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85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废液室、处理室、料液箱、电机一、绞龙一、电机二、提料筒、电机三、绞龙二、输液泵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废液室设置在数控磨床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通过连接管与废液室连接,所述的料液箱通过输液室与处理室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处理室内绞龙一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够将处理室分开上下两部分,电机一带动绞龙一旋转,绞龙一能够将处理室内过滤网上的杂质推入到提料筒内,电机三带动绞龙二旋转,将提料筒内的杂质提升后并经过排杂管排出,提高研磨液的除杂效率及除杂质量,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磨床
,具体是涉及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数控磨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多会在工件加工中对其表面喷洒冷却液,而现有的数控磨床喷洒后的研磨液大多直接废弃,不仅造成了研磨液的浪费,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申请号为201621255953.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数控机床冷却液集中冷却装置,其解决了冷却液处理效果差等问题,但其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过滤效果不佳、研磨液循环利用效率不高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过滤效果不佳、冷却液循环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过滤效果好、循环利用效率高的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废液室、处理室、料液箱、电机一、绞龙一、电机二、提料筒、电机三、绞龙二、输液泵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废液室设置在数控磨床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通过连接管与废液室连接,所述的料液箱通过输液室与处理室连接,并在输液室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的电机一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所述的绞龙一设置在处理室内,并将绞龙一与电机一连接,所述的电机二设置在处理室底部,在电机二上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的提料筒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并在提料筒顶端设置有排杂管,所述的电机三设置在提料筒顶端,所述的绞龙二设置在提料筒内,并将绞龙二与电机三连接,所述的输液泵设置在料液箱顶部,并在输液泵上设置有输液管、排液管,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料液箱外壁上,并在控制器上设置有触摸屏、操作按钮、电源线。优选的,所述的处理室内绞龙一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够将处理室分开上下两部分,电机一带动绞龙一旋转,绞龙一能够将处理室内过滤网上的杂质推入到提料筒内,电机三带动绞龙二旋转,将提料筒内的杂质提升后并经过排杂管排出,提高研磨液的除杂效率及除杂质量,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优选的,所述的输液泵上的输液管一端设置在料液箱内的底部,输液泵上的输液管能够将料液箱内除杂、冷却后的研磨液回到输液泵内,并经过排液管排到数控磨床上,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器通过连接线分别与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输液泵连接,将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能够为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输液泵的工作提供电能,通过触摸屏、操作按钮,丰富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的冷却管设置为蛇形管、螺旋形、弧形或圆形中的任意一种结构,通过冷却管能够提高冷却管与输液室内研磨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研磨液的冷却效率及冷却质量,提高研磨液的循环利用效率。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处理室内绞龙一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能够将处理室分开上下两部分,电机一带动绞龙一旋转,绞龙一能够将处理室内过滤网上的杂质推入到提料筒内,电机三带动绞龙二旋转,将提料筒内的杂质提升后并经过排杂管排出,提高研磨液的除杂效率及除杂质量,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在输液室内设置有冷却管,通过冷却管能够提高冷却管与输液室内研磨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研磨液的冷却效率及冷却质量,提高研磨液的循环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示意输液室与冷却管的连接结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1.数控磨床、2.废液室、3.处理室、4.料液箱、5.电机一、6.绞龙一、7.电机二、8.提料筒、9.电机三、10.绞龙二、11.输液泵、12.控制器、13.支架、14.连接管、15.输液室、16.冷却管、17.过滤网、18.传动轴、19.搅拌杆、20.排杂管、21.输液管、22.排液管、23.触摸屏、24.操作按钮、25.电源线、26.连接线、27.冷却筒、28.进水管、29.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1、废液室2、处理室3、料液箱4、电机一5、绞龙一6、电机二7、提料筒8、电机三9、绞龙二10、输液泵11和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1设置在支架13上,所述的废液室2设置在数控磨床1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3通过连接管14与废液室2连接,所述的料液箱4通过输液室15与处理室3连接,并在输液室15内设置有冷却管16,所述的电机一5设置在处理室3外壁上,所述的绞龙一6设置在处理室3内,并将绞龙一6与电机一5连接,所述的电机二7设置在处理室3底部,在电机二7上设置有传动轴18,并在传动轴18上设置有搅拌杆19,所述的提料筒8设置在处理室3外壁上,并在提料筒8顶端设置有排杂管20,所述的电机三9设置在提料筒8顶端,所述的绞龙二10设置在提料筒8内,并将绞龙二10与电机三9连接,所述的输液泵11设置在料液箱4顶部,并在输液泵11上设置有输液管21、排液管22,所述的控制器12设置在料液箱4外壁上,并在控制器12上设置有触摸屏23、操作按钮24、电源线25。优选的,所述的处理室3内绞龙一6与传动轴18之间设置有过滤网17,通过过滤网17能够将处理室3分开上下两部分,电机一5带动绞龙一6旋转,绞龙一6能够将处理室3内过滤网17上的杂质推入到提料筒8内,电机三9带动绞龙二10旋转,将提料筒8内的杂质提升后并经过排杂管20排出,提高研磨液的除杂效率及除杂质量,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优选的,所述的输液泵11上的输液管21一端设置在料液箱4内的底部,输液泵11上的输液管21能够将料液箱4内除杂、冷却后的研磨液回到输液泵11内,并经过排液管22排到数控磨床1上,便于研磨液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优选的,所述的控制器12通过连接线26分别与电机一5、电机二7、电机三9、输液泵11连接,将电源线25与外部电源连接,能够为电机一5、电机二7、电机三9、输液泵11的工作提供电能,通过触摸屏23、操作按钮24,丰富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的冷却管16设置为蛇形管结构,通过冷却管16能够提高冷却管16与输液室15内研磨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研磨液的冷却效率及冷却质量,提高研磨液的循环利用效率。实施例二:如附图3所示: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1、废液室2、处理室3、料液箱4、电机一5、绞龙一6、电机二7、提料筒8、电机三9、绞龙二10、输液泵11和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1设置在支架13上,所述的废液室2设置在数控磨床1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3通过连接管14与废液室2连接,所述的料液箱4通过输液室15与处理室3连接,并在输液室15内设置有冷却管16,所述的电机一5设置在处理室3外壁上,所述的绞龙一6设置在处理室3内,并将绞龙一6与电机一5连接,所述的电机二7设置在处理室3底部,在电机二7上设置有传动轴18,并在传动轴18上设置有搅拌杆19,所述的提料筒8设置在处理室3外壁上,并在提料筒8顶端设置有排杂管20,所述的电机三9设置在提料筒8顶端,所述的绞龙二10设置在提料筒8内,并将绞龙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废液室、处理室、料液箱、电机一、绞龙一、电机二、提料筒、电机三、绞龙二、输液泵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废液室设置在数控磨床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通过连接管与废液室连接,所述的料液箱通过输液室与处理室连接,并在输液室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的电机一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所述的绞龙一设置在处理室内,并将绞龙一与电机一连接,所述的电机二设置在处理室底部,在电机二上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的提料筒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并在提料筒顶端设置有排杂管,所述的电机三设置在提料筒顶端,所述的绞龙二设置在提料筒内,并将绞龙二与电机三连接,所述的输液泵设置在料液箱顶部,并在输液泵上设置有输液管、排液管,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料液箱外壁上,并在控制器上设置有触摸屏、操作按钮、电源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磨床用冷却液过滤冷却装置,包括数控磨床、废液室、处理室、料液箱、电机一、绞龙一、电机二、提料筒、电机三、绞龙二、输液泵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控磨床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废液室设置在数控磨床的下方,所述的处理室通过连接管与废液室连接,所述的料液箱通过输液室与处理室连接,并在输液室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的电机一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所述的绞龙一设置在处理室内,并将绞龙一与电机一连接,所述的电机二设置在处理室底部,在电机二上设置有传动轴,并在传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的提料筒设置在处理室外壁上,并在提料筒顶端设置有排杂管,所述的电机三设置在提料筒顶端,所述的绞龙二设置在提料筒内,并将绞龙二与电机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孝朱宏伟林若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