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三相整流桥是将数个整流二极管塑封在一个管壳内,构成一个完整的整流电路。目前,三相整流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变频器、大功率开关电源、高频感应加热电源以及电动汽车上,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三相整流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三相整流桥,多采用焊线工艺或跳片工艺。焊线工艺本身具有局限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对生产条件也较苛刻,而且采用的引线在塑封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焊线坍塌的现象,造成产品良率偏低,同时影响到产品的品质;所采用的引线为铜线,而为了满足封装的要求,所用铜线细度要求极高,势必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且搭线操作比较麻烦,搭线速度慢,影响生产效率。跳片工艺是利用跳片代替金线或银线,对生产设备要求非常高,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跳片偏斜、移位的现象,造成产品良率低,同时也影响到产品的品质。跳片工艺的三相整流桥,其产品内部空间利用率低,产品大而厚,不利于产品微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稳定、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两片式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第六二极管芯片(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锡膏和塑封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第三引脚(15)、第四引脚(16)、第五引脚(17),所述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和第三引脚(15)设置为交流极输入端,第四引脚(16)和第五引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第六二极管芯片(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锡膏和塑封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第三引脚(15)、第四引脚(16)、第五引脚(17),所述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和第三引脚(15)设置为交流极输入端,第四引脚(16)和第五引脚(17)设置为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第六二极管芯片(6)技术指标相同;所述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和第三支架(9)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凸点(18),所述第四支架(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凸点(18)和一个基岛(19),基岛(19)设置在第四支架(10)远离第四引脚(16)的一端,基岛(19)与第四支架(10)相连呈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和第三二极管芯片(3)的P极朝上,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均设置在第五支架(11)的上表面,第一二极管芯片(1)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一支架(7)相连,第二二极管芯片(2)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二支架(8)相连,第三二极管芯片(3)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三支架(9)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和第六二极管芯片(6)的N极朝上,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均通过凸点(18)设置在第四支架(10)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伟,朱坤恒,侯祥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