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本技术涉及救生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最常见的水上救生设备,也是救生设备中一个主要种类,通常是作为水上救灾及相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必备产品。现在市场上的救生圈结构简单,仅仅能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浮力使其不会下沉,功能单一、使用有限。如今游泳成为一种盛行的运动方式,然而每年有大量因溺水或救落水人员而死亡的人,其中包含很多救助者,因落水者出于求救的本能,会不顾一切的抓住或抱住救援的人,救援的人大多因为体力不支而溺水身亡。现有的救生圈都需要人工或机械抛洒至落水者身边进行救生,如果遇到意外溺水事故,只有落水者离救援的人很近的时候才能保证将救生圈抛至落水者身边,否则很难将救生圈准确地扔到落水者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即使将救援船开至距离落水者较近的地方抛洒救生圈,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如果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船的航行和救生圈的准确抛洒,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且当落水者数量较多时,需要动用大量的救援船和人力,逐个进行救援,不仅救援进程缓慢,严重影响落水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该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现有的救生圈无法做到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至少包括壳体(1)和提供动力的推进器,所述壳体(1)为U形,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推进器的动力舱(2),所述壳体(1)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出水口(4);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动力舱(2)内,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朝向所述进水口(3),所述推进器的喷水口(53)朝向所述出水口(4);所述动力舱(2)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至少包括壳体(1)和提供动力的推进器,所述壳体(1)为U形,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推进器的动力舱(2),所述壳体(1)U形两侧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设有与所述动力舱(2)连通的出水口(4);所述推进器设于所述动力舱(2)内,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朝向所述进水口(3),所述推进器的喷水口(53)朝向所述出水口(4);所述动力舱(2)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推进器的支撑装置,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支撑装置配合连接,使得所述推进器能够在所述动力舱(2)内做翻转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口(53)处设有柔性管(54),所述喷水口(53)通过所述柔性管(54)与所述出水口(4)连接,所述推进器能够随所述柔性管(54)在所述动力舱(2)内做翻转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U形两侧的末端均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表面设有所述出水口(4);所述支撑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动力舱(2)内靠近所述盖板(7)的一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限位凸起(81)和第二限位凸起(8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设于所述动力舱(2)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凸起(81)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82);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设于所述盖板(7)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83)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85),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的开口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的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弧形凹槽(85)和所述第一弧形凹槽(82)配合形成限位孔;所述旋转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推进器的外表面,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连接臂(91)和旋转轴(92),所述连接臂(9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进器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连接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磊,包勇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