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86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底盘和四个车轮,还包括光伏板、蓄电池、除雾机构和遮光机构,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杠杆、转动轴、两个支撑板和两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踏板、传动板、限位块和支撑杆,传动组件包括定位杆、驱动杆、从动杆、套块、固定杆和驱动轮,该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遮光机构减弱远光灯产生的强光,减少强光对司机的影响,使得司机能够在强光照射时对前方路况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通过除雾机构将电机组的热量用于去除车身内的雾气,便于司机观察外界环境。

A safe and reliable new energy vehicle with good defrosting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afe and reliable new energy vehicle with good defogging effec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chassis and four wheels, and also comprises a photovoltaic plate, a storage battery, a defogging mechanism and a shading mechanism. The shad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ing component, a driving component and a driven component. The driv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lever, a rotating shaft and two supporting plates. And two drive units, drive unit includes pedal, drive plate, limit block and support rod, drive components include positioning rod, drive rod, driven rod, sleeve block, fixed rod and drive wheel, the safe and reliable defogging effec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hrough the shading mechanism to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far light,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Divis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ine enables the driver to make a timely judgment of the road condition in fron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when the strong light illuminates, thus improv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he heat of the generator set is used to remove the fog in the car body through the fog removal mechanis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driver to obser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司机受到其他车辆的远光灯影响,容易无法看清前方的路况,使得司机无法对路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导致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车内起雾后将影响司机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使得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底盘和四个车轮,还包括光伏板、蓄电池、除雾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光伏板水平固定在车身的上方,所述蓄电池固定在底盘内,所述除雾机构设置在底盘内,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车身内的顶部;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盘的上方,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从动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杠杆、转动轴、两个支撑板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在转动轴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竖向固定在底盘的上方,所述支撑板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杠杆套设在转动轴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与杠杆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踏板、传动板、限位块和支撑杆,所述踏板水平设置,所述传动板竖向固定在踏板的下方,所述传动板的底端与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套设在传动板上,所述限位块通过支撑杆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定位杆、驱动杆、从动杆、套块、固定杆和驱动轮,所述定位杆水平设置在其中一个踏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杆竖向设置,所述踏板通过定位杆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套块通过固定杆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套块套设在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与套块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底端与从动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轮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连接轴、传动带、横杆、挡板、两个第一轴承座和两个从动轮,所述连接轴水平设置,所述驱动轮通过连接轴与其中一个从动轮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另一个从动轮连接,另一个从动轮套设在横杆上,所述挡板套设在横杆上,两个第一轴承座分别套设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座与车身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机构包括进气管、电磁阀、隔离室、抽气组件和出气管,所述隔离室设置在底盘内,所述进气管设置在隔离室的一侧,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隔离室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进气管上,所述抽气组件设置在隔离室上,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抽气组件的远离进气管的一侧;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套筒、移动单元、连杆、连接杆、第一翻板、第二翻板、输气管和两个移动块,所述套筒竖向设置,所述移动单元设置在套筒上,所述连杆竖向设置在套筒内,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与套筒的内壁抵靠,所述输气管竖向设置在套筒的下方,所述套筒的底部与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设置在隔离室内,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套筒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车身连通,所述第一翻板的一端与输气管的顶端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翻板的另一端与输气管的顶端的另一侧抵靠,所述第二翻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移动块铰接,所述第二翻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移动块抵靠;所述底盘内还设有PLC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PLC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接轴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轴的远离驱动轮的一端上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套设在连接轴的远离驱动轮的一端上。作为优选,为了更稳定地驱动连杆,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齿轮、齿条和限位槽,所述第一电机与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齿条竖向设置,所述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齿条的底端经第一通孔设置在套筒内,所述齿条与第一通孔相匹配,所述限位槽竖向固定在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齿条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齿条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的底端与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无线信号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得齿条与连杆之间的连接更牢固,所述齿条与连杆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优选,为了使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更流畅,所述齿轮与齿条之间涂有润滑油。作为优选,为了使传动板与限位块之间的传动更流畅,所述限位块与传动板间隙配合。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密封性,所述输气管与隔离室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作为优选,为了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所述齿轮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监控隔离室内的温度,所述隔离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一电机的驱动精度,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遮光机构减弱远光灯产生的强光,减少强光对司机的影响,使得司机能够在强光照射时对前方路况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与现有的遮光机构相比,该遮光机构不需要电力驱动,使得该遮光机构的实用性更强,通过除雾机构将电机组的热量用于去除车身内的雾气,便于司机观察外界环境,与现有的除雾机构相比,该除雾机构能够将电机组的热量转移至车身内,同时还能对电机组起到冷却作用,从而使得该除雾机构的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的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的除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身,2.底盘,3.光伏板,4.蓄电池,5.杠杆,6.转动轴,7.支撑板,8.踏板,9.传动板,10.限位块,11.支撑杆,12.驱动杆,13.从动杆,14.套块,15.驱动轮,16.连接轴,17.传动带,18.挡板,19.第一轴承座,20.从动轮,21.进气管,22.电磁阀,23.隔离室,24.出气管,25.套筒,26.连杆,27.连接杆,28.第一翻板,29.第二翻板,30.输气管,31.移动块,32.第一电机,33.齿轮,34.齿条,3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1、底盘2和四个车轮,还包括光伏板3、蓄电池4、除雾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光伏板3水平固定在车身1的上方,所述蓄电池4固定在底盘2内,所述除雾机构设置在底盘2内,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车身1内的顶部;通过遮光机构减弱远光灯产生的强光,减少强光对司机的影响,使得司机能够在强光照射时对前方路况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提高了该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与现有的遮光机构相比,该遮光机构不需要电力驱动,使得该遮光机构的实用性更强,通过除雾机构将电机组的热量用于去除车身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1)、底盘(2)和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板(3)、蓄电池(4)、除雾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光伏板(3)水平固定在车身(1)的上方,所述蓄电池(4)固定在底盘(2)内,所述除雾机构设置在底盘(2)内,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车身(1)内的顶部;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盘(2)的上方,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从动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杠杆(5)、转动轴(6)、两个支撑板(7)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转动轴(6)水平设置,两个支撑板(7)分别设置在转动轴(6)的两侧,所述支撑板(7)竖向固定在底盘(2)的上方,所述支撑板(7)套设在转动轴(6)上,所述杠杆(5)套设在转动轴(6)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与杠杆(5)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踏板(8)、传动板(9)、限位块(10)和支撑杆(11),所述踏板(8)水平设置,所述传动板(9)竖向固定在踏板(8)的下方,所述传动板(9)的底端与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10)套设在传动板(9)上,所述限位块(10)通过支撑杆(11)与底盘(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定位杆、驱动杆(12)、从动杆(13)、套块(14)、固定杆和驱动轮(15),所述定位杆水平设置在其中一个踏板(8)的一侧,所述驱动杆(12)竖向设置,所述踏板(8)通过定位杆与驱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套块(14)通过固定杆与底盘(2)固定连接,所述套块(14)套设在驱动杆(12)上,所述驱动杆(12)与套块(14)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底端与从动杆(13)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13)的另一端与驱动轮(15)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连接轴(16)、传动带(17)、横杆、挡板(18)、两个第一轴承座(19)和两个从动轮(20),所述连接轴(16)水平设置,所述驱动轮(15)通过连接轴(16)与其中一个从动轮(20)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从动轮(20)通过传动带(17)与另一个从动轮(20)连接,另一个从动轮(20)套设在横杆上,所述挡板(18)套设在横杆上,两个第一轴承座(19)分别套设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座(19)与车身(1)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机构包括进气管(21)、电磁阀(22)、隔离室(23)、抽气组件和出气管(24),所述隔离室(23)设置在底盘(2)内,所述进气管(21)设置在隔离室(23)的一侧,所述进气管(21)的一端与隔离室(23)连通,所述电磁阀(22)设置在进气管(21)上,所述抽气组件设置在隔离室(23)上,所述出气管(24)设置在抽气组件的远离进气管(21)的一侧;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套筒(25)、移动单元、连杆(26)、连接杆(27)、第一翻板(28)、第二翻板(29)、输气管(30)和两个移动块(31),所述套筒(25)竖向设置,所述移动单元设置在套筒(25)上,所述连杆(26)竖向设置在套筒(25)内,所述连接杆(27)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3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31)与套筒(25)的内壁抵靠,所述输气管(30)竖向设置在套筒(25)的下方,所述套筒(25)的底部与输气管(30)连通,所述输气管(30)的底端设置在隔离室(23)内,所述出气管(24)的一端与套筒(25)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气管(24)的另一端与车身(1)连通,所述第一翻板(28)的一端与输气管(30)的顶端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翻板(28)的另一端与输气管(30)的顶端的另一侧抵靠,所述第二翻板(29)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移动块(31)铰接,所述第二翻板(2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移动块(31)抵靠;所述底盘(2)内还设有PLC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PLC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除雾效果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1)、底盘(2)和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板(3)、蓄电池(4)、除雾机构和遮光机构,所述光伏板(3)水平固定在车身(1)的上方,所述蓄电池(4)固定在底盘(2)内,所述除雾机构设置在底盘(2)内,所述遮光机构设置在车身(1)内的顶部;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盘(2)的上方,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从动组件设置在传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杠杆(5)、转动轴(6)、两个支撑板(7)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转动轴(6)水平设置,两个支撑板(7)分别设置在转动轴(6)的两侧,所述支撑板(7)竖向固定在底盘(2)的上方,所述支撑板(7)套设在转动轴(6)上,所述杠杆(5)套设在转动轴(6)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与杠杆(5)的两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踏板(8)、传动板(9)、限位块(10)和支撑杆(11),所述踏板(8)水平设置,所述传动板(9)竖向固定在踏板(8)的下方,所述传动板(9)的底端与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限位块(10)套设在传动板(9)上,所述限位块(10)通过支撑杆(11)与底盘(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定位杆、驱动杆(12)、从动杆(13)、套块(14)、固定杆和驱动轮(15),所述定位杆水平设置在其中一个踏板(8)的一侧,所述驱动杆(12)竖向设置,所述踏板(8)通过定位杆与驱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套块(14)通过固定杆与底盘(2)固定连接,所述套块(14)套设在驱动杆(12)上,所述驱动杆(12)与套块(14)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2)的底端与从动杆(13)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杆(13)的另一端与驱动轮(15)的远离圆心处铰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连接轴(16)、传动带(17)、横杆、挡板(18)、两个第一轴承座(19)和两个从动轮(20),所述连接轴(16)水平设置,所述驱动轮(15)通过连接轴(16)与其中一个从动轮(20)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从动轮(20)通过传动带(17)与另一个从动轮(20)连接,另一个从动轮(20)套设在横杆上,所述挡板(18)套设在横杆上,两个第一轴承座(19)分别套设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座(19)与车身(1)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机构包括进气管(21)、电磁阀(22)、隔离室(23)、抽气组件和出气管(24),所述隔离室(23)设置在底盘(2)内,所述进气管(21)设置在隔离室(23)的一侧,所述进气管(21)的一端与隔离室(23)连通,所述电磁阀(22)设置在进气管(21)上,所述抽气组件设置在隔离室(23)上,所述出气管(24)设置在抽气组件的远离进气管(21)的一侧;所述抽气组件包括套筒(25)、移动单元、连杆(26)、连接杆(27)、第一翻板(28)、第二翻板(29)、输气管(30)和两个移动块(31),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越崴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