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160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阳极P+区、衬底N区和阴极N+区,其边缘的阳极P+区至衬底N区三分之二处设有弧形沟槽,使得边缘PN结形成正斜角度;所述阴极N+区内设有P型控制区,所述P型控制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大于所述衬底N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小于所述阳极P+区的平均掺杂浓度。与常规结构的二极管芯片,此结构的二极管芯片在反向恢复过程中发生雪崩时,会有大量的电子向阴极N+区方向迁移,此时,P型控制区内的空穴向衬底N区注入,与迁移的电子相互补偿,削弱NN+结附近的电场,避免在NN+结附近出现二次雪崩,从而降低二极管在反向恢复过程中的失效率,延长二极管芯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极管
,尤其是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
技术介绍
二极管,特别是高压二极管,虽然已经对PN结边缘进行了合适的处理,使边缘PN结的电场小于体内电场,使得低压二极管在短时间内发生雪崩不至于造成二极管的烧坏。然而,随着二极管电压要求越来越高,二极管芯片会出现二次雪崩,即由于雪崩电子引起NN+结附近电场变强,使得二极管芯片在NN+结附近发生二次雪崩,导致二极管瞬间通过大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烧坏二极管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旨在减少高压二极管的失效率。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阳极P+区、衬底N区和阴极N+区,其边缘的阳极P+区至衬底N区三分之二处设有弧形沟槽,使得边缘PN结形成80°~90°的正斜角度;所述阴极N+区内设有P型控制区,所述P型控制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大于所述衬底N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小于所述阳极P+区的平均掺杂浓度。进一步的,所述P型控制区设置于所述阴极N+区且所述紧挨所述衬底N区。进一步的,所述P型控制区的掺杂浓度为1e15~1e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阳极P+区、衬底N区和阴极N+区,其特征在于,其边缘的阳极P+区至衬底N区三分之二处设有弧形沟槽,使得边缘PN结形成80°~90°的正斜角度;所述阴极N+区内设有P型控制区,所述P型控制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大于所述衬底N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小于所述阳极P+区的平均掺杂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阳极P+区、衬底N区和阴极N+区,其特征在于,其边缘的阳极P+区至衬底N区三分之二处设有弧形沟槽,使得边缘PN结形成80°~90°的正斜角度;所述阴极N+区内设有P型控制区,所述P型控制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大于所述衬底N区的平均掺杂浓度,小于所述阳极P+区的平均掺杂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二次雪崩的二极管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控制区设置于所述阴极N+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孙根王志忠张俊超芮正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