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
技术介绍
摩托车支撑脚位于摩托车后轮附近,摩托车停靠时,可以将摩托车支撑脚放下起到了支撑作用,当需要使用摩托车时即可把支撑脚收起。但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传统摩托车的支撑脚方向固定,无法根据实际路面情况进行调节改变方向调节困难,不宜改变支撑脚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包括固定块、卡孔以及卡块,所述固定块为矩形块状结构,固定块的上端边缘的中心位置设有轴承,以轴承为圆心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着形状相同的卡孔,支撑脚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脚的下端两侧对称设有收缩件,所述收缩件为工字形柱状结构,收缩件的左侧通过凹槽活动连接在空腔中,所述空腔位于支撑脚的内部,所述收缩件与升降凸块相接触,所述升降凸块为半圆柱状结构,升降凸块的下表面与升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板的下端的下表面与弹簧固定连接,弹簧的底端与支撑脚的底部内表面固定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包括固定块(1)、卡孔(2)以及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上端的中心位置设有轴承,所述固定块(1)和支撑脚(6)的铰接处均匀分布着形状相同的卡孔(2),所述支撑脚(6)的两侧对称固定设有收缩件(8),收缩件(8)的左侧滑动连接在空腔(10)中,所述空腔(10)位于支撑脚(6)的内部,所述收缩件(8)与升降凸块(11)相接触,所述升降凸块(11)为半圆柱状结构,升降凸块(11)的下表面与升降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板(4)的下端的下表面与弹簧(7)固定连接,弹簧(7)的底端与支撑脚(6)的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板(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用可变化方向的支撑脚,包括固定块(1)、卡孔(2)以及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上端的中心位置设有轴承,所述固定块(1)和支撑脚(6)的铰接处均匀分布着形状相同的卡孔(2),所述支撑脚(6)的两侧对称固定设有收缩件(8),收缩件(8)的左侧滑动连接在空腔(10)中,所述空腔(10)位于支撑脚(6)的内部,所述收缩件(8)与升降凸块(11)相接触,所述升降凸块(11)为半圆柱状结构,升降凸块(11)的下表面与升降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板(4)的下端的下表面与弹簧(7)固定连接,弹簧(7)的底端与支撑脚(6)的底部内表面固定连接,升降板(4)的中部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与支撑柱(5)活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利爵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