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94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5:19
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外壳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外壳上端后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卡,所述第一连接卡前侧设置有所述磁铁纽扣,所述磁铁纽扣下侧设置有所述空气流动孔,所述空气流动孔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卡,所述换热器外壳右侧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下端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杆,所述换热器外壳底侧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侧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块,所述耐高温竹纤维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端。所述支撑块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电性连接块,所述电性连接块右侧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块,通过磁铁纽扣能使换热器外壳更加容易拆卸,方便取放换热器和清洗换热器外壳内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干燥机换热,具体为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干燥时干燥机中换热器也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当时现在很多干燥机中使用的换热器并不能有效的起到好的作用,且拆卸不方便。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外壳、磁铁纽扣、第一连接卡、第一凹槽、电磁连接杆、第二凹槽、第二连接卡、空气流动孔、耐高温竹纤维板、支撑块、通电连接杆、冷凝器、污水槽、污水排放孔、换热器、电性连接块、电磁连接块、通电孔、通电槽,所述换热器外壳上端后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卡,所述第一连接卡前侧设置有所述磁铁纽扣,所述磁铁纽扣下侧设置有所述空气流动孔,所述空气流动孔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卡,所述换热器外壳右侧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下端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杆,所述换热器外壳底侧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侧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块,所述耐高温竹纤维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端,所述支撑块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电性连接块,所述电性连接块右侧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块,所述电磁连接块内端设置有所述通电孔,所述电性连接块左侧中端设置有所述通电槽,所述通电槽外侧电性连接有所述通电连接杆,所述通电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所述换热器,所述电性连接块下侧设置有所述冷凝器,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侧下端左侧设置有所述污水排放孔,所述污水排放孔右侧设置有所述污水槽。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外壳为一种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的构件。进一步的,所述磁铁纽扣和所述支撑块均设置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通电连接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通电槽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放孔为一种虹吸导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换热器外壳上有个磁铁纽扣、第一连接卡和第二连接卡,当需要打开换热器外壳观察内部情况时,可以通过分开磁铁纽扣来打开换热器外壳,在换热器外壳内部上端有个耐高温竹纤维板,通过其可以吸收干燥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避免冷却时造成水蒸气回流,在耐高温竹纤维板下侧有两个电性连接块,换热器通过通电连接杆插接在其中,便于不使用时拿下或者更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换热器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性连接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外壳;2、磁铁纽扣;3、第一连接卡;4、第一凹槽;5、电磁连接杆;6、第二凹槽;7、第二连接卡;8、空气流动孔;9、耐高温竹纤维板;10、支撑块;11、通电连接杆;12、冷凝器;13、污水槽;14、污水排放孔;15、换热器;16、电性连接块;17、电磁连接块;18、通电孔;19、通电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外壳1、磁铁纽扣2、第一连接卡3、第一凹槽4、电磁连接杆5、第二凹槽6、第二连接卡7、空气流动孔8、耐高温竹纤维板9、支撑块10、通电连接杆11、冷凝器12、污水槽13、污水排放孔14、换热器15、电性连接块16、电磁连接块17、通电孔18、通电槽19,换热器外壳1上端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卡3,第一连接卡3前侧设置有磁铁纽扣2,磁铁纽扣2下侧设置有空气流动孔8,空气流动孔8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卡7,换热器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下端设置有电磁连接杆5,换热器外壳1底侧两端设置有第二凹槽6,换热器外壳1内侧两侧设置有支撑块10,耐高温竹纤维板9设置在支撑块10上端,支撑块10下端两侧设置有电性连接块16,电性连接块16右侧设置有电磁连接块17,电磁连接块17内端设置有通电孔18,电性连接块16左侧中端设置有通电槽19,通电槽19外侧电性连接有通电连接杆11,通电连接杆11固定连接有换热器15,16下侧设置有冷凝器12,换热器外壳1内侧下端左侧设置有污水排放孔14,污水排放孔14右侧设置有污水槽13。进一步的,换热器外壳1为一种耐高温不锈钢材料的构件,便于在使用时其不受到温度的影响。进一步的,磁铁纽扣2和支撑块10均设置为两个,便于在工作时更好的闭合换热器外壳1和支撑起耐高温竹纤维板9。进一步的,通电连接杆11的直径略小于通电槽19的直径,便于其更好的连接在通电槽19,方便工作。进一步的,污水排放孔14为一种虹吸导管,当需要对换热器外壳1清洗时,便于污水更好的流出污水排放孔14。进一步的,第二凹槽6设置有两个,便于固定换热器外壳1。工作原理:本技术换热器外壳1上端后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卡3,第一连接卡3前侧设置有磁铁纽扣2,通过其可以有效地打开或者闭合换热器外壳1,磁铁纽扣2下侧设置有空气流动孔8,通过其可以使空气有效的流动,空气流动孔8下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卡7,换热器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4,通过其可以移动换热器外壳1,第一凹槽4下端设置有电磁连接杆5,通过其可以帮助换热器外壳1有效地连接到干燥机上,换热器外壳1底侧两端设置有第二凹槽6,通过其使换热器外壳1有效的固定,换热器外壳1内侧两侧设置有支撑块10,耐高温竹纤维板9设置在支撑块10上端,通过其能吸收在干燥时产生的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冷凝回流,支撑块10下端两侧设置有电性连接块16,通过其有效地为换热器15供电,电性连接块16右侧设置有电磁连接块17,通过其使电性连接块16能很好地固定在换热器外壳1内部,电磁连接块17内端设置有通电孔18,电性连接块16左侧中端设置有通电槽19,通电槽19外侧电性连接有通电连接杆11,通电连接杆11固定连接有换热器15,电性连接块16下侧设置有冷凝器12,当温度过高时,通过其降低温度,换热器外壳1内侧下端左侧设置有污水排放孔14,当需要清洗换热器外壳1内部时,通过其将污水排出,污水排放孔14右侧设置有污水槽13,通过其收集污水,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环保。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外壳(1)、磁铁纽扣(2)、第一连接卡(3)、第一凹槽(4)、电磁连接杆(5)、第二凹槽(6)、第二连接卡(7)、空气流动孔(8)、耐高温竹纤维板(9)、支撑块(10)、通电连接杆(11)、冷凝器(12)、污水槽(13)、污水排放孔(14)、换热器(15)、电性连接块(16)、电磁连接块(17)、通电孔(18)、通电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1)上端后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卡(3),所述第一连接卡(3)前侧设置有所述磁铁纽扣(2),所述磁铁纽扣(2)下侧设置有所述空气流动孔(8),所述空气流动孔(8)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卡(7),所述换热器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下端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杆(5),所述换热器外壳(1)底侧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6),所述换热器外壳(1)内侧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块(10),所述耐高温竹纤维板(9)设置在所述支撑块(10)上端,所述支撑块(10)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电性连接块(16),所述电性连接块(16)右侧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块(17),所述电磁连接块(17)内端设置有所述通电孔(18),所述电性连接块(16)左侧中端设置有所述通电槽(19),所述通电槽(19)外侧电性连接有所述通电连接杆(11),所述通电连接杆(11)固定连接有所述换热器(15),所述电性连接块(16)下侧设置有所述冷凝器(12),所述换热器外壳(1)内侧下端左侧设置有所述污水排放孔(14),所述污水排放孔(14)右侧设置有所述污水槽(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机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外壳(1)、磁铁纽扣(2)、第一连接卡(3)、第一凹槽(4)、电磁连接杆(5)、第二凹槽(6)、第二连接卡(7)、空气流动孔(8)、耐高温竹纤维板(9)、支撑块(10)、通电连接杆(11)、冷凝器(12)、污水槽(13)、污水排放孔(14)、换热器(15)、电性连接块(16)、电磁连接块(17)、通电孔(18)、通电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1)上端后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卡(3),所述第一连接卡(3)前侧设置有所述磁铁纽扣(2),所述磁铁纽扣(2)下侧设置有所述空气流动孔(8),所述空气流动孔(8)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卡(7),所述换热器外壳(1)右侧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下端设置有所述电磁连接杆(5),所述换热器外壳(1)底侧两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6),所述换热器外壳(1)内侧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块(10),所述耐高温竹纤维板(9)设置在所述支撑块(10)上端,所述支撑块(10)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电性连接块(16),所述电性连接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多立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