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构柱矫正装置及其矫正体系
本技术涉及格构柱矫正领域,特别是一种格构柱矫正装置及其矫正体系。
技术介绍
在建筑基坑支护中,更多的基坑支护形式选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而格构柱作为内支撑体系自重的传力结构,其垂直度及位置偏差过大,必将引起格构柱构件的偏心受压,造成支护结构的安全隐患。一般来说格构柱柱顶标高为地面以下,因此有效的对地面下的格构柱位置及垂直度进行矫正一直是格构柱安装领域的一个难题。现工地多用两种方式矫正格构柱垂直度及中心点位置。一为:利用吊放格构柱时的自身重力及护筒顶设置十字线结合吊锤的方式控制格构柱垂直度及格构柱中心点位置,往往因为视线不足造成格构柱的中心点定位及垂直度存在偏差。另一种为:在格构柱柱顶焊接两根接长角钢,接长至地面通过定位两根角钢位置来确定格构柱位置,此方法较前种方法易于操作,但因为角钢接长过长存在角钢的偏移及弯曲,定位也不够准确,同时焊接的角钢也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角钢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构柱矫正装置及其矫正体系,要解决格构柱矫正困难,矫正不准确,矫正构件不可重复利用,造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管(1)、连接在四根立管(1)内侧之间的交叉对撑(2)、围设在四根立管(1)外侧的环状箍筋(3);所述环状箍筋(3)与交叉对撑(2)沿立管(1)从上至下间隔交叉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根立管(1)、连接在四根立管(1)内侧之间的交叉对撑(2)、围设在四根立管(1)外侧的环状箍筋(3);所述环状箍筋(3)与交叉对撑(2)沿立管(1)从上至下间隔交叉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箍筋(3)沿立管(1)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间距为5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环状箍筋(3)围设在立管(1)的顶端,位于最下层的环状箍筋(3)围设在立管(1)的底端、且为上下贴紧连接的两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环状箍筋(3)的每侧中心与四根立管(1)之间均连接有斜撑(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格构柱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对撑(2)沿立管(1)的高度方向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坤,魏小强,高成明,陈之,桓忠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