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6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换热腔;管板,管板设置在换热腔内;换热管,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第一阳极保护部与管板连接以使第一阳极保护部先于换热管受到换热腔内的循环水腐蚀。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a tube sheet and a tube sheet arranged in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a heat exchange tube,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a tube sheet connected, a first anode protection part, a first anode protection part and a tube sheet connected so that the first anode protection part is corroded by circulating water in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prior to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circulating water and short service life of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热能(焓)传递转换的换热设备,热能(焓)的传递转换过程即为传热过程,传热过程的模式通常包括: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热对流通常发生在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接触时,例如,不同温度的两种或多种流体热接触时,或者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或者流体与固体粒子接触时,热量均会由高温介质向低温介质传递。水冷器属于换热器的一种,在化工、炼油、冶金、动力传输以及其他工业领域中均有普遍的应用。水冷器通常在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当水冷器内的循环水与温度较高的介质发生热能传递时,极易在水侧管壁处结垢,此外,当循环水流速低且水质较差时,水侧管壁处也会积聚例如污泥等杂物,水垢层和污泥层的存在增加了热能传递的热阻,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仅如此,由于循环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将水垢层以及水侧管壁腐蚀,而造成管路内漏,最终导致换热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现有的水冷器存在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换热腔;管板,管板与壳体连接;换热管,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第一阳极保护部与管板连接以使第一阳极保护部先于换热管受到换热腔内的循环水腐蚀。进一步地,换热管为多根,多根换热管相间隔地设置,且各换热管沿换热腔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阳极保护部选择性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换热管之间。进一步地,第一阳极保护部为多个,多个第一阳极保护部相间隔地设置在管板上。进一步地,第一阳极保护部包括:支撑芯杆,支撑芯杆与管板连接并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延伸;阳极反应涂层,阳极反应涂层设置在支撑芯杆的外周侧。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结构,支撑芯杆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与管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阳极保护部还包括支撑套管,支撑套管套设在支撑芯杆的外周侧并与阳极反应涂层之间形成过流空间,支撑套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过流空间连通的过流孔,各过流孔沿支撑套管的长度方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浮头法兰、拱盖和第二阳极保护部,其中,拱盖设置在浮头法兰上,浮头法兰与管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二阳极保护部设置在拱盖上并朝向换热管的一侧凸出设置。进一步地,第二阳极保护部为阳极反应条,阳极反应条为多个,多个阳极反应条相间隔地设置。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阳极保护部,第三阳极保护部包括支撑板和阳极反应板,支撑板设置在换热腔内并沿换热腔的长度方向延伸,阳极反应板为两个,两个阳极反应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四阳极保护部,第四阳极保护部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进一步地,第四阳极保护部为阳极反应块,阳极反应块为多个,多个阳极反应块绕换热腔的长度方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防腐保护层,防腐保护层涂覆在壳体的内壁面上;和/或防腐保护层涂覆在换热管的管内壁;和/或防腐保护层涂覆在换热管的管外壁。进一步地,防腐保护层为硅醛涂层,硅醛涂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0μm且小于等于350μm。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热器包括与管板连接的第一阳极保护部,这样第一阳极保护部能够先于换热管受到换热腔内的循环水腐蚀,从而起到了保护换热管的作用,有效地延长了循环液换热管被腐蚀穿透的时间,进而在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换热器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第一阳极保护部通过连接结构与换热器的管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第一阳极保护部通过连接结构与换热器的管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第二阳极保护部、与换热器的浮头法兰和换热器的拱盖的装配关系主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第二阳极保护部、浮头法兰和拱盖的左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第三阳极保护部与换热器的部分壳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A-A处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第四阳极保护部与换热器的部分壳体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B-B处剖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涂覆有防腐保护层的换热管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换热腔;20、管板;30、换热管;40、第一阳极保护部;41、支撑芯杆;42、阳极反应涂层;43、支撑套管;431、过流空间;432、过流孔;50、连接结构;60、浮头法兰;70、拱盖;80、阳极反应条;90、第三阳极保护部;91、支撑板;92、阳极反应板;100、阳极反应块;110、防腐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耐循环水的腐蚀性能差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如图1至图9所示,换热器包括壳体10、管板20、和换热管30第一阳极保护部40,壳体10具有换热腔11,管板20与壳体连接,换热管30与管板20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管板20连接以使第一阳极保护部40先于换热管30受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由于换热器包括与管板20连接的第一阳极保护部40,这样第一阳极保护部40能够先于换热管30受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从而起到了保护换热管30的作用,有效地延长了循环液换热管30被腐蚀穿透的时间,进而在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换热器工作的可靠性。具体地,换热管30为多根,多根换热管30相间隔地设置,且各换热管30沿换热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阳极保护部40选择性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换热管30之间。这样,第一阳极保护部40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其周围的换热管30,避免换热管30被腐蚀穿透,防止换热管30内外的介质发生混合,保证了换热管内的介质稳定流动,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可选地,为了充分地对多根换热管30进行防腐保护,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为多个,多个第一阳极保护部40相间隔地设置在管板20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阳极保护部40包括支撑芯杆41和阳极反应涂层42,支撑芯杆41与管板20连接并沿换热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阳极反应涂层42设置在支撑芯杆41的外周侧。支撑芯杆41的设置起到了支撑阳极反应涂层42的作用,支撑芯杆41沿换热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充分地对换热管30进行防腐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提高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管板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结构50,支撑芯杆41通过连接结构50可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换热腔(11);管板(20),所述管板(20)与所述壳体(10)连接;换热管(30),所述换热管(30)与所述管板(20)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40),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所述管板(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先于所述换热管(30)受到所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换热腔(11);管板(20),所述管板(20)与所述壳体(10)连接;换热管(30),所述换热管(30)与所述管板(20)连接;第一阳极保护部(40),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与所述管板(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先于所述换热管(30)受到所述换热腔(11)内的循环水腐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0)为多根,多根所述换热管(30)相间隔地设置,且各所述换热管(30)沿所述换热腔(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选择性地设置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换热管(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管板(20)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包括:支撑芯杆(41),所述支撑芯杆(41)与所述管板(20)连接并沿所述换热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阳极反应涂层(42),所述阳极反应涂层(42)设置在所述支撑芯杆(41)的外周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连接结构(50),所述支撑芯杆(4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50)可拆卸地与所述管板(20)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保护部(40)还包括支撑套管(43),所述支撑套管(43)套设在所述支撑芯杆(41)的外周侧并与所述阳极反应涂层(42)之间形成过流空间(431),所述支撑套管(4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过流空间(431)连通的过流孔(432),各所述过流孔(432)沿所述支撑套管(43)的长度方向和/或周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乃森侯晓峰唐华刘斌尚贵公王春艳秦国民张勇赵福臣李梅张晏崧商益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