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及其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04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9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及其工装夹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的轴承座车削工艺,包括车削加工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然后将轴承座在车床上装夹定位后进行车削加工,装夹定位的基准为已车削出的轴承内圆和轴承内安装端面。还公开了一种工装夹具,包括用于将工装夹具与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对齐的定位底座,用于将定位底座和轴承内安装端面压紧的夹紧装置;定位底座上有与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面相适配的结构。技术效果:通过以已加工出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作为车削加工基准的方法,克服了现有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轴承内安装端面间距的设计公差难以保证的缺陷。

Turning technology and fixture for bearing se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turning process of bearing seat and its fix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ning process for bearing seat, which includes turning out the inner hole of bearing seat at one end of bearing seat and the installation end face of bearing, then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the bearing seat on the lathe for turning, and the reference of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is the inner circle of the bearing and the installation end face of the bearing. A tooling fixture is also disclosed, including a positioning base for aligning the tooling fixture with the inner hole of the bearing seat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bearing installation, a clamping device for tightening the end face of the positioning base and the bearing installation, and a structure matching the inner hole of the bearing seat and the inner mounting surface of the bearing on the positioning base. Technical effect: By using the processed inner hole of bearing seat and the installed end face of bearing as turning reference, the design tolerance of coaxiality between inner holes of bearing seat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installed end faces of bearing can not be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及其工装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及其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轴承座的生产一般采用铸造成型方式,先用模具浇注成毛坯件,再用机床对毛坯件进一步车削加工,从而完成轴承座的制造。轴承座的轴承座内孔和其内安装端面用于轴承的安装和定位,因此轴承座内孔和其内安装端面的车削精度要求高。而现有轴承座的轴承座内孔和其内安装端面车削加工的方法是,以轴承座坯件一端的外圆和外端面为基准夹持定位,通过车削加工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其内安装端面;然后将该轴承座坯件在机床上调头,再以轴承座坯件另一端的外圆和外端面为基准夹持定位后,通过车削加工轴承座另一端的内孔和其内安装端面。上述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轴承座坯件在机床上要进行的两次装夹定位,分别以轴承座坯件两端的外圆和外端面为基准进行车削加工,所以轴承座两端的轴承座内孔之间的同轴关系,不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车削加工得到,而是通过以精度较低的轴承座坯件外圆为间接基准的方式车削加工得到;同理轴承座两端的两个轴承内安装端面之间的间距,也不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车削加工得到,而是通过以精度较低的轴承座坯件外端面为间接基准的方式车削加工得到;依照现有的方法,作为间接基准的轴承座坯件外圆和其外端面的误差,也会被引入到轴承安装端面间距和内孔同轴度误差中,使车削后的轴承安装端面间距和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误差增大,难以保证轴承安装端面间距和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形位公差,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从而形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轴承座车削加工技术中所存在的,车削加工后轴承安装端面间距误差大、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误差大,难以保证轴承安装端面间距和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的设计公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减少轴承安装端面间距误差、轴承座内孔同轴度误差,以保证车削加工后轴承安装端面间距和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的设计公差的轴承座车削工艺及其工装夹具。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车削加工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然后将轴承座在车床上装夹定位后进行车削加工,装夹定位的基准为已车削出的轴承内圆和轴承内安装端面。本专利技术申请的车削工艺,以已加工出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为基准,来车削加工轴承座另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该车削工艺可以使轴承座内孔间的同轴度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得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精度较低的轴承外圆为间接基准,导致在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中引入轴承外圆的误差,从而增加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的误差,使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的设计公差难以保证缺陷;该车削工艺还可以保证轴承内安装端面的间距关系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得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利用精度较低的轴承座外端面为间接基准,导致在轴承内安装端面的间距中引入轴承座外端面的误差,从而增加轴承内安装端面间距的误差,使轴承内安装端面间距的设计公差难以保证的缺陷。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车床主轴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定位轴承座,轴承座的尺寸是会根据型号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而工装夹具可以根据不同的轴承座尺寸来制作,通过为不同的轴承座配备不同的工装夹具,就可以使一种车床能车削加工多种不同规格的轴承座,减少车床设备的投资,避免浪费。一种工装夹具,包括用于将工装夹具与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对齐的定位底座,用于将定位底座和轴承内安装端面压紧的夹紧装置;其中,夹紧装置设置在定位底座上;定位底座上有与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面相适配的结构。工作时,车床主轴通过卡爪把工装夹具固定,工装夹具利用定位底座的轴端面对齐轴承内安装端面,工装夹具再利用定位底座的轴对齐轴承座内孔,以完成轴承座与工装夹具的定位;然后工装夹具再利用夹紧装置,把轴承内安装端面与工装夹具定位底座的轴端面贴合,以使工装夹具把轴承座夹紧;从而完成轴承座的装夹定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定位底座为阶梯轴状结构,首先阶梯轴可以插入已车削加工出的轴承座内孔,使轴承座内孔与阶梯轴同心;其次阶梯轴的端面还可以与轴承安装内端面贴合,使轴承安装内端面与阶梯轴端面对齐;从而将工装夹具同时与轴承座的内孔和轴承安装内端面对齐。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夹紧装置包括穿过定位底座的螺栓定位轴,设置在螺栓上用于卡紧轴承座内壁的卡具。卡具紧紧地卡在轴承座的内壁并与螺栓定位轴的螺纹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拧紧与螺栓定位轴螺纹连接的卡具,来将轴承座和工装夹具紧固,以方便进行后续的车削加工。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卡具包括卡紧轴承座内壁的卡板,用于压紧卡板的螺栓垫板,用于与螺栓定位轴螺纹配合的螺母。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卡板包括两块半圆形的板,通过将半圆形的卡板在轴承座内部拼合成整圆形的板,就能平放在比该整圆直径小的,背离轴承安装内端面的轴承座端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优选方案,螺栓定位轴通过螺栓与定位底座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有益效果:1.通过将原来以轴承座外圆和外端面作为车削加工基准的方法,改为以已加工出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作为车削加工基准的方法,克服了现有轴承座内孔间同轴度、轴承内安装端面间距的设计公差难以保证的缺陷。2.通过工装夹具的定位底座,可以方便且快速的将工装夹具与轴承座进行装夹定位,节省了机床车削加工轴承座的准备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3.因为工装夹具螺栓定位轴的螺纹侧端面到作为加工基准的轴承安装端面的间距已知,所以只要测量螺栓定位轴的螺纹侧端面到轴承座另一端轴承内安装端面的间距,就能推算出轴承安装端面间距,从而实现了当零件还装夹在机床上时就能测量轴承安装端面间距的效果,减少了每次测量轴承安装端面间距都要将轴承座从车床上拆下来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中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承座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00-轴承座内孔,101-轴承内安装端面,110-轴承座外圆,111-轴承座外端面,200-螺栓定位轴,201-定位底座,210-卡板,211-螺栓垫板,21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轴承座车削工艺,包括两个步骤:车削加工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100和轴承内安装端面101,然后将轴承座在车床上装夹定位后进行车削加工,装夹定位的基准为已车削出的轴承内孔100和轴承内安装端面101。如图2所示,工作时,以已加工出的轴承座内孔100和轴承内安装端面101为基准,来车削加工轴承座另一端的轴承座内孔100和轴承内安装端面101;该车削工艺可以使轴承座内孔100间的同轴度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得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精度较低的轴承外圆为间接基准,导致在轴承座内孔100间同轴度中引入轴承外圆的误差,从而增加轴承座内孔100间同轴度的误差,使轴承座内孔100间同轴度的设计公差难以保证缺陷;该车削工艺还可以使轴承内安装端面101的间距关系是以互为基准的方式直接得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利用精度较低的轴承座外端面111为间接基准,导致在轴承内安装端面101的间距中引入轴承座外端面111的误差,从而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车削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然后将轴承座装夹定位到车床主轴上后进行车削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定位的基准为已车削出的轴承内圆和轴承内安装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车削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车削出轴承座一端的轴承座内孔和轴承内安装端面,然后将轴承座装夹定位到车床主轴上后进行车削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定位的基准为已车削出的轴承内圆和轴承内安装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车削工艺,其特征在于:车床主轴通过工装夹具装夹定位轴承座。3.一种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工装夹具与轴承座内孔(100)和轴承内安装端面(101)对齐的定位底座(201)、用于将所述定位底座(201)和所述轴承内安装端面(101)夹紧的夹紧装置;其中,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底座(201)上;所述定位底座(201)上有与所述轴承座内孔(100)和所述轴承内安装面(101)相适配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高马卫东杨泓左刚何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久和建设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