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04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之间对应结构相对偏心错位衔接,使下延段和旋转件之相应孔壁相对夹压中棒,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避免中棒开孔,使中棒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开收伞安全且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伞具扣伞结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伞具开伞系由下巢沿中棒上移推动伞骨打开而实 现;对于手动伞具,下巢上移后需要有定位才可实现持续开伞使用。 一般手动伞具是在中棒上设有弹弓来支顶下巢,该结构需要在中棒上 开设有弹弓的弹收通孔,通孔则会破坏中棒的结构强度,使之易发生 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弹弓支顶定位,确保中棒 之结构强度的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本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改良的伞具扣 伞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 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所述下巢之下延段的外圆设有外螺纹,旋转件的内圆孔设有内螺 纹与下延段的外螺纹螺接。上述方案还可如下设计下巢之下延段设有挂扣,而旋转件之衔 接端设有内扣缘扣接下延段的挂扣;旋转件之内扣缘系为与旋转件一 体成型制作;或者将旋转件之内扣缘设计为环形,该内扣缘与旋转件 粘连或扣接组合;还可将旋转件之内扣缘设计为一扣块,该扣块为嵌 入式连接于旋转件上。上述方案中,中棒为直棒或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棒。本技术还可由以下方案实现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 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 套接于中棒,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内部有一轴向内螺纹孔,该内 螺纹孔与下延段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连通并相对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 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螺纹段螺接于下延段的内螺纹 孔中,该螺纹段外圆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 计。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之间对应结构相对偏心错位衔接,使下 延段和旋转件之相应孔壁相对夹压中棒,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 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避免中棒开孔,使中说明书第3/7页棒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2、没有弹弓,开收伞安全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之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之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4a、 4b为图l之结构的开伞定位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之情形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6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6之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8为图7之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附图9a、 9b、 9c为图7之结构的实例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10a、 10b为图6之结构的开伞定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4为本技术应用于中棒为直棒的伞具上,包括有伞 骨、中棒1及下巢2,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1,下巢2有一下延段 21,下延段21之外圆与下延段21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22相对偏心 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3与下延段21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 32与下延段21套接,该内圆孔32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穿设的中 孔31也为相应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和旋转件相对偏心错位衔接而使两者内部对应的孔壁相对夹压中棒l,限制滑动而定位下巢,由下 巢支顶伞骨,实现开伞。收伞时,则回转旋转件,使下延段之偏心中孔22和旋转件之偏心中孔31同轴,即可恢复下巢2在中棒上滑动, 实现收伞。图2、 3、 4a、 4b所示,下延段21的外圆设有外螺纹23,旋转件 3之内圆孔32设有内螺纹,由内螺纹与下延段的外螺纹23螺接,从 而实现下延段21和旋转件3相连,且可相对旋转。图4a、 4b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活动套接中棒1时,下延 段21之中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处于同一中轴线,即两孔在一 线上分布,这时,下巢2、下延段21及旋转件3可在中棒1上自由 滑动。图4a、 4b所示,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孔22与旋 转件3之中孔31相对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的孔壁摩擦夹 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滑动,由此也 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外螺纹23与内圆 孔32内的内螺纹提供连接作用,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延段21。图5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连接部分也可以如下设计,下 延段21设有螺纹孔23a,该螺纹孔23a与中孔22连通,两者相对偏 心;旋转件3设有外螺纹段32a螺接于下延段的螺纹孔23a内,外螺 纹段32a之外圆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穿设的中孔31偏心设计。该 结构同样实现旋转件3和下延段21轴向衔接,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 延段21,并提供相对转动之空间。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相对偏心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 的孔壁摩擦夹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 滑动,由此也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附图6~10为本技术应用于中棒为大管在上的两折或多折中 棒的伞具上,包括有伞骨、中棒1及下巢2,下巢2活动套接于中棒 1,下巢2有一下延段21,下延段21之外圆与其供中棒穿设的中孔 22偏心设计; 一活动的旋转件3与下延段21轴向衔接,旋转件3有 一内圆孔32与下延段外圆套接,该内圆孔32与旋转件3之供中棒1 穿设的中孔31也为相应偏心设计。利用下延段21和旋转件相对偏心 错位衔接而使两者内部对应的孔壁相对夹压中棒1,由此定位下巢, 实现开伞。收伞时,回转旋转件,使下延段之偏心中孔22和旋转件 之偏心中孔31同轴,即可恢复下巢2在中棒上滑动,实现收伞。图 7、 8、 9a、 9b、 9c所示,下巢2之下延段21设有挂扣24,挂扣24 为环形,而旋转件3之衔接端设有内扣缘33扣接下延段的挂扣24上, 实现旋转件3与下延段21活动轴向衔接。图10a、 10b所示,下延段21与旋转件3活动套接中棒1时,下 延段21之中孔22与旋转件3之中孔31处于同一中轴线,即两孔在 一线上分布,这时,下巢2、下延段21及旋转件3可在中棒1上自 由滑动。图10a、 10b所示,转动旋转件3,则下延段21之中孔22 与旋转件3之中孔31相对错开,中棒1在两孔内受到相对的孔壁摩 擦夹压,下延段21及旋转件3相对定位在中棒1上,不可滑动,由此也就实现将下巢2定位在中棒1上,配合开伞使用。挂扣24与内 扣缘33提供连接作用,防止旋转件3脱离下延段21,并提供相对转 动之空间。图7所示,旋转件3之内扣缘33系为与旋转件3 —体成型制作, 这时内扣缘33具有涨收之功效,以实现内扣缘33套入下延段21, 而扣接挂扣24;涨收性可为材料本身之特性,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 获得涨收性,如设计剖切槽。图9a所示,旋转件3之内扣缘33设计为一带缺口的环形,利用 缺口实现内扣缘33之涨收功效,以便安装扣接在下延段21的挂扣 24上,该内扣缘33与旋转件3粘连或扣接组合。组合时,先是将内 扣缘33和旋转件3分别套入下延段21,内扣缘33恰好扣在下延段 21的挂扣24上,然后再将内扣缘33和旋转件3粘连或扣接在一起, 即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良的伞具扣伞结构,该结构系采用偏心压锁定位原理,主要包括有伞骨、中棒及下巢,下巢活动套接于中棒,其特征在于:下巢有一下延段,下延段之外圆与下延段内部供中棒穿设的中孔相对偏心设计;一活动的旋转件与下延段轴向衔接,旋转件有一内圆孔与下延段外圆套接,旋转件之内圆孔与旋转件之供中棒穿设的中孔也为相对偏心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苏滨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