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92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包括蓄热烧嘴本体,烧嘴砖,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间通过锥面配合相密封,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通过自身锥面配合结构特性就能实现全密封,而不必在装配过程中额外增加耐火纤维、胶泥等其他密封材料,且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进行装配时定位准确、快速,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效果良好、施工工序简单的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轧钢加热炉主要采用蓄热式燃烧方式,高温加热炉上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之间的密封连接处基本都是采用平面对接或相互套接密封形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安装精度或受热膨胀时,烧嘴本体与烧嘴砖之间很容易发生错位,造成密封效果不好,出现热气外溢、冒火现象,给加热炉的日常维护和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尤其是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密封性能良好的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包括蓄热烧嘴本体,烧嘴砖,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间结合面通过锥面配合相密封。使用锥面配合的形式进行密封,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通过自身锥面配合结构特性就能实现全密封,而不必在装配过程中额外增加耐火纤维、胶泥等其他密封材料,且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进行装配时定位准确、快速,缩短了施工周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锥面配合结构是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的结合面为锥面,而烧嘴砖与蓄热烧嘴本体的结合面是与上述锥面相对应的内锥面。从蓄热烧嘴本体外壳钢板结构布置及现场施工难易程度考虑,蓄热烧嘴本体的结合面设计为锥面,而烧嘴砖结合面设计为与之相应内锥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之间采取过盈配合方式。烧嘴的火焰一段时间是喷向炉膛内的,另一段时间是把炉膛内的烟气吸入烧嘴内,如此循环往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之间采取过盈配合方式,使得两者的结合面件产生摩擦力,使得两者在交变力的作用下不会轻易脱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烧嘴砖或蓄热烧嘴本体相配合锥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密封环的容纳槽,且在容纳槽中安装相应的密封环。配合面处设置的密封环进一步提高了锥面密封的可靠性,且其在受到高温作用时会膨胀增大,密封环对烧嘴砖和蓄热烧嘴本体作用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烧嘴砖和蓄热烧嘴本体结合的牢固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容纳槽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布置。在相配合的锥面上设置多道密封环,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烧嘴砖和蓄热烧嘴本体结合的牢固性及密封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密封环采用自密封石墨环。自密封石墨环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能经受剧烈交变的温度和压力冲击的特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蓄热烧嘴本体或烧嘴砖的相配锥面区域设置有环形槽,用于容纳耐高温密封胶;设置至少一个注胶口与所述环形槽相通。在蓄热烧嘴本体或烧嘴砖的相配锥面区域设置有用于填充高温密封胶的环形槽,提高了两者结合面的密封性,且在两者过盈配合的基础上增加了胶合特征,从而提高了结合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环形槽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布置。在相配合的锥面上设置多道密封胶槽,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烧嘴砖和蓄热烧嘴结合的牢固性及密封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相配合的锥面区域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沟通各环形槽的通道。通过通道将各容胶环形槽进行沟通,在对各环形槽注胶时仅需一个注胶口,大大提高施工的便捷性,且将各环形槽连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烧嘴砖和蓄热烧嘴结合的牢固性及密封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采用相同热膨胀系数材料。采用热膨胀系数相同材料制成的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在高温影响下膨胀率相同,使得两者的膨胀、缩小过程同步,增加了结合的牢固性及密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注胶环形槽通道示意放大图。1-蓄热烧嘴本体;11-蓄热烧嘴本体锥面;2-烧嘴砖;21-烧嘴砖内锥面;3-蓄热烧嘴本体外壳钢板;4-加热炉外壳钢板;5-砌体;6-注胶口;7-容纳槽;8-环形槽;9-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间的密封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分别为:蓄热烧嘴本体1、烧嘴砖2、蓄热烧嘴本体外壳钢板3、加热炉外壳钢板4、砌体5等。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分别设计锥面形式,通过自身锥面配合的结构特性就能实现全密封,而不必在装配过程中额外增加耐火纤维、胶泥等其他密封材料,且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进行装配时定位准确、快速,缩短了施工周期。当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装配完成压紧后,将蓄热烧嘴本体外壳钢板3与加热炉外壳钢板4焊接牢固,然后进行浇筑砌体5工作,注意防止浇筑过程中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蓄热烧嘴本体外壳钢板3结构布置及现场施工难易程度来考虑,蓄热烧嘴本体1的结合面设计为锥面11,而烧嘴砖2结合面设计为与之相应内锥面21。烧嘴的工作机理是这样的:烧嘴火焰一段时间是喷向炉膛内的,另一段时间是把炉膛内的烟气吸入烧嘴内,如此循环往复。为了使得使得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之间在交变力的作用下不轻易脱开,两者采取过盈配合方式,使得两者的结合面件产生静摩擦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在烧嘴砖2或蓄热烧嘴本体1相配合锥面上设置有多道等距布置的用于容纳密封环的容纳槽7。配合面处设置的密封环在受到高温作用时会膨胀增大,密封环对烧嘴砖2和蓄热烧嘴本体1作用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从而增加了两者结合的牢固性。容纳槽7槽深控制在20-30mm,保证密封环安装完成后与配合面基本齐平,槽宽设计参考预安装的密封环具体尺寸,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该密封环优选自密封石墨环,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能经受剧烈交变的温度和压力冲击的特性。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耐高温的其他密封环,优选热膨胀系数大的。图2示出了本技术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注胶环形槽通道示意放大图。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仅在于:蓄热烧嘴本体1与烧嘴砖2配合锥面间的附加密封由密封环形式改为高温密封胶胶封,在两者过盈配合的基础上增加了胶合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结合的可靠性。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蓄热烧嘴本体1或烧嘴砖2的相配锥面的区域开设环形槽8,为了提高密封可靠性,上述环形槽8可以设置为多条,且等距布置,槽深控制在30-40mm,槽宽控制在20-35mm。每条环形槽8至少相应的开设一条与环形槽8相通的注胶口。而后使用注胶枪将高温密封胶注入,确保填实。为了提高施工的便捷性,通过通道将各容胶环形槽8进行沟通,在对各环形槽8注胶时仅需一个注胶口,且将各环形槽8连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烧嘴砖2和蓄热烧嘴本体1结合的牢固性及密封的可靠性。另外,高温气体通过蓄热烧嘴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包括蓄热烧嘴本体,烧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间结合面通过锥面配合相密封;在所述蓄热烧嘴本体或所述烧嘴砖的相配锥面区域设置有环形槽,用于容纳耐高温密封胶;设置至少一个注胶口与所述环形槽相通;所述环形槽数量为多个,且等距布置;在所述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间相配合的锥面区域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沟通所述各环形槽的通道;所述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采用热膨胀系数相同的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烧嘴本体与烧嘴砖间的密封结构,包括蓄热烧嘴本体,烧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烧嘴本体与所述烧嘴砖间结合面通过锥面配合相密封;在所述蓄热烧嘴本体或所述烧嘴砖的相配锥面区域设置有环形槽,用于容纳耐高温密封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青李超冯保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能炉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