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线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779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47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仅主控制单元(20)配备有控制标准车载电子装置(10)的标准处理功能(21)。控制可选车载电子装置(30)或附加功能车载电子装置(40)内部的电气部件的功能分别由设置在第二线束(WH2)或第三线束(WH3)的两端部处的连接器(WH2b、WH2c、WH2d、WH3b、WH3c、WH3d)中的单功能从电子模块(MD(1)至MD(6))实现。由于根据电气部件或要被控制的功能的规格而选择要包含的模块的种类或数量这一特征,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能够以最低可能的部件成本实现附加功能所需的控制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线束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线束结构。
技术介绍
除了直接涉及诸如汽车这样的车辆的行驶的装置之外,各种辅助装置(辅助机器:辅助设备)安装在车辆上。例如,诸如空调、雨刮器、电动车窗、电动座椅、各种照明灯具、门锁装置、座椅加热器和除霜热线这样的电气部件作为辅助设备安装在车辆上。属于辅助设备的各种电气部件中的一些电气部件是安装在所有车辆上的标准电气部件,并且另一些电气部件是根据车辆的类型、等级和目的地以及用户的选择等来确定是否选择性地安装在各个车辆上的可选电气部件。另外,执行在车辆的原始设计时未设想的新功能的电气部件可以附加地安装在车辆上。安装在车辆上的这样的各种电气部件分别需要适当地控制。因此,电子控制单元(ECU)通常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线束与各个电气部件连接。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控制系统中,用于控制标准电子装置的控制器和用于控制可选电子装置的控制器设置在一个电子控制单元内部。另外,电子控制单元与标准电气装置通过线束中包括的标准电路连接,并且电子控制单元与可选电子装置通过线束中包括的可选电路连接。另外,通信连接器设置在可选电路中。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线束结构体中,结合连接器连接至线束的一端,线束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子控制单元,并且标准电路的线束和可选电路的线束连接至结合连接器。另外,内置有CPU和驱动器的通信电路设置在结合连接器中。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线束中,为各个电子装置设置独立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示的车载系统中,分别控制多个电子装置的多个ECU(电子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至不同的连接器。文献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11-93374专利文献2:JP-A-2013-15987专利文献3:JP-A-2014-166019专利文献4:JP-A-2015-5876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在实际的车辆中的属于辅助设备的电气部件之中,一些是标准电气部件并且另一些是可选电气部件。可选电气部件中的一些可选电气部件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另一些可选电气部件不安装在车辆上。因此,控制电气部件的电子控制单元通常仅安装有控制标准电气部件的标准功能,但是仍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的储备。当安装可选电气部件时,控制可选电气部件的功能也安装在于标准功能相同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如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还存在期望将在车辆的设计时未设想到的新功能或新电气部件添加至车载系统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是重新设计添加有控制新的功能或电气部件的特定功能的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B,并且利用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B替换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A。或者,为了控制新的功能或电气部件,添加与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A分离的电子控制单元ECU-C,并且新电气部件经由线束连接至添加的电子控制单元ECU-C。然而,当如图8所示分离的电子控制单元ECU-C添加至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A时,部件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系统昂贵。另外,为了能够仅利用如标准电子控制单元ECU-B这样的一个电子控制单元来应对各种功能的添加,标准电子控制单元需要具有足够的容量储备。这导致成本增加。即,当不连接可选电气部件或不添加功能时,标准电子控制单元具有多于所需的容量。因此,与实际执行的功能相比,标准电子控制单元的部件成本不可避免地昂贵。然而,即使当存在任意新功能或任意新电气部件可能添加至车载系统的可能性时,要添加的功能或电气部件的规格在原始设计中也是未知的。因此,不能优化标准电子控制单元的容量储备。鉴于前述情况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线束结构,其用于根据要添加的功能或要添加的电气部件的规格优化系统配置。问题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线束结构的特征在于以下配置(1)至(5)。(1)一种车辆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线束,该第一线束被配置为将第一电气部件与主控制功能部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气部件装接至车辆,所述主控制功能部控制所述第一电气部件;以及第二线束,该第二线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功能部,其中,所述第二线束具有子控制功能部,该子控制功能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线束的另一端以控制装接至所述车辆的第二电气部件。根据具有前述配置(1)的车辆线束结构,当添加第二电气部件时,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负责第二电气部件的处理。因此,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具有多于必需的容量。另外,能够根据第二电气部件的规格调整子控制功能部的处理容量。因此,能够抑制子控制功能部的部件成本的增加。(2)根据前述配置(1)的车辆线束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线束的所述子控制功能部具有控制均充当所述第二电气部件的多个电气部件中的任意一个电气部件的单功能。根据具有前述配置(2)的车辆线束结构,子控制功能部可以仅具有适用于实际连接的第二电气部件的种类的特定单功能。因此,能够优化子控制功能部的配置,使得能够降低子控制功能部的部件成本。(3)根据前述配置(1)的车辆线束结构,其中,所述子控制功能部具有多个功能,该多个功能控制均充当所述第二电气部件的多个电气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电气部件,并且所述子控制功能部控制连接至所述子控制功能部的所述第二电气部件。根据具有前述配置(3)的车辆线束结构,能够在仅当设置一个子控制功能部时控制多个第二电气部件。因此,能够避免使线束的整体配置或系统的配置复杂化。(4)根据前述配置(1)至(3)的车辆线束结构,其中,设置有均充当所述第二线束的多个线束;并且多个所述第二线束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线束。根据具有前述配置(4)的车辆线束结构,即使当添加任意新的电气部件或功能时,也不需要完全再制造新的线束且利用新线束代替已有线束。能够在第一线束已经布设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将要添加第二线束加装到第一线束。因此,能够显著降低由于系统配置的改变导致的工作负荷或工作成本。(5)根据前述配置(1)至(4)的车辆线束结构,还包括:第三线束,该第三线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线束,其中,所述第三线束具有子控制功能部,该子控制功能部设置于所述第三线束的另一端以控制装接至所述车辆的第三电气部件。根据具有前述配置(5)的车辆线束结构,当添加第三电气部件时,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负责第三电气部件的处理。因此,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具有多于必需的容量。另外,因为能够根据第三电气部件的规格调整子控制功能部的处理容量。因此,能够抑制子控制功能部的部件成本的增加。另外,即使当添加第三电气部件时,也不需要完全再制造新线束并且利用新线束替换已有线束,并且能够在第二线束已经布设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将要添加的第三电气部件加装到第二线束。因此,能够显著降低由于系统配置的改变导致的工作负荷或工作成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线束结构对于根据要添加的任意功能或要添加的任意电气部件的规格优化系统配置方面是有益的。即,当添加第二电气部件时,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负责第二电气部件的处理。因此,主控制功能部不必须具有多于必需的容量。另外,能够根据第二电气部件的规格调整子控制功能部的处理容量。因此,能够抑制子控制功能部的部件成本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线束结构的车载系统的配置实例(1)的框图。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和图2(F)是示出单功能从电子模块的端子规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线束,该第一线束被配置为将第一电气部件与主控制功能部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气部件装接至车辆,所述主控制功能部控制所述第一电气部件;以及第二线束,该第二线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功能部,其中,所述第二线束具有子控制功能部,该子控制功能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束的另一端,以控制装接至所述车辆的第二电气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5 JP 2016-0348201.一种车辆线束结构,包括:第一线束,该第一线束被配置为将第一电气部件与主控制功能部互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气部件装接至车辆,所述主控制功能部控制所述第一电气部件;以及第二线束,该第二线束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控制功能部,其中,所述第二线束具有子控制功能部,该子控制功能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束的另一端,以控制装接至所述车辆的第二电气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线束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线束的所述子控制功能部具有控制均充当所述第二电气部件的多个电气部件中的任意一个电气部件的单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元辰牧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