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世鑫专利>正文

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55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主要藉由独特的滚轮组配合拉索的环绕,提供四折伞的自由开收,其特征在于活动巢1的一侧设有二滚轮11、12,在上巢的同侧设置圆柱21,使拉索5从中棒3内向外延伸,经由五次折绕,而外端固定于上巢2,获得一新颖实用的四折自动开收伞结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一般的可自动开收的伞具,主要是利用中棒内设置的弹簧提供弹力,配合一拉索及子弹头的连动和卡制,来完成伞具的开收动作,目前各种设计虽可达到自动开收的效果,但是在构造上较为复杂,且拉索大部分位于中棒内环绕,容易产生故障,另外,因长度不足,也有可能导致开收动力的不够,而形成不完全开收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一般的可自动开收伞具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四折伞自动开伞结构,利用拉索及滚轮的巧妙配合,加长拉索的长度,而大部分是设于中棒的外侧位置,能使构造简单,开收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主要是藉由独特的滚轮组配合拉索的环绕,在活动巢的一侧设有二滚轮组,在上巢的同侧设置有圆柱,使拉索从中棒内向外延伸,经由五次折绕,而外端固定于上巢,获得一新颖实用的自动开收伞结构。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收伞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开伞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伞侧视示意图。1为活动巢、2为上巢、3为中棒、4为伞骨架、5为拉索、6为子弹头、11为小滚轮、12为大滚轮、21为圆柱。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是由活动巢1、上巢2、中棒3、伞骨架4、拉索5、子弹头6所构成,其中活动巢1套设于中棒3外,可上下移动,上巢2固设于中棒3上端,而伞骨架4的内端分别连设于上巢2及活动巢1处,拉索5的内端结合子弹头6延伸人中棒3内;在活动巢1的一侧设有上下并列的小滚轮11及大滚轮12,而在上巢2同侧则设有一圆柱21,使拉索5从中棒3向外伸出后,向下绕经小滚轮11后,向上绕过圆柱21,而后向下绕过大滚轮12,再向上结合固定于上巢2处,形成五段来回绕线,增加其可延伸的总长度;由于拉索的长度增加,提供五折绕线,使用于四折伞骨、四节中棒的自动开收伞,而可提高其适用性,另外,因拉索5均在中棒3的同一外侧绕线,可减少使用的故障率。权利要求1.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其活动巢(1)套设于中棒(3)外,可上、下移动,上巢(2)固设于中棒(3)上端,而伞骨架(4)的内端分别连设于上巢(2)及活动巢(1)处,拉索(5)的内端结合子弹头(6)延伸入中棒(3)内,其特征在于在活动巢(1)的一侧设有上下并列的小滚轮(11)及大滚轮(12),而在上巢(2)同侧则设有一圆柱(21),使拉索(5)从中棒(3)向外伸出后,向下绕经小滚轮(11)后,向上绕过圆柱(21),而后向下绕过大滚轮(12),再向上结合固定于上巢(2)处,形成五段来回绕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主要藉由独特的滚轮组配合拉索的环绕,提供四折伞的自由开收,其特征在于活动巢1的一侧设有二滚轮11、12,在上巢的同侧设置圆柱21,使拉索5从中棒3内向外延伸,经由五次折绕,而外端固定于上巢2,获得一新颖实用的四折自动开收伞结构。文档编号A45B25/16GK2448162SQ0026158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郭世鑫 申请人:郭世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折伞自动开收伞结构,其活动巢(1)套设于中棒(3)外,可上、下移动,上巢(2)固设于中棒(3)上端,而伞骨架(4)的内端分别连设于上巢(2)及活动巢(1)处,拉索(5)的内端结合子弹头(6)延伸入中棒(3)内,其特征在于:在活动巢(1)的一侧设有上下并列的小滚轮(11)及大滚轮(12),而在上巢(2)同侧则设有一圆柱(21),使拉索(5)从中棒(3)向外伸出后,向下绕经小滚轮(11)后,向上绕过圆柱(21),而后向下绕过大滚轮(12),再向上结合固定于上巢(2)处,形成五段来回绕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鑫
申请(专利权)人:郭世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