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25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克服了顶层车位进出车辆时底层车位需要避让与载车板处于悬臂状态的问题,其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后上横梁、拖拽机构、托举机构与载车板;托举机构包括左后油缸、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右后油缸;左支撑框架与右支撑框架安装在地基上,后上横梁固定在左支撑框架的左后立柱与右支撑框架的右后立柱的顶端;拖拽机构安装在左、右支撑框架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并排地安装在左支撑框架前后端左侧的地基上,右前油缸、右后油缸并排地安装在右支撑框架前后端右侧的地基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左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右前油缸、右后油缸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右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型商场等繁华区域,各种大型的立体停车设备不断涌现。但是针对空间狭小的区域,比如私家车库和马路旁边的停车位,设计一个占地面积小且实用的小型立体停车设备变得很有价值。目前小型的双层立体停车设备在顶层车辆驶入和驶离车位时,大多需要保证底层车位无车辆,这无疑使得该种设备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7338982A,公布日为2017年11月10日,专利名称为“可直接升降的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6144225U,公告日为2017年5月3日,专利名称为“一种纯螺杆库外直接提升层叠式立体停车库。该两种申请案分别公开了一种可直接升降的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和一种库外提升的立体停车库,此两部专利中介绍的停车设备和停车库,载车板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悬臂状态,在垂直提升车辆的过程中,载车板及与之连接的立柱承受非常大的弯矩,这无疑增加了设备设计制造难度,降低了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顶层车位进出车辆过程中底层车位需要避让与载车板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悬臂状态而承受较大弯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支撑框架、拖拽机构、托举机构与载车板;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与后上横梁;其中:左支撑框架包括有左前立柱、左后立柱,右支撑框架包括有右前立柱、右后立柱;所述的托举机构包括左后油缸、左前油缸、右前油缸、右后油缸;所述的左支撑框架安装在地基上,右支撑框架安装在左支撑框架右侧的地基上,右支撑框架与左支撑框架相互平行并对正,后上横梁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后立柱与右后立柱上端之间;拖拽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左前立柱、左后立柱左侧的地基上,右前油缸、右后油缸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右前立柱、右后立柱右侧的地基上;左前油缸、左后油缸的活塞杆端耳环分别和载车板左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右前油缸、右后油缸的活塞杆端耳环分别和载车板右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载车板与拖拽机构之间为转动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支撑框架还包括左上纵梁与左下纵梁;所述的左上纵梁安装在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的顶端,左上纵梁和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左下纵梁安装在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的下端之间,左下纵梁的前后端分别和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所述的右支撑框架还包括右上纵梁与右下纵梁;所述的右上纵梁安装在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的顶端,右上纵梁和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右下纵梁安装在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的下端之间,右下纵梁的前后端分别和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右上纵梁包括左侧垂直立板、中间水平立板与右侧垂直立板,中间水平立板的左侧端面与左侧垂直立板的右侧端面相接触,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水平立板的上端面与左侧垂直立板的上端面共面,中间水平立板的右侧端面与右侧垂直立板的左侧端面相接触,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水平立板的上端面与右侧垂直立板的纵向对称面共面;右上纵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前端通孔与后端通孔,前端通孔包括回转轴线共线的前端左通孔与前端右通孔,拖拽机构中的9号链轮采用销轴固定安装在前端通孔上,后端通孔包括回转轴线共线的后端左通孔与后端右通孔,传动轴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后端通孔中,拖拽机构中的6号链轮安装在后端左通孔与后端右通孔之间的传动轴上;右上纵梁前后端底面的两侧水平地焊接有连接固定板,即前左固定板、前右固定板、后左固定板、后右固定板,其中前左固定板、前右固定板采用螺栓与右前立柱的顶端连接,后左固定板、后右固定板采用螺栓与右后立柱的顶端连接;所述的右上纵梁与左上纵梁为镜像对称结构件。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托举机构还包括左后铰座、左前铰座、右前铰座与右后铰座;所述的左后油缸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左后油缸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左后铰座转动连接,左后铰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左后油缸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左纵边梁上的后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前油缸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左前油缸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左前铰座转动连接,左前铰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左前油缸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左纵边梁上的前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前油缸的无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与左后油缸的有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相同,左前油缸的无杆腔与左后油缸的有杆腔采用高压油管连通。所述的右后油缸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右后油缸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右后铰座转动连接,右后铰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右后油缸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右纵边梁上的后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前油缸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右前油缸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右前铰座转动连接,右前铰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右前油缸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右纵边梁上的前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前油缸的无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与右后油缸的有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相同,右前油缸的无杆腔与右后油缸的有杆腔采用高压油管连通。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拖拽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是指:所述的拖拽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驱动链条、传动轴、1号链轮、左曳引链条、右曳引链条、2个结构相同的曳引外链板、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5号链轮、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9号链轮与2个结构相同的曳引链条连接板;其中:左曳引链条与右曳引链条的结构相同;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5号链轮、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与9号链轮结构相同;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后上横梁的中间位置,1号链轮固定安装传动轴中间处,驱动链条套装在1号链轮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输出端的链轮上,驱动链条和1号链轮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输出端的链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中左上纵梁与右支撑框架中右上纵梁的后端上,2号链轮与6号链轮分别套装在传动轴的左端与右端上,左曳引链条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上,并和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上的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与5号链轮啮合连接,右传动链条安装在右支撑框架上,并和安装在右支撑框架上的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与9号链轮啮合连接;右曳引链条的一侧采用曳引外链板与螺栓和曳引链条连接板连接;左曳引链条的一侧采用另一个曳引外链板与螺栓和另一个曳引链条连接板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右前立柱包括左侧纵向立板、中间横向立板和右侧纵向立板;中间横向立板的左侧端面与左侧纵向立板的右侧端面接触,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横向立板的前端面与左侧纵向立板的前端面共面,中间横向立板的右侧端面与右侧纵向立板的左侧端面接触,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横向立板的前端面与右侧纵向立板的纵向对称面共面;所述的右前立柱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由左至右地设置有回转轴线共线的用以固定安装拖拽机构中的8号链轮的通孔,右前立柱的顶端与底端焊接固定有向左右两侧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支撑框架、拖拽机构、托举机构与载车板;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与后上横梁(9);其中:左支撑框架包括有左前立柱(1)、左后立柱(5),右支撑框架包括有右前立柱(13)、右后立柱(10);所述的托举机构包括左后油缸(2)、左前油缸(19)、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所述的左支撑框架安装在地基上,右支撑框架安装在左支撑框架右侧的地基上,右支撑框架与左支撑框架相互平行并对正,后上横梁(9)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后立柱(5)与右后立柱(10)上端之间;拖拽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左前油缸(19)、左后油缸(2)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左前立柱(1)、左后立柱(5)左侧的地基上,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右前立柱(13)、右后立柱(10)右侧的地基上;左前油缸(19)、左后油缸(2)的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左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的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右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载车板与拖拽机构之间为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包括支撑框架、拖拽机构、托举机构与载车板;所述的支撑框架包括左支撑框架、右支撑框架与后上横梁(9);其中:左支撑框架包括有左前立柱(1)、左后立柱(5),右支撑框架包括有右前立柱(13)、右后立柱(10);所述的托举机构包括左后油缸(2)、左前油缸(19)、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所述的左支撑框架安装在地基上,右支撑框架安装在左支撑框架右侧的地基上,右支撑框架与左支撑框架相互平行并对正,后上横梁(9)采用螺栓固定安装在左后立柱(5)与右后立柱(10)上端之间;拖拽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左前油缸(19)、左后油缸(2)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左前立柱(1)、左后立柱(5)左侧的地基上,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分别并排地安装在右前立柱(13)、右后立柱(10)右侧的地基上;左前油缸(19)、左后油缸(2)的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左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右前油缸(18)、右后油缸(12)的活塞杆的伸出端分别和载车板右端底面的前后端铰接,载车板与拖拽机构之间为转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框架还包括左上纵梁(3)与左下纵梁(16);所述的左上纵梁(3)安装在左前立柱(1)与左后立柱(5)的顶端,左上纵梁(3)和左前立柱(1)与左后立柱(5)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左下纵梁(16)安装在左前立柱(1)与左后立柱(5)的下端之间,左下纵梁(16)的前后端分别和左前立柱(1)与左后立柱(5)之间采用螺钉连接;所述的右支撑框架还包括右上纵梁(15)与右下纵梁(11);所述的右上纵梁(15)安装在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0)的顶端,右上纵梁(15)和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0)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右下纵梁(11)安装在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0)的下端之间,右下纵梁(11)的前后端分别和右前立柱(13)与右后立柱(10)之间采用螺钉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上纵梁(15)包括左侧垂直立板、中间水平立板与右侧垂直立板,中间水平立板的左侧端面与左侧垂直立板的右侧端面相接触,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水平立板的上端面与左侧垂直立板的上端面共面,中间水平立板的右侧端面与右侧垂直立板的左侧端面相接触,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中间水平立板的上端面与右侧垂直立板的纵向对称面共面;右上纵梁(15)的前、后两端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前端通孔与后端通孔,前端通孔包括回转轴线共线的前端左通孔与前端右通孔,拖拽机构中的9号链轮采用销轴固定安装在前端通孔上,后端通孔包括回转轴线共线的后端左通孔与后端右通孔,传动轴(6)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后端通孔中,拖拽机构中的6号链轮安装在后端左通孔与后端右通孔之间的传动轴(6)上;右上纵梁(15)前后端底面的两侧水平地焊接有连接固定板,即前左固定板、前右固定板、后左固定板、后右固定板,其中前左固定板、前右固定板采用螺栓与右前立柱(13)的顶端连接,后左固定板、后右固定板采用螺栓与右后立柱(10)的顶端连接;所述的右上纵梁(15)与左上纵梁(3)为镜像对称结构件。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举机构还包括左后铰座(22)、左前铰座(20)、右前铰座(21)与右后铰座(29);所述的左后油缸(2)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左后油缸(2)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左后铰座(22)转动连接,左后铰座(2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左后油缸(2)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左纵边梁上的后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前油缸(19)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左前油缸(19)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左前铰座(20)转动连接,左前铰座(20)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左前油缸(19)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左纵边梁上的前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左前油缸(19)的无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与左后油缸(2)的有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相同,左前油缸(19)的无杆腔与左后油缸(2)的有杆腔采用高压油管连通;所述的右后油缸(12)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右后油缸(12)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右后铰座(29)转动连接,右后铰座(29)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右后油缸(12)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右纵边梁(27)上的后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前油缸(18)为单活塞杆式活塞缸,右前油缸(18)通过尾部耳环并采用销轴与右前铰座(21)转动连接,右前铰座(2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右前油缸(18)通过活塞杆端耳环并采用销轴与载车板右纵边梁(27)上的前端铰座转动连接;所述的右前油缸(18)的无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与右后油缸(12)的有杆腔活塞有效作用面积相同,右前油缸(18)的无杆腔与右后油缸(12)的有杆腔采用高压油管连通。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拽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是指:所述的拖拽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减速电机(7)、驱动链条(8)、传动轴(6)、1号链轮、左曳引链条(4)、右曳引链条(14)、2个结构相同的曳引外链板(14-1)、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5号链轮、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9号链轮与2个结构相同的曳引链条连接板(28);其中:左曳引链条(4)与右曳引链条(14)的结构相同;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5号链轮、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与9号链轮结构相同;所述的蜗轮蜗杆减速电机(7)固定安装在后上横梁(9)的中间位置,1号链轮固定安装传动轴(6)中间处,驱动链条(8)套装在1号链轮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7)输出端的链轮上,驱动链条(8)和1号链轮与蜗轮蜗杆减速电机(7)输出端的链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传动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中左上纵梁(3)与右支撑框架中右上纵梁(15)的后端上,2号链轮与6号链轮分别套装在传动轴(6)的左端与右端上,左曳引链条(4)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上,并和安装在左支撑框架上的2号链轮、3号链轮、4号链轮与5号链轮啮合连接,右传动链条(14)安装在右支撑框架上,并和安装在右支撑框架上的6号链轮、7号链轮、8号链轮与9号链轮啮合连接;右曳引链条(14)的一侧采用曳引外链板(14-1)与螺栓和曳引链条连接板(28)连接;左曳引链条(4)一侧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华孙晓张建海程丽丽周帅刘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