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30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包括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上线材输送机构,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下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下托料架、下主动轮、下调节从动轮、下支撑从动轮和下拉送带,上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上压料架、上主动轮、上调节从动轮、上支撑从动轮和上拉送带,下托料架的侧面与上压料架的侧面之间装设有升降连接杆,升降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转动连接轴与下托料架和上压料架相铰接,上压料架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实现平行升降。其改变了传统机器直上直下的升降方式,使机器一体化,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时能够自动产生下压力,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大幅缩小体积,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线材拉线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电缆、光缆、钢绞线等线材布放施工中,通常采用人工牵引线材将其展开成直线,以便测量和切割,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和容易导致工人手部受伤等缺点,因此,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线缆牵引机,该线缆牵引机设有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与下线材输送机构配合送料的上线材输送机构,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其中,上线材输送机构是采用直上直下的升降方式调节与下线材输送机构之间的间距,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运行不稳定,运行时无法自动产生下压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时能够自动产生下压力、可提高工作效率的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包括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与下线材输送机构配合送料的上线材输送机构,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下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下托料架、下主动轮、下调节从动轮、下支撑从动轮和下拉送带,所述下主动轮、下调节从动轮、下支撑从动轮分别装设在下托料架的内部,所述下支撑从动轮位于下主动轮与下调节从动轮之间,所述下拉送带套装在下主动轮、下调节从动轮和下支撑从动轮上,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上压料架、上主动轮、上调节从动轮、上支撑从动轮和上拉送带,所述上主动轮、上调节从动轮、上支撑从动轮分别装设在上压料架的内部,所述上支撑从动轮位于上主动轮与上调节从动轮之间,所述上拉送带套装在上主动轮、上调节从动轮和上支撑从动轮上,所述下托料架的侧面与上压料架的侧面之间装设有至少一根升降连接杆,所述升降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转动连接轴与下托料架和上压料架相铰接,所述上压料架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实现平行升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托料架的侧面与上压料架的侧面之间装设有拉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连接杆设置有两根,两根升降连接杆相对平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调节从动轮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横向移动,所述下托料架的侧面设有用于对下调节从动轮的轮轴进行限位的下拉送带松紧调节装置,所述上调节从动轮能够相对于上压料架横向移动,所述上压料架的侧面设有用于对上调节从动轮的轮轴进行限位的上拉送带松紧调节装置。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拉送带和上拉送带分别设有线材定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上线材输送机构能够在升降连接杆的作用下与下托料架实现平行升降,其改变了传统机器直上直下的升降方式,使机器一体化,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时能够自动产生下压力,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可大幅缩小体积,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的侧视图(下降时);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的侧视图(上升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包括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与下线材输送机构配合送料的上线材输送机构,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下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下托料架2、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和下拉送带6,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分别装设在下托料架2的内部,下支撑从动轮5位于下主动轮3与下调节从动轮4之间,下拉送带6套装在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和下支撑从动轮5上,下拉送带6上设有一圈线材定位槽13。如图2所示,上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上压料架7、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和上拉送带11,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分别装设在上压料架7的内部,上支撑从动轮10位于上主动轮8与上调节从动轮9之间,上拉送带11套装在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和上支撑从动轮10上,上拉送带11上也设有一圈线材定位槽13。具体安装时,下主动轮3和上主动轮8可以通过传动组件与电机传动连接,由电机驱使下主动轮3带动下拉送带6转动和驱使上主动轮8带动上拉送带11转动,在下拉送带6和上拉送带11的共同作用下,线材40能够快速推进、展开。其中,该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组、皮带轮+皮带、链轮+链条等组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传动组件,只要能够带动下主动轮3和上主动轮8转动即可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下托料架2的侧面与上压料架7的侧面之间装设有至少一根升降连接杆27(如两根),升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转动连接轴33与下托料架2和上压料架7相铰接,如图3和图4所示,上压料架7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2实现平行升降,操作时,用户只需要往一端拉动上压料架7,在升降连接杆27的作用下,上压料架7上的上拉送带11即可往一端方向平行上升,远离下拉送带6,此时可放置线材或更换线材,反之,上压料架7上的上拉送带11也可以平行下降,与下拉送带6配合压紧线材以进行送料作业。较佳的,下托料架2的侧面与上压料架7的侧面之间也可以装设有拉簧,其可增加下压力,有利于上压料架7的平行升降。为了便于调节拉送带的松紧度,下调节从动轮4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2横向移动,下托料架2的侧面设有用于对下调节从动轮4的轮轴进行限位的下拉送带松紧调节装置28,上调节从动轮9能够相对于上压料架7横向移动,上压料架7的侧面设有用于对上调节从动轮9的轮轴进行限位的上拉送带松紧调节装置29。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采用平行升降结构替代传统机器直上直上的结构,使机器一体化,运行更加稳定;2、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时能自动产生下压力(自重),设计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3、可大幅缩小体积,提高了实用性。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包括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与下线材输送机构配合送料的上线材输送机构,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下托料架(2)、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和下拉送带(6),所述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分别装设在下托料架(2)的内部,所述下支撑从动轮(5)位于下主动轮(3)与下调节从动轮(4)之间,所述下拉送带(6)套装在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和下支撑从动轮(5)上,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上压料架(7)、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和上拉送带(11),所述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分别装设在上压料架(7)的内部,所述上支撑从动轮(10)位于上主动轮(8)与上调节从动轮(9)之间,所述上拉送带(11)套装在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和上支撑从动轮(10)上,所述下托料架(2)的侧面与上压料架(7)的侧面之间装设有至少一根升降连接杆(27),所述升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转动连接轴(33)与下托料架(2)和上压料架(7)相铰接,所述上压料架(7)能够相对于下托料架(2)实现平行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牵引机的平行升降结构,包括下线材输送机构和与下线材输送机构配合送料的上线材输送机构,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位于下线材输送机构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下托料架(2)、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和下拉送带(6),所述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下支撑从动轮(5)分别装设在下托料架(2)的内部,所述下支撑从动轮(5)位于下主动轮(3)与下调节从动轮(4)之间,所述下拉送带(6)套装在下主动轮(3)、下调节从动轮(4)和下支撑从动轮(5)上,所述上线材输送机构包括上压料架(7)、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和上拉送带(11),所述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上支撑从动轮(10)分别装设在上压料架(7)的内部,所述上支撑从动轮(10)位于上主动轮(8)与上调节从动轮(9)之间,所述上拉送带(11)套装在上主动轮(8)、上调节从动轮(9)和上支撑从动轮(10)上,所述下托料架(2)的侧面与上压料架(7)的侧面之间装设有至少一根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青辛芳明蔡玉怡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谨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