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64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59
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内腔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内腔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混合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体中的第一混合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混合管内的多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还包括旋流部以及延伸入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延伸部。所述旋流部包括若干旋流翅片。所述延伸部设有分布在其周壁上的若干第一开孔。所述多孔管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中。如此设置,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抗结晶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后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排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气(NH3)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如果为了满足排放性能而增加尿素喷射量则易造成氨泄漏污染。同时尿素液滴在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壁面时容易沉积,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排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提高氨气分子的混合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尿素利用率,降低尿素喷射量从而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氨气分子混合均匀性的排气后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动机的排气与尿素液滴混合均匀的排气后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出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的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出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的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混合装置内喷射尿素液滴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腔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内腔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混合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体中的第一混合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混合管内的多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还包括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排气出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的混合腔组件,所述混合腔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混合装置内喷射尿素液滴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腔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内腔体中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混合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体中的第一混合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混合管内的多孔管,所述第一混合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旋流部以及延伸入所述第二腔体中的延伸部,所述旋流部包括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旋流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旋流翅片的开槽;所述延伸部设有分布在其周壁上的若干第一开孔;所述多孔管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百战李伟吕春虎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