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979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和燃气灶,包括炉膛和安装于炉膛上的锅圈,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烟道,所述炉膛中央设置有炉头,炉头燃烧产生的废气经烟道排出,自所述锅圈的底部向所述炉膛底部延伸有一炉圈,所述炉圈的底部靠近所述烟道的上沿,且所述炉圈与炉膛底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隔热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使用砌砖的方式来生产,大大地简化了燃气灶的加工工艺,有助于燃气灶的大规模生产,且由于不使用隔热砖等材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提高产品的抗震性能,从而方便了产品的运输。而方便了产品的运输。而方便了产品的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和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特别是商用大功率燃气灶通常由灶台1和炉头2构成,在灶台1内设置有炉膛3,用于安装炉头2和锅圈4,炉头2用于燃烧产生烹饪所需的热量,锅圈4用于支撑炒锅。传统的商用燃气灶中,炉膛3较深,而炒锅较浅,因此从炉膛3底部到锅圈4这段距离需要砌隔热砖5来填充(如图1所示),一方面是减少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灶台1过热而烫伤使用者。
[0003]上述现有技术由于需要在炉膛3内砌砖,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较为不便,而且燃气灶整体质量较大,抗震性能差,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和燃气灶,其不仅制造方便,而且可有效减低产品重量,提高产品的抗震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包括炉膛和安装于炉膛上的锅圈,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烟道,所述炉膛中央设置有炉头,炉头燃烧产生的废气经烟道排出,自所述锅圈的底部向所述炉膛底部延伸有一炉圈,所述炉圈的底部靠近所述烟道的上沿,且所述炉圈与炉膛底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隔热材料。
[0007]优选地,还包括一聚热反射盘,所述聚热反射盘呈盆状,其盆底放置于所述炉膛底部并套设于炉头的外侧,其盆口靠近所述锅圈,形成半包围状的聚热反射区,用于收拢所述炉头的火焰并将吸收的热量反射给所述炒锅。
[0008]优选地,所述聚热反射盘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用于将炉头燃烧产生的废气导入所述烟道,并经所述烟道排出。
[0009]优选地,所述聚热反射盘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0010]优选地,所述锅圈支撑所述炒锅的边沿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缺口。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灶台和设置于灶台的炉膛结构,所述炉膛结构为上述的炉膛结构,且在所述炉圈与灶台的侧壁之间填充有隔热棉。
[0012]本技术通过在锅圈的底部设置延伸到靠近烟道的炉圈,使炉圈与炉膛底部之间形成较短的空隙,并在炉圈与炉膛之间的空隙处填充隔热材料,从而避免了使用砌砖的方式来生产,大大地简化了燃气灶的加工工艺,有助于燃气灶的大规模生产,且由于不使用隔热砖等材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提高产品的抗震性能,从而方便了产品的运输。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施例中燃气灶的炉膛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施例中锅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施例中燃气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施例中燃气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及其功能、原理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10,包括炉膛11和安装于炉膛11上的锅圈12,炉膛11底部设置有烟道13,用于排出废气。炉膛11中央设置有炉头14,用于为炒锅(未图示)提供烹饪所需的热量。本实施例中,自锅圈12的底部向炉膛11的底部延伸有一炉圈15,该炉圈15的底部延伸到靠近烟道13的上沿,最好是与烟道13的上沿基本平齐。同时,利用隔热粘土等隔热材料16填充在炉圈15与炉膛11底部之间的空隙处,由于该空隙较小,只需较少的隔热粘土即可,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隔热砖,省去堆砌隔热砖的工序,从而简化燃气灶的生产工艺。
[0021]一般地,炉膛11是一个柱形深腔,由于放在锅圈12上的炒锅为一浅底的弧形曲面,为了避免炉膛11内部空间太大导致热量散失,本实施例增设一聚热反射盘20,该聚热反射盘20呈盆状,且盆底小盆口大,其盆底放置在炉膛11底部,盆底开设有一圆形开口21,并通过该开口21套设在炉头14的外侧,该开口21的大小与炉头14的大小相适配。盆口靠近锅圈12,盆口的大小以其最大直径处与锅圈12的内径基本相等为宜,或者略小于锅圈12的内径,使得在放入聚热反射盘20后,聚热反射盘20的盘口与锅圈12之间的间隙较小。聚热反射盘20内部形成一个半包围状的聚热反射区,其一方面用于收拢炉头14燃烧产生的火焰,以给炒锅集中加热,另一方面,其可以将吸收的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反射给炒锅,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减少热损失。
[0022]为了防止聚热反射区内的废气积聚,本实施例在聚热反射盘20位于聚热反射区的部位开设多个排气口22,该多个排气口22可以将炉头14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导入下方的烟道13内,并通过烟道13排出燃气灶外。同时,由于锅圈12呈圆形,炒锅与锅圈12的接触部位也呈圆形,为了避免锅圈12与炒锅之间过于封闭造成炉膛11内缺氧,本实施例在锅圈12用于支撑炒锅的边沿上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缺口121,用于补充空气,也可以将过量的二氧化碳经该缺口121排出,使炉头14不致因缺氧而熄火,或产生过量的一氧化碳。
[0023]此外,本实施例的聚热反射盘2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由于不锈钢相比于生铁具有可塑性好,质量轻等优点,因此便于加工和运输。更重要的是,由于不锈钢为浅色材质,相比于生铁具有更好的热反射效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0024]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100,该燃气灶100包括灶台110和设置于灶台的炉膛结构120,该炉膛结构120可采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炉膛结构,且在该炉膛结构120的炉圈1201与灶台110的侧壁1101之间填充有隔热棉130,以防止灶台110
过热。同样地,该燃气灶100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整体质量轻等优点。此外,在炉膛内设置有聚热反射盘1202,从而可以提高燃气灶100的热效率。该燃气灶100中炉膛结构120的结构、原理和功能可参照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燃气灶及其炉膛结构通过在锅圈的底部设置延伸到靠近烟道的炉圈,使炉圈与炉膛底部之间形成较短的空隙,并在炉圈与炉膛之间的空隙处填充隔热材料,从而避免了使用砌砖的方式来生产,大大地简化了燃气灶的加工工艺,有助于燃气灶的大规模生产,且由于不使用隔热砖等材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整体重量,提高产品的抗震性能,从而方便了产品的运输。
[002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的炉膛结构,包括炉膛和安装于炉膛上的锅圈,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烟道,所述炉膛中央设置有炉头,炉头燃烧产生的废气经烟道排出,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锅圈的底部向所述炉膛底部延伸有一炉圈,所述炉圈的底部靠近所述烟道的上沿,且所述炉圈与炉膛底部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隔热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聚热反射盘,所述聚热反射盘呈盆状,其盆底放置于所述炉膛底部并套设于炉头的外侧,其盆口靠近所述锅圈,形成半包围状的聚热反射区,用于收拢所述炉头的火焰并将吸收的热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忠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人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