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668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马达由于配流部分高低压腔的密封间隙会因轴受到径向力作用而扩大,所以内部泄漏大,并随着轴的磨损而增大的技术缺点。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包括输出轴、壳体、传动销、配油套、联接轴、定子、转子等。优点,本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将输出轴和配流轴(配流套)分开,并通过轴向传动销连接。这样,配油套在壳体内转动时不受径向力的影响,配油套磨损量大大减小,可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和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
技术介绍
轴配流摆线马达的典型结构如图1和2所示。它主要由定子1-13、摆线转子1-14、花键轴1-8、输出轴1-7和壳体1-6等组成。图1中标注的1-1,1-2,1-3、密封,1-4、前盖,1-5、止推环,1-6,壳体,1-7、配流轴(输出轴),1-8、花键轴,1-9、止推轴承,1-10、辅助配流板,1-11、限制板,1-12、后盖,1-13,定子,1-14、摆线转子。该马达的运动原理如图3所示,它属于K-H-V型的行星传动。图1中的定子为中心轮b,摆线转子为行星轮a,花键轴为W构件,摆线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相当于系杆H的回转半径,输出轴为V构件。在一般的K-H-V行星传动中,行星轮a在中心轮b中作行星运动的动力是靠系杆H传入的,但在摆线液压马达的传动中,系杆H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靠油泵供给压力油,通过配油系统来提供动力,使摆线转子在定子中作行星运动。该马达的配油原理如图4所示,转子和定子啮合时共形成7个密封腔,当转子相对定子中心公转一转时,转子自身在相反方向上自转1/6转,马达内7个密封腔分别完成从低压-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3),在机壳(3)前部插入输出轴(1)且输出轴(1)与机壳(3)内壁之间设置轴承组(B3),轴承组(B3)一端的内圈和外圈分别通过输出轴轴肩和机壳内壁进行定位;机壳(3)前端设置前盖(2)且前盖(2)顶住轴承组另一端的外圈,轴承组另一端的内圈通过卡合在输出轴(1)上的轴用挡圈(19)定位;前盖(2)上设置有与输出轴(1)相匹配的轴用密封圈(20);在机壳(3)后部插入联接轴(5)且联接轴(5)前端插入输出轴(1)内并通过前挡块(18)定位,在联接轴(5)与机壳(3)内壁之间设置配油套(7)且配油套(7)前端顶住输出轴(1),配油套(7)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轴配流摆线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3),在机壳(3)前部插入输出轴(1)且输出轴(1)与机壳(3)内壁之间设置轴承组(B3),轴承组(B3)一端的内圈和外圈分别通过输出轴轴肩和机壳内壁进行定位;机壳(3)前端设置前盖(2)且前盖(2)顶住轴承组另一端的外圈,轴承组另一端的内圈通过卡合在输出轴(1)上的轴用挡圈(19)定位;前盖(2)上设置有与输出轴(1)相匹配的轴用密封圈(20);在机壳(3)后部插入联接轴(5)且联接轴(5)前端插入输出轴(1)内并通过前挡块(18)定位,在联接轴(5)与机壳(3)内壁之间设置配油套(7)且配油套(7)前端顶住输出轴(1),配油套(7)与输出轴(1)通过传动销(6)相连,传动销(6)设置配油套(7)与输出轴(1)接触处并同时位于配油套(7)与输出轴(1)内;在机壳(3)尾端端部通过过渡盘(9)设置定子(10),在定子(10)内部通过针轮(12)设置转子(11),在定子(10)的外侧端部设置后盖(14),在后盖(14)上通过螺栓(B5)将后盖(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