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198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其可方便拉绳与挡土板和锚桩连接;同时方便对受损的尖块进行替换,提高使用性;且方便对防护网进行替换,增强使用可靠性;包括两组固定件、防护网和回填土,两组固定件均打设在基坑内部,固定件包括锚桩、挡土板、柱桩和拉绳;还包括两组第一螺纹杆、两组第二螺纹杆、两组第一固定环和两组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设置在第一螺纹上;还包括两组第三螺纹杆,尖块设置在第三螺纹杆底端;还包括两组限位杆和两组加固件,柱桩内部设置有放置槽,两组限位杆分别设置在防护网前后两端上,两组加固件分别设置在两组柱桩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是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以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的辅助结构,其在基坑支护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两组固定件、防护网和回填土,两组固定件均打设在基坑内部,固定件包括锚桩、挡土板、柱桩和拉绳,挡土板设置在柱桩左端,柱桩底端插入至基坑内底壁外侧,并在柱桩底端设置有尖块,拉绳一端与挡土板左端上侧连接,另一端套装在锚桩上,且锚桩插入至基坑边缘外侧,防护网前后两端分别与两组柱桩连接,回填土设置在挡土板与基坑侧壁之间;现有的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使用时只需通过锚桩和柱桩进行固定,并通过防护网进行防护即可;现有的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使用中发现拉绳在与挡土板和锚桩连接时较为费力,且锚桩表面较为光滑,拉绳易在锚桩上滑动,从而导致其稳固性有限;并且柱桩底端的尖块因经常插入基坑内部,从而导致其易受磨损,一旦受损,则影响柱桩的插入效果,使用性有限;且不方便对防护网进行替换,从而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两组固定件、防护网(1)和回填土(2),两组固定件均打设在基坑内部,固定件包括锚桩(3)、挡土板(4)、柱桩(5)和拉绳(6),挡土板(4)设置在柱桩(5)左端,柱桩(5)底端插入至基坑内底壁外侧,并在柱桩(5)底端设置有尖块,锚桩(3)插入至基坑边缘外侧,回填土(2)设置在挡土板(4)与基坑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一螺纹杆(7)、两组第二螺纹杆(8)、两组第一固定环(9)和两组第二固定环(10),所述锚桩(3)上半区域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直径与第一螺纹杆(7)外直径相等,并在通孔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7)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且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两组固定件、防护网(1)和回填土(2),两组固定件均打设在基坑内部,固定件包括锚桩(3)、挡土板(4)、柱桩(5)和拉绳(6),挡土板(4)设置在柱桩(5)左端,柱桩(5)底端插入至基坑内底壁外侧,并在柱桩(5)底端设置有尖块,锚桩(3)插入至基坑边缘外侧,回填土(2)设置在挡土板(4)与基坑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一螺纹杆(7)、两组第二螺纹杆(8)、两组第一固定环(9)和两组第二固定环(10),所述锚桩(3)上半区域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直径与第一螺纹杆(7)外直径相等,并在通孔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7)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一螺纹杆(7)穿过并螺装在锚桩(3)上半区域上,所述第一固定环(9)设置在第一螺纹上,且拉绳(6)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环(9)上,所述挡土板(4)左端上侧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直径与第二螺纹杆(8)外直径相等,并在固定槽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8)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二螺纹杆(8)插入并螺装在挡土板(4)左端上侧,所述第二固定环(10)设置在第二螺纹上,且拉绳(6)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环(10)上;还包括两组第三螺纹杆(11),所述柱桩(5)底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直径与第三螺纹杆(11)外直径相等,并在安装槽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三螺纹杆(11)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且所述第三螺纹杆(11)插入并螺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尖块设置在第三螺纹杆(11)底端,且尖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婷杨丹丹焦瑞琴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