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6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中各节中棒的连接处是由一固定座连接,该固定座为配合套接各节中棒而成形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在其下段一侧壁嵌置有弹簧及小滚珠,在固定座的下段对称的两侧凸设两弹性挡片;而对应上述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在各节中棒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窗。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棒连接装置,是将各节中棒通过固定座实现连接,在各节中棒上定位孔及定位槽的设置,使之与固定座上的小滚珠与弹性挡片配合,实现伞中棒展开后的连接与定位作用。连接后中棒形状统一,间隙小,稳固、美观且收伞时省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基本上是由各种形状(圆形或六角形)的多节中棒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连接而成,在各节中棒连接部位,如图1所示,是由小管中棒连接段扩大(打凸)而大管中棒连接段缩小(打凹)来连接,这样管与管之间必须有足够的间隙来保证中棒管伸缩的顺畅,是必影响中棒管的配合,且在管的外观打凸、打凹,也会影响中棒的外观,令各节中棒的外形不统一,展开后的中棒缺少整体性;另外在伞中棒展开时,此处以三节伞为例,中棒管自下而上由大到小即外管3’、中管2’、内管1’套接而成,外管3’与中管2’之间的连接支撑是由弹簧配合大滚珠7’卡制,而中管2’与内管1’之间由弹片5’卡制实现支撑,此处的大滚珠7’不仅具有定位的作用,同时还需具备限制中管2’回缩的限位作用,因此滚珠7’需设置的较大,如此在收伞时,弹片5’是依靠伞下巢的推压,使内管1’轻松的回缩于中管2’中,而中管2’回缩于外管3’时需要较为用力方可将滚珠7’挤压回缩于外管3’中实现收折,各节中棒方可收起,因此在收伞时的力度使用较大亦是此结构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后中棒形状统一,间隙小,稳固、美观且收伞时省力的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中各节中棒的连接处是由一固定座连接,该固定座为配合套接各节中棒而成形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在其下段一侧壁嵌置有弹簧及小滚珠,在固定座的下段对称的两侧凸设两弹性挡片;而对应上述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在各节中棒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窗。所述的固定座上两弹性挡片是在固定座的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以形成的挡片具有弹性功能。所述的中棒自上而下是由外管、中管及内管构成。所述的中棒外管上下部各开设有一定位孔是对应中棒展开及收折状态时定位小滚珠,而外管下部对应弹性挡片开设有定位窗。所述的中棒中管上下部共开设有三个定位孔以对应其上下部固定座的小滚珠定位,而其上下部对应其上下部固定座的弹性挡片各开设有定位窗。所述的中棒内管上部对应固定座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窗。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中棒连接装置,是将各节中棒通过固定座实现连接,在各节中棒上定位孔及定位槽的设置,使之与固定座上的小滚珠与弹性挡片配合,实现伞中棒展开后的连接与定位作用。此种结构与习用品的中棒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各节中棒的连接处不需打凸或是打凹,则各节中棒的外形可以保持统一、美观,且各节中棒之间的配合间隙小,组合后的中棒结构稳固。2、各节中棒之间连接使用的部件形式相同,可使用同一型号的弹簧及小滚珠,因此制作简单,省去了习用品中上部两节中棒之间连接使用的弹片部件。3、固定座中的小滚珠只具有定位作用,因此其型号相对习用品的大滚珠小,而固定座中的两弹性挡片是实现各节中棒之间的限位作用,由此固定座中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分解了习用品中大滚珠的定位及限位的两项作用,因此应用本技术的伞具在收折时更为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2B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的开伞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的收伞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此处以三折伞为例,本技术的伞中棒自下而上由内管1、中管2、外管3构成,各节管之间由固定座4、5连接。见图2A、2B所示,固定座4成型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即内管连接段41和中管连接段42,位于内管连接段41的上部设有嵌置孔411,其内嵌置有弹簧6及小滚珠7,在此嵌置孔411的下方的内管连接段4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412以形成有具弹性功能的弹性挡片413,弹性挡片413上设有凸起;固定座5成型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即中管连接段51和外管连接段52,位于中管连接段51的上部设有嵌置孔511,其内嵌置有弹簧6及小滚珠7,在此嵌置孔511的下方的中管连接段5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512以形成有具弹性功能的弹性挡片513,弹性挡片513上设有凸起;内管1上部对应固定座4的小滚珠7及弹性挡片413开设有定位孔11及定位窗12;中管2上下部共开设有三个定位孔21、22、23以对应其上下部固定座4、5的小滚珠7定位,而其上下部对应其上下部固定座5、4的弹性挡片513、413各开设有定位窗24、25;外管3上下部各开设有一定位孔31、32是对应中棒收折及展开状态时定位小滚珠7,而外管3下部对应弹性挡片513开设有定位窗33。组合时,如图3所示,内管连接段41及中管连接段51分别固装于内管1和中管2的上端,装入时必须把弹性挡片413、513下压装入,同时小滚珠7亦需下压弹簧6装入;而中管连接段42及外管连接段52分别装于中管2及外管3的下端;由于固定座4、5上的弹性挡片413、513是内管连接段41及中管连接段51的两侧壁上开设“U”型槽412、512而形成的,因此其具有单向挤压回缩的功能;于是在连接好各管后拉开各节管,由固定座4、5的弹性挡片413、513分别透过内管1、中管2的定位窗12、24卡制在中管2及外管3的定位窗25、33的下端面,小滚珠7同时透过内管1、中管2的定位孔11、21卡制在中管2及外管3的定位孔23、32中,使之不能脱开,达到连接的目的。展开后的中棒其内管1、中管2及外管3的管形可以保持一致,管与管之间的配合间隙小,其外观整体性强,美观。如图4所示,在收折伞具时,把内管1、外管3相对中管2往内推,此时内管连接段41、中管连接段51的弹性挡片413、513在推力下,由于其具有单向挤压回缩的功能,因此中管2相对内管1会顺着弹性挡片413的斜坡移动挤压弹性挡片413使内管1向中管2内缩收,同时外管3相对中管2会顺着弹性挡片513的斜坡移动挤压弹性挡片513使中管2向外管1内缩收;两固定座4、5上的小滚珠7亦在外力下内缩,直到小滚珠7重新到达定位孔31、22后,中棒固定,完成收折动作。由于固定座4、5中的小滚珠7只具有定位作用,其型号相对习用品的大滚珠7’小,而固定座4、5中的两弹性挡片413、513是实现各节中棒之间的限位作用,由此固定座4、5中的小滚珠7及弹性挡片413、513分解了习用品中大滚珠7’的定位及限位的两项作用,同时两弹性挡片413、513具有单向挤压回缩的功能,因此伞具在收折时相对习用品更为省力。以上多折伞的中棒不只局限于三折,但凡依此结构作出的多折中棒的连接装置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节中棒的连接处是由一固定座连接,该固定座为配合套接各节中棒而成形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在其下段一侧壁嵌置有弹簧及小滚珠,在固定座的下段对称的两侧凸设两弹性挡片;而对应上述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在各节中棒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上两弹性挡片是在固定座的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以形成的挡片具有弹性功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棒自上而下由外管、中管及内管构成。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折手开伞的中棒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节中棒的连接处是由一固定座连接,该固定座为配合套接各节中棒而成形为上粗下细的两段,在其下段一侧壁嵌置有弹簧及小滚珠,在固定座的下段对称的两侧凸设两弹性挡片;而对应上述的小滚珠及弹性挡片在各节中棒的连接处开设有定位孔及定位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