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预混安全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90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腔内预混安全仓,该腔内预混安全仓包括外壳,外壳形成有进风口、混合出气口和容置腔,容置腔连通进风口和混合出气口,容置腔内形成有进风室和混合室,混合室包括第一预混腔和第二混合腔,第一预混腔与进风室连通,第一预混腔与第二混合腔连通,第二混合腔与混合出气口连通,且与进风室连通;燃气管,燃气管与外壳固定,燃气管与第一预混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旨在增加燃气与空气混合时的风压压力,杜绝在腔内预混安全仓内混合后气体回流,从而杜绝回火;并使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充分,延长了二者的混合时间,腔内预混安全仓输出压力均匀,进而还能保证火焰燃烧稳定、充分,达到了节省燃气的效果,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内预混安全仓
本技术涉及燃气混合
,特别涉及一种腔内预混安全仓。
技术介绍
燃气种类通常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不同燃气种类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别。而燃气燃烧通常需要比较充足的空气才能实现较好地燃烧效果。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燃气管道内输送空气或在空气管道内输送燃气,从而使空气和燃气得到混合,出气时立即点火燃烧。但是,此种混合方式导致燃气与空气的混合距离很短,不能充分混合,导致燃气燃烧效果不佳;并且如果使用某些燃势较高的燃气时,由于受热锅炉与出气燃烧口较近,容易产生回火倾向,不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腔内预混安全仓,旨在增加燃气与空气混合时的风压压力,杜绝在腔内预混安全仓内混合后气体回流,从而杜绝回火;并使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充分,延长了二者的混合时间,腔内预混安全仓输出压力均匀,进而还能保证火焰燃烧稳定、充分,达到了节省燃气的效果,方便用户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腔内预混安全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进风口、混合出气口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混合出气口,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室和与混合出气口连通的混合室,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内预混安全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进风口、混合出气口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混合出气口,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室和与混合出气口连通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包括第一预混腔和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一预混腔与所述进风室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预混腔与所述第二混合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与所述混合出气口连通,且通过第三通孔与所述进风室连通;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燃气管与所述第一预混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内预混安全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进风口、混合出气口和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混合出气口,所述容置腔内形成有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室和与混合出气口连通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包括第一预混腔和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一预混腔与所述进风室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预混腔与所述第二混合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混合腔与所述混合出气口连通,且通过第三通孔与所述进风室连通;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燃气管与所述第一预混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预混安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出气口的所围合形成的面积S1与所述混合室的出口端所围合形成的面积S2的关系为:S1<S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预混安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预混安全仓还包括分隔件和罩盖于所述分隔件的罩盖件;所述分隔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将所述容置腔分隔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室和与混合出气口连通的混合室,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设于所述分隔件;所述罩盖件罩盖所述燃气管和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混合室分隔为与燃气管连通的第一预混腔和与混合出气口连通的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罩盖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预混安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混合出气口延伸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设于所述底板;且/或,所述第一侧板还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进风室和所述第二混合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忠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人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