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16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于中棒上部的固定套及一套环,其中在固定套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而对应两弹性挂点在下巢的下段上开设两“∏”形槽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套环是活动套置于下巢的下段上,而套环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其中上段的小孔的内径小于两压点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由于开伞固定装置,是通过中棒上部的固定套的弹性挂点与下巢上形成弹性压点的槽挂持配合来实现伞具展开时的状态,无需在中棒上开槽,因此不会影响伞中棒的强度;而且在下巢上的套环的上下移动实现按压下巢压点以推动固定套挂点脱离对下巢的钩挂关系,实现收伞,避免手指与下巢的直接接触用力,不会出现夹伤手指的问题存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型的开伞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是在伞中棒B’的上部固定一弹片2’,弹片2’卡住下巢1’即完成开伞,收伞时是用手按压弹片2’令其回缩于中棒B’中失去对下巢1’的限制来完成收伞。此种结构的固定装置目前存在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弹片固定于中棒中时,中棒需开槽,如此则降低了中棒的强度;2、在收伞时需要用手按压弹片,一是弹片如有毛刺容易刮伤手,二是由于下巢在伞布的作用下始终具有向下的力,在收伞时需用力按压弹片,且不留心下巢时有夹伤手的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在中棒上开槽影响强度,亦不会夹伤手指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于中棒上部的固定套及一套环,其中在固定套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而对应两弹性挂点在下巢的下段上开设两 形槽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套环是活动套置于下巢的下段上,而套环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其中上段的小孔的内径小于两压点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下巢的下端设有凸垣,凸垣的外径大于套环下段大孔的内径。套环的下部还嵌有一平衡套环间隙的小套圈。小套圈内亦设有上小下大的台阶孔,其下段的大孔是套固在下巢的凸垣上,小套圈上段的外径小于套环下段大孔的内径。下巢的弹性压点与套环台阶孔的接触部为斜面。下巢的弹性压点内壁上设有凸台。伞中棒的上部对应固定套两弹性挂点的位置设有令挂点内移的让位孔。固定套在其挂点上方设有下巢的限位挡垣。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开伞固定装置,是通过中棒上部的固定套的弹性挂点与下巢上形成弹性压点的槽挂持配合来实现伞具展开时的状态,无需在中棒上开槽,因此不会影响伞中棒的强度;而且在下巢上的套环的上下移动实现按压下巢压点以推动固定套挂点脱离对下巢的钩挂关系,实现收伞,避免手指与下巢的直接接触用力,不会出现夹伤手指的问题存在。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于伞中棒上的开伞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于伞中棒上的收伞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开伞固定装置A是配合下巢1而实施,开伞固定装置A是包括一固定套2及一套环3;固定套2上部设有加强肋21,加强肋21上设有销钉固定孔211,在固定套2的下部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22,该挂点的位置是直接在固定套上开设 形槽23,只有一边支撑的挂点22便具有一定弹性功能,在固定套2的挂点22的上方设有限位下巢1的挡垣24;下巢1的下段11对应固定套2上的两弹性挂点22开设 形槽13同时形成有两弹性压点12,此压点12只有一边支撑同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压点12内壁上设有便于更好的推压上述弹性挂点22的凸台121,在下巢1的下端缘设有凸垣14;套环3是活动套置于伞下巢1的下段11上,即套环3可在伞下巢1的下段11上上下移动,套环3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31、32,其中上段的小孔31的内径小于下巢1两压点12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而其下段的大孔32的内径小于凸垣14的外径;下巢1的弹性压点12与套环3台阶孔的接触部为斜面,即弹性压点12上设有斜面122,而台阶孔31、32的两段过渡处亦设为斜面33。组合时如图3所示,一销钉5穿过固定套2加强肋21上的销钉固定孔211后将固定套2固定在伞中棒B的上部或是与伞上巢C固定在一起,而套环3越过伞下巢1的凸垣14后活动套置在伞下巢1的下段11上,在套环3的下部还压入一小套圈4,其内亦设有上小下大的台阶孔41、42,其下段的大孔42是套固在下巢的凸垣14上,小套圈4上段的外径小于套环3下段大孔32的内径,小套圈4压入下巢1后固定于下巢1的凸垣14上,此处的小套圈4可以起到平衡套环3大孔32间隙和限制套圈3行程的作用。再配合图3所示,当开伞时,往上推下巢1上的套环3,套环3与下巢1一并移至伞中棒B上方的固定套2上同时由挡垣24限位,此时固定套2的弹性挂点22会挂持住下巢1上形成弹性压点12的槽13上,此时因套环3的台阶孔31、32的斜面33是位于压点12的上方,此时不影响固定套2的挂点22挂住下巢1,如此便完成了开伞的动作,由于本技术是通过中棒B上部的固定套2上的挂点22与下巢1上槽13的配合来实现伞具展开时的状态,无需在中棒B上开槽,因此不会影响伞中棒B的强度。当收伞时,往下拉套环3,套环3的台阶孔31、32的斜面33往下压下巢1的压点12的斜面122,为便于固定套2的挂点22有足够的变形,可在中棒B对应挂点22的位置设有让位孔,在压点12的作用下,挂点22向内变形移动,失去对下巢1上槽13的挂持作用,下巢1沿中棒B下移完成收伞,收伞后,套环3在下巢1的弹性压点12的弹力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如图4所示。完成此动作时,手指不与下巢1直接接触用力,不会出现夹伤手指的问题存在。权利要求1.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于中棒上部的固定套及一套环,其中在固定套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而对应两弹性挂点在下巢的下段上开设两 形槽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套环是活动套置于下巢的下段上,而套环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其中上段的小孔的内径小于两压点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巢的下端设有凸垣,凸垣的外径大于套环下段大孔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环的下部还嵌有一平衡套环间隙的小套圈。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小套圈内亦设有上小下大的台阶孔,其下段的大孔是套固在下巢的凸垣上,小套圈上段的外径小于套环下段大孔的内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巢的弹性压点与套环台阶孔的接触部为斜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巢的弹性压点内壁上设有凸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伞中棒的上部对应固定套两弹性挂点的位置设有令挂点内移的让位孔。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套在其挂点上方设有下巢的限位挡垣。专利摘要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于中棒上部的固定套及一套环,其中在固定套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而对应两弹性挂点在下巢的下段上开设两“∏”形槽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套环是活动套置于下巢的下段上,而套环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其中上段的小孔的内径小于两压点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由于开伞固定装置,是通过中棒上部的固定套的弹性挂点与下巢上形成弹性压点的槽挂持配合来实现伞具展开时的状态,无需在中棒上开槽,因此不会影响伞中棒的强度;而且在下巢上的套环的上下移动实现按压下巢压点以推动固定套挂点脱离对下巢的钩挂关系,实现收伞,避免手指与下巢的直接接触用力,不会出现夹伤手指的问题存在。文档编号A45B25/14GK2684621SQ200420044348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添成, 宋顺锋 申请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开伞的开伞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于中棒上部的固定套及一套环,其中在固定套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而对应两弹性挂点在下巢的下段上开设两“ㄇ”形槽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套环是活动套置于下巢的下段上,而套环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其中上段的小孔的内径小于两压点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