道内的加热原材料在复合共挤通道中汇合,汇集成均分的混合流体,汇集的流体最后从出料外端的复合共挤通道流出,五层管被初步挤压成型,完成了模头内的整个成型过程,后续初步成型的五层管再经过真空定径最终成型;每层加热原材料都有单独的进料管口与挤出设备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挤出设备的挤出量来达到控制每层管的厚度以此增加整机模头的成型精度或调节生产定制的不同层厚五层管。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模体和分流板组件外壁、模芯中分别设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分别设置在模体、分流板组件外壁和模芯中,分别控制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螺旋通道和复合共挤通道中流体的温度。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模体包括口模、口模连接体和模腰,模芯置于口模、口模连接体和模腰轴部之间,螺旋套组件置于模腰中。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螺旋套组件包括同心套接的第一螺旋体、第二螺旋体、第三螺旋体、第四螺旋体和第五螺旋体,其间依次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的螺旋通道,第五螺旋体与模腰之间设有第五层的螺旋通道,螺旋套组件设有螺旋体连接板连接第三分流板和模腰。螺旋套组件置于模腰中,第五螺旋体与模腰之间形成第五层的螺旋通道,第一螺旋体与第二螺旋体之间形成第一层的螺旋通道,第二螺旋体与第三螺旋体之间形成第二层的螺旋通道,第三螺旋体与第四螺旋体之间形成第三层的螺旋通道,第四螺旋体与第五螺旋体之间形成第四层的螺旋通道。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第一进料通道连接第一层的螺旋通道,第二进料通道分别连接第二、第五层的螺旋通道,第三进料通道分别连接第三、第四层的螺旋通道。实现进料管口通过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分别连通五层螺旋通道的目的。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第一进料通道外端设有第一层材料的进料管口,第二进料通道外端设有第二、第五层材料的进料管口,第三进料通道外端设有第三、第四层材料的进料管口。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模芯包括芯模和芯模连接体,芯模连接体设有联接座轴向连接芯模,芯模连接体连接螺旋套组件。联接座设有内螺纹孔,芯模连接端设有外螺纹螺接联接座的内螺纹孔,联接座起到连接芯模连接体和芯模的作用,并能通过联接座和芯模连接体的连接微调芯模与整机中心线的同轴度。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发热装置包括六个加热区域,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外壁设有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外壁设有第二加热区域,螺旋体连接板、模腰外壁设有第三加热区域,模腰、口模连接体外壁设有第四加热区域,口模外壁设有第五加热区域,螺旋套组件轴心与芯模连接体之间设有第六加热区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加热区域分别由发热圈和发热圈上的热电偶接头组成,第六加热区域为内加热圈。第一、第二加热区域控制分流板组件中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第三进料通道内流体的温度,第三、第六加热区域控制五层螺旋通道内流体的温度,第四、第五加热区域控制复合共挤通道内流体的温度。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模芯轴心和螺旋套组件、分流板组件中设有通气流道。通气流道两端连通外部,有益于出管的成型即杜绝首次拉管被真空吸瘪不成型,也提高了调试效率,提高了模头整机的出管可靠性;内加热圈的连接线通过通气流道与外连接。上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口模上设有压环,通过压环与口模连接体连接,口模在出料口处设有加热隔断层,第五加热区域不覆盖加热隔断层。口模连接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模腰上,口模与口模连接体无刚性连接,只是被压环压住限制在口模连接体的外表面。出料口通过加热隔断层与整个加热机身断层隔开,达到传热受阻的目的,使出料口受热减少,使出料口的成型热管材不易在口模末端粘结,出料更顺,表面更光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共有6个加热区域,除一般的外部加热区域外,内部也设有一加热区域从内向外传递热量,这样更能保证加热原材料对温度的需求以及模头受热的均匀性。2、本专利技术每层加热原材料都有单独的入料口与挤出机相配合,更易控制调节相应挤出量来达到微调每层壁厚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区和对应感应区易于识别和调控,能更精确的控制每区的加热温度,达到不同材料加热不同的精细控制。4、本专利技术的各进料通道都呈Y型分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即解决了挤出机挤出熔体高压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的T字型进料通道流体分流过道不顺畅问题。5、本专利技术各螺旋体之间的间隙由产品壁厚参数决定,各螺旋体呈小角度锥形状,表面螺旋导流道由深逐渐变浅易于引流使每层壁厚都分布均匀。6、本专利技术流道五种熔体于一处同时初次汇集,并且从汇集处开始流道逐渐变小,到达出口处时,流道急剧变小形成背压,这样即有助于五层熔体的紧密结合,又有助于成型管材的综合性能的提升。7、本专利技术口模出口末端的深槽设计有别与传统的一体加热设计,使口模末端不受热甚至隔断热来使出管口冷却,这样有助于成型管材外表面的光滑,使成型管材不易粘结在出口端以及减小出管与模头最后接触面的粘力。8、本专利技术设计,口模轴向方向上被固死紧贴口模连接体,径向是被6个方向上的调节螺钉限制,便于调节成型管的中心线与整个模头中心线同轴,使五层壁厚分布均匀,不偏心。9、本专利技术出管口中心开有通气孔,通气流道从模头始端面侧面通出,自然通气。办法有益于出管的成型即杜绝首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包括模体(1)、模芯(2)、螺旋套组件(3)和分流板组件(4),模体(1)与模芯(2)之间在出料外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5)、在进料内端由螺旋套组件(3)形成的五层螺旋通道(36),其特征在于:分流板组件(4)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流板(41)、第二分流板(42)和第三分流板(43),第三分流板(43)连接螺旋套组件(3),分流板组件(4)轴心设有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36)的第一进料通道(4a),第一分流板(41)、第二分流板(42)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通道(4b),第二分流板(42)、第三分流板(43)之间设有第三进料通道(4c),第一进料通道(4a)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36),第一进料通道(4a)和第二进料通道(4b)分别分流连接其中两层的螺旋通道(36),第一进料通道(4a)、第二进料通道(4b)、第三进料通道(4c)的外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口(4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包括模体(1)、模芯(2)、螺旋套组件(3)和分流板组件(4),模体(1)与模芯(2)之间在出料外端设有复合共挤通道(5)、在进料内端由螺旋套组件(3)形成的五层螺旋通道(36),其特征在于:分流板组件(4)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流板(41)、第二分流板(42)和第三分流板(43),第三分流板(43)连接螺旋套组件(3),分流板组件(4)轴心设有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36)的第一进料通道(4a),第一分流板(41)、第二分流板(42)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通道(4b),第二分流板(42)、第三分流板(43)之间设有第三进料通道(4c),第一进料通道(4a)连接其中一层螺旋通道(36),第一进料通道(4a)和第二进料通道(4b)分别分流连接其中两层的螺旋通道(36),第一进料通道(4a)、第二进料通道(4b)、第三进料通道(4c)的外端分别设有进料管口(4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模体(1)和分流板组件(4)外壁、模芯(2)中分别设有发热装置(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模体(1)包括口模(13)、口模连接体(12)和模腰(11),模芯(2)置于口模(13)、口模连接体(12)和模腰(11)轴部之间,螺旋套组件(3)置于模腰(1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螺旋套组件(3)包括同心套接的第一螺旋体(31)、第二螺旋体(32)、第三螺旋体(33)、第四螺旋体(34)和第五螺旋体(35),其间依次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层的螺旋通道(36),第五螺旋体(35)与模腰(11)之间设有第五层的螺旋通道(36),螺旋套组件(3)设有螺旋体连接板(37)连接第三分流板(43)和模腰(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层管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亮郑小亮余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