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47458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包括:将陶瓷粉体、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于水中,混合得到固含量为40~61%的水基陶瓷浆料;将所得水基陶瓷浆料注入可滤水的多孔模具中,得到湿坯,然后在0.1~1MPa压力的作用下排出湿坯中部分水分并促进其自发凝固成型,固化后再经脱模和干燥,得到陶瓷坯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属于陶瓷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干压或冷等静压等陶瓷成型方法相比,胶态成型在制备宏观结构复杂和微观结构均匀的先进陶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杨燕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130509A)专利技术了自发凝固成型,该方法使用水溶性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类共聚物制备固含量高于50vol.%的陶瓷浆料,并利用共聚物的自发凝胶固化得到陶瓷坯体。该自发凝固成型方法具有有机物添加量少和素坯显微结构均匀等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先进结构陶瓷(J.Mater.Res.,2014.29(2):p.247-251.)、泡沫陶瓷(J.Mater.Res.,2013.28(15):p.2012-2016.)以及透明陶瓷(Ceram.Int.,2014.40(6):p.8841-8845.)的制备。但是,凝胶速度较慢且凝胶固化后的湿坯仍然含有近一半体积的水分,导致漫长的干燥过程和可能的干燥变形、坯体分布不均匀以及开裂等问题。与自发凝胶固化成型相反,压力注浆成型通常使用低固含量的浆料以促进颗粒紧密堆积(J.Euro.Ceram.Soc.,2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陶瓷粉体、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于水中,混合得到固含量为40~61%的水基陶瓷浆料;将所得水基陶瓷浆料注入可滤水的多孔模具中,得到湿坯,然后在0.1~1MPa压力的作用下排出湿坯中部分水分并促进其自发凝固成型,固化后再经脱模和干燥,得到陶瓷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陶瓷粉体、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分散于水中,混合得到固含量为40~61%的水基陶瓷浆料;将所得水基陶瓷浆料注入可滤水的多孔模具中,得到湿坯,然后在0.1~1MPa压力的作用下排出湿坯中部分水分并促进其自发凝固成型,固化后再经脱模和干燥,得到陶瓷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湿坯的厚度不超过10mm时,压力为0.1~0.4MPa,优选为0.1~0.3MPa;当湿坯的厚度>10mm,压力为0.2~1MP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粉体为氧化物陶瓷粉体、非氧化物陶瓷粉体、或复合陶瓷粉体,优选为氧化铝粉体、氧化锆粉体、氧化钇粉体、碳化硅粉体、镁铝尖晶石粉体、莫来石粉体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陶瓷粉体的粒径为100nm~1μ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为铵化的水溶性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加入量为陶瓷粉体质量的0.1~1wt%,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维陈晗岛井骏藏赵瑾狄正贤毛小建张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