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63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主体内部设有车行通道,车行通道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与主体的内壁固定;车行通道包括现浇层、预制层和承载结构叠合呈叠合结构;承载结构与车行通道固定结构连接;承载结构底部有预制层,预制层上设有现浇层与主体内壁形成密封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预制层作为现浇层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层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结合形成密封,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隧道或廊道的车行道建造
,特别涉及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大断面单层盾构法道路隧道(或廊道)的车行通道通常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形式:1、中间预制“口”型件,并且在两侧现浇车道板的结构形式;2、中间预制“口”型件,并且在两侧预制板的简支结构形式。对于第1种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中间预制“口”型件,并且在两侧现浇板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在施工中,需要在“口”型件两侧狭小的弧面空间内进行支模、拆模工作,施工周期长,同时耗费大量的模板材料。对于第2种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中间预制“口”型件,并且两侧预制板结构存在如下问题:车道板接头多接缝处理繁琐、车道结构整体性差、预制板纵向连接刚度小而引起路面开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车行通道结构进行改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实现的目的之一是结合两种现有结构的优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车行通道,所述车行通道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以及“口”形结构固定。其中,所述车行通道包括现浇层、预制层和承载结构叠合呈叠合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连接;所述承载结构底部有所述预制层,所述预制层上设有所述现浇层与所述主体内壁形成密封内腔。优选的,所述预制层包括内部的预制芯材和覆盖于所述预制芯材外的覆盖层,所述预制芯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成形,所述覆盖层采用高铝水泥和蒸压技术形成耐火保护层。优选的,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为沿所述主体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侧壁以及所述“口”形结构的若干牛腿结构。优选的,所述承载结构为沿所述主体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侧壁的若干桁架结构和/或若干外翻梁。更优选的,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是结构与所述承载结构相同的板状结构,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一端与所述承载结构连接形成夹角呈120至150度夹角,另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侧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预制层作为现浇层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层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结合形成密封,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行通道位于主体内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承载结构为桁架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承载结构为外翻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车行通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1,主体1内部设有车行通道2,车行通道2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与主体1的内壁以及“口”形结构11固定。其中,车行通道2包括现浇层21、预制层22和承载结构23叠合呈叠合结构;承载结构23与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连接;承载结构23底部有预制层22,预制层22上设有现浇层21与主体1内壁形成密封内腔。本技术的原理在于,籍由将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进行结合,将车行通道2中的预制层22作为现浇层21的一部分模板使用,且将现浇层21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1结合形成密封,在施工中即不需要绑扎钢筋、设置大量模板台车,又能够妥善解决预制结构与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之间的密封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制层22包括内部的预制芯材和覆盖于预制芯材外的覆盖层,预制芯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成形,覆盖层采用高铝水泥和蒸压技术形成耐火保护层。如图3和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为沿主体长度方向设置于主体1侧壁以及所述“口”形结构11的若干牛腿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承载结构23为沿主体长度方向设置于主体侧壁的若干桁架结构和/或若干外翻梁。如图5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是结构与承载结构23相同的板状结构,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一端与承载结构23连接形成夹角呈120至150度夹角,另一端与主体1的侧壁连接。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车行通道(2),所述车行通道(2)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与所述主体(1)的内壁以及“口”形结构(1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包括现浇层(21)、预制层(22)和承载结构(23)叠合呈叠合结构;所述承载结构(23)与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连接;所述承载结构(23)底部有所述预制层(22),所述预制层(22)上设有所述现浇层(21)与所述主体(1)内壁形成密封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包括地下隧道或廊道的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车行通道(2),所述车行通道(2)籍由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与所述主体(1)的内壁以及“口”形结构(1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通道(2)包括现浇层(21)、预制层(22)和承载结构(23)叠合呈叠合结构;所述承载结构(23)与所述车行通道固定结构(3)连接;所述承载结构(23)底部有所述预制层(22),所述预制层(22)上设有所述现浇层(21)与所述主体(1)内壁形成密封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车行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层(22)包括内部的预制芯材和覆盖于所述预制芯材外的覆盖层,所述预制芯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成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波姜弘包鹤立宁佐利吴晓庚李磊何人甘文爽王创李志宏楚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