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磨砂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66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光磨砂织带,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外侧套设有夜光磨砂层,所述夜光磨砂层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耐磨层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与多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竹炭纤维杆,竹炭纤维杆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板,竹炭纤维板缝制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竹炭纤维杆的另一侧接触有绞丝,且竹炭纤维杆的另外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小夜光磨砂层受压变形的幅度,提高了夜光磨砂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Noctilucent abrasive ribb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ctilucent grinding ribbon, which comprises a wear-resistant layer,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noctilucent grinding layer, the outer side of the noctilucent grind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grooves, the outer side of the wear-resistant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grooves, and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grooves correspond to the plurality of first grooves one by one A bamboo charcoal fiber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groove, one side of the bamboo charcoal fiber rod extends to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groov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mboo charcoal fiber board. The bamboo charcoal fiber board is sewn in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groov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bamboo charcoal fiber rod is conta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 groove respectively. The two sides of the second sides of the groove are connected by sliding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reducing th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amplitude of the noctilucent grinding layer, improvi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noctilucent grinding layer, and being beneficial to people's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夜光磨砂织带
本技术涉及织带
,尤其涉及一种夜光磨砂织带。
技术介绍
一般市面上具有夜光效果的织带产品,如背包中的背带、或皮带、反光带等,这些织带上大都会通过网印、粘贴、或车缝等方式将具有夜光效果的夜光反光条固定在织带上,且这些织带大都不便于对夜光反光条进行缓冲,当夜光反光条受压过度而变形时,将影响夜光反光条的夜光效果,且会降低夜光反光条的使用寿命,影响了人们的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夜光磨砂织带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夜光磨砂织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夜光磨砂织带,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外侧套设有夜光磨砂层,所述夜光磨砂层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耐磨层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第二凹槽与多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竹炭纤维杆,竹炭纤维杆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板,竹炭纤维板缝制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竹炭纤维杆的另一侧接触有绞丝,且竹炭纤维杆的另外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均设有开设在夜光磨砂层上的定位腔,所述绞丝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定位腔并连接有定位布条,所述定位布条缝制在对应的定位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竹炭纤维滑柱,所述竹炭纤维滑柱的外侧与对应的绞丝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滑孔,多个第一滑孔与多个连接槽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滑孔与对应的连接槽相连通,所述绞丝与对应的第一滑孔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夜光磨砂层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滑孔,多个第二滑孔与多个定位腔一一对应,第二滑孔与对应的定位腔相连通,所述绞丝与对应的第二滑孔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上设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内缝制有支撑层。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杆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八到十二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耐磨层、夜光磨砂层、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竹炭纤维板、竹炭纤维杆和绞丝相配合,当夜光磨砂层受到挤压时,竹炭纤维板对竹炭纤维杆进行推动,使得竹炭纤维杆向靠近支撑层的方向进行移动,竹炭纤维杆能够对绞丝进行挤压;(2)、通过连接槽、定位腔、定位布条、竹炭纤维滑柱、支撑腔、支撑层、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相配合,绞丝在对应的竹炭纤维滑柱的外侧进行滑动,绞丝在对应的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内进行滑动,且拉丝对定位布条进行拉动,使得定位布条对夜光磨砂层进行拉动,使得夜光磨砂层紧密的贴合在耐磨层上,且定位布条的反作用力对拉丝进行拉动,形成缓冲力,拉丝对竹炭纤维杆进行拉动,减缓竹炭纤维杆向支撑层移动的趋势,防止夜光磨砂层受压变形,从而提高了夜光磨砂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小夜光磨砂层受压变形的幅度,提高了夜光磨砂层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夜光磨砂织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夜光磨砂织带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夜光磨砂织带的竹炭纤维板和竹炭纤维杆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耐磨层、2夜光磨砂层、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竹炭纤维板、6竹炭纤维杆、7连接槽、8绞丝、9定位腔、10定位布条、11竹炭纤维滑柱、12支撑腔、13支撑层、14第一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夜光磨砂织带,包括耐磨层1,耐磨层1的外侧套设有夜光磨砂层2,夜光磨砂层2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耐磨层1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4,多个第二凹槽4与多个第一凹槽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凹槽4内设有竹炭纤维杆6,竹炭纤维杆6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并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板5,竹炭纤维板5缝制在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竹炭纤维杆6的另一侧接触有绞丝8,且竹炭纤维杆6的另外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7,第一凹槽3的两侧均设有开设在夜光磨砂层2上的定位腔9,绞丝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定位腔9并连接有定位布条10,定位布条10缝制在对应的定位腔9内,通过耐磨层1、夜光磨砂层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竹炭纤维板5、竹炭纤维杆6和绞丝8相配合,当夜光磨砂层2受到挤压时,竹炭纤维板5对竹炭纤维杆6进行推动,使得竹炭纤维杆6向靠近支撑层13的方向进行移动,竹炭纤维杆6能够对绞丝8进行挤压;通过连接槽7、定位腔9、定位布条10、竹炭纤维滑柱11、支撑腔12、支撑层13、第一滑孔14和第二滑孔相配合,绞丝8在对应的竹炭纤维滑柱11的外侧进行滑动,绞丝8在对应的第一滑孔14和第二滑孔内进行滑动,且拉丝8对定位布条10进行拉动,使得定位布条10对夜光磨砂层2进行拉动,使得夜光磨砂层2紧密的贴合在耐磨层1上,且定位布条10的反作用力对拉丝8进行拉动,形成缓冲力,拉丝8对竹炭纤维杆6进行拉动,减缓竹炭纤维杆6向支撑层13移动的趋势,防止夜光磨砂层2受压变形,从而提高了夜光磨砂层2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小夜光磨砂层2受压变形的幅度,提高了夜光磨砂层2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本技术中,连接槽7的两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竹炭纤维滑柱11,竹炭纤维滑柱11的外侧与对应的绞丝8滑动连接,耐磨层1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滑孔14,多个第一滑孔14与多个连接槽7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滑孔14与对应的连接槽7相连通,绞丝8与对应的第一滑孔14滑动连接,夜光磨砂层2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滑孔,多个第二滑孔与多个定位腔9一一对应,第二滑孔与对应的定位腔9相连通,绞丝8与对应的第二滑孔滑动连接,耐磨层1上设有支撑腔12,支撑腔12内缝制有支撑层13,竹炭纤维杆6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凹槽3的数量为八到十二个,通过耐磨层1、夜光磨砂层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竹炭纤维板5、竹炭纤维杆6和绞丝8相配合,当夜光磨砂层2受到挤压时,竹炭纤维板5对竹炭纤维杆6进行推动,使得竹炭纤维杆6向靠近支撑层13的方向进行移动,竹炭纤维杆6能够对绞丝8进行挤压;通过连接槽7、定位腔9、定位布条10、竹炭纤维滑柱11、支撑腔12、支撑层13、第一滑孔14和第二滑孔相配合,绞丝8在对应的竹炭纤维滑柱11的外侧进行滑动,绞丝8在对应的第一滑孔14和第二滑孔内进行滑动,且拉丝8对定位布条10进行拉动,使得定位布条10对夜光磨砂层2进行拉动,使得夜光磨砂层2紧密的贴合在耐磨层1上,且定位布条10的反作用力对拉丝8进行拉动,形成缓冲力,拉丝8对竹炭纤维杆6进行拉动,减缓竹炭纤维杆6向支撑层13移动的趋势,防止夜光磨砂层2受压变形,从而提高了夜光磨砂层2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小夜光磨砂层2受压变形的幅度,提高了夜光磨砂层2的使用寿命,有利于人们的使用。工作原理:使用中,当夜光磨砂层2受到挤压时,竹炭纤维板5对竹炭纤维杆6进行推动,使得竹炭纤维杆6向靠近支撑层13的方向进行移动,竹炭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夜光磨砂织带,包括耐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的外侧套设有夜光磨砂层(2),所述夜光磨砂层(2)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所述耐磨层(1)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4),多个第二凹槽(4)与多个第一凹槽(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4)内设有竹炭纤维杆(6),竹炭纤维杆(6)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并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板(5),竹炭纤维板(5)缝制在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所述竹炭纤维杆(6)的另一侧接触有绞丝(8),且竹炭纤维杆(6)的另外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7),所述第一凹槽(3)的两侧均设有开设在夜光磨砂层(2)上的定位腔(9),所述绞丝(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定位腔(9)并连接有定位布条(10),所述定位布条(10)缝制在对应的定位腔(9)内。

【技术特征摘要】
1.夜光磨砂织带,包括耐磨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1)的外侧套设有夜光磨砂层(2),所述夜光磨砂层(2)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所述耐磨层(1)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凹槽(4),多个第二凹槽(4)与多个第一凹槽(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4)内设有竹炭纤维杆(6),竹炭纤维杆(6)的一侧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并固定连接有竹炭纤维板(5),竹炭纤维板(5)缝制在对应的第一凹槽(3)内,所述竹炭纤维杆(6)的另一侧接触有绞丝(8),且竹炭纤维杆(6)的另外两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7),所述第一凹槽(3)的两侧均设有开设在夜光磨砂层(2)上的定位腔(9),所述绞丝(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定位腔(9)并连接有定位布条(10),所述定位布条(10)缝制在对应的定位腔(9)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光磨砂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7)的两侧内壁上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百事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