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493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包括上盖、下盖、标识盖和接头;其中,上盖的第一端与下盖的第一端旋转连接,上盖的第二端能够旋转至与下盖的第二端相扣合;上盖背离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下盖上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穿孔;且容纳腔在下盖的第二端处开口;标识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标志,标识盖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标志,标识盖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槽中,接头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圈、转接件和导电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可以将接头安装在容纳腔中,而接头的导电柱则从容纳腔的开口处伸出容纳腔,然后将上盖扣合在下盖上,从而将接头进行防护;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上述标识盖设置为第一标志朝上,或者设置第二标志朝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地球能源的紧缺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的关注,而蓄电池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性能的主要部件之一,通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通过正负极接头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桩头连接,从而实现整车取电。然而,由于汽车的行驶环境比较复杂,接头会面临灰尘、油污等各种环境,如果该接头被严重污染,则会导致整车用电故障,进而影响汽车的性能。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一般都需要对接头进行防护,目前的防护盖罩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盖罩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见,该防护盖罩为一个简单的开口状盒体1,其盖设在接头2上方;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盖罩与接头分离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盖罩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的接头与开口状盒体1连接至蓄电池3上,并且接头与桩头处于连接状态。但是,上述防护接头盖罩的方案具有以下缺点:1)通用性差:开口状盒体1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材料予以注塑成型,通过使用不同颜色材料,区分盖罩的正负极护套(如正极红色,负极黑色),同一开口状盒体1,无法实现正负极通用。2)防护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标识盖和接头;其中,所述上盖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盖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上盖的第二端能够旋转至与所述下盖的第二端相扣合;所述上盖背离所述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穿孔;且所述容纳腔在所述下盖的第二端处开口;所述标识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上,所述标识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标志,所述标识盖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标志;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连接圈、转接件和导电柱;所述连接圈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穿孔对齐,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转接件延伸出所述开口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标识盖和接头;其中,所述上盖的第一端与所述下盖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上盖的第二端能够旋转至与所述下盖的第二端相扣合;所述上盖背离所述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穿孔;且所述容纳腔在所述下盖的第二端处开口;所述标识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上,所述标识盖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标志,所述标识盖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标志;所述接头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连接圈、转接件和导电柱;所述连接圈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穿孔对齐,所述导电柱通过所述转接件延伸出所述开口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标志凸设于所述标识盖上;且所述第一标志的高度大于所述卡槽的深度;所述第一标志能与所述卡槽相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标志和所述第二标志均凸设于所述标识盖上;且所述第一标志和所述第二标志的高度均大于所述卡槽的深度;所述第一标志和所述第二标志均能与所述卡槽相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盖包括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与所述第二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标志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上,所述第二标志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接头盖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第二盖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超张艳楠刘秀芝韩光杰史正玉陶莹王春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