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774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沉井井壁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井壁节段;每一井壁节段均包括两侧侧壁和顶部的顶板;每一侧壁均设有多个贯穿相应的井壁节段两端端面的泥浆导引孔;两个相邻的井壁节段的侧壁和顶板之间均通过相匹配的凹接头和凸接头拼接。施工时,在侧壁的下端均设有沉井滑动支座,在土体对应每一侧壁的位置设置地槽,并在地槽设置能够滑动沉井滑动支座的轨道槽,每一井壁节段均通过轨道槽滑移至所需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取消了反力地锚桩的布设,另一方避免了设置连续沉井的连接段,简化了连续沉井的施工步骤,有利于该工法的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沉井建造,特别涉及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地下结构多采用明挖法建设,其需设置较多的临时性结构,无论是建造成本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比较大。

2、而连续沉井法采用多个沉井连接形成地下结构,具有整体性好、预制率高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船闸等工程。

3、在连续沉井技术中,相邻沉井平面位置的控制是该工法的关键技术。目前连续沉井下沉,多采用结合锚桩的压入式下沉工艺,控制难度高、精度误差大。为此,需在相邻沉井间预留数米的间隙,该间隙仍需采用明挖工艺进行开挖,仍存在支护与加固等临时工程,总体工序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4、因此,如何消除沉井之间连接构造,简化连续沉井的施工步骤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既能够取消反力地锚桩的布设,又能够避免设置连续沉井的连接段,简化连续沉井的施工步骤,更有利推广实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包括位于沉井两端的封堵地连墙,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封堵地连墙之间的沉井井壁。

3、其中,所述沉井井壁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井壁节段;

4、每一所述井壁节段均为横截面呈“冂”形的条状结构,均包括两侧侧壁和顶部的顶板;

5、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多个贯穿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两端端面的泥浆导引孔;

6、两个相邻的所述井壁节段的所述侧壁及所述顶板之间均通过相匹配的凹接头和凸接头拼接;

7、两个所述封堵地连墙对应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的所述顶板和所述侧壁的位置均设有所述凹接头,通过相应的所述凹接头与相应的所述顶板的所述凸接头拼接。

8、优选的,每一对所述凹接头和相应的所述凸接头之间均设有遇水膨胀防水条。

9、优选的,每一所述井壁节段均为预制件;

10、每一所述井壁节段在预制时即预埋沿深度方向贯穿的遇水膨胀防水条。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步骤1、预制所有井壁节段,并在每一所述井壁节段的侧壁的下端均设有沉井滑动支座;

13、步骤2、对需要建设沉井的范围的土体进行放坡开挖,深度至每一所述井壁节段的顶板的下方;

14、步骤3、利用成槽设备在所述土体对应每一所述侧壁的位置进行开槽,形成两条平行且分别与沉井井壁的侧壁匹配的预成槽;每一所述预成槽的宽度均大于相应的所述侧壁的厚度;

15、步骤4、从两条所述地槽的一端向地面继续开槽,形成逐渐抬升至地面的倾斜槽;每一所述倾斜槽的宽度均大于相应的所述侧壁的厚度;

16、步骤5、在两条所述预成槽和相应的所述倾斜槽内敷设轨道槽;每一所述轨道槽均与所述沉井滑动支座相匹配;

17、步骤6、将每一所述井壁节段嵌入到相应的所述轨道槽,再利用工程起重机械辅助每一所述井壁节段进入相应的所述倾斜槽;之后每一所述井壁节段均利用其重力向下滑动;

18、在每一所述井壁节段滑动时,均通过相应的所述侧壁的若干泥浆导引孔排水/浆孔;

19、步骤7、在完成一个所述井壁节段后,重复执行步骤6将后一个所述井壁节段就位,并且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井壁节段的顶板及侧壁均通过相应的凹接头和相应的凸接头进行拼接;

20、步骤8、在每一封堵地连墙的位置均采用成槽设备形成与相应的所述封堵地连墙匹配的沟槽,然后在所述沟槽下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封堵地连墙;

21、步骤9、从带有预留孔的所述井壁节段开始向下挖去土体,并吊入挖掘设备进行水下开挖至沉井所需深度,然后在所述沉井的底部浇筑水下封底混凝土;

22、步骤10、封闭所述预留孔后,覆土回填。

23、优选的,每一所述轨道槽的横断面均呈c字型,均能将相应的所述沉井滑动支座包裹嵌入,并限制相应所述沉井滑动支座在仅单方向移动。

24、优选的,在步骤6中,若任一所述井壁节段在利用其重力向下滑动时遇到下滑力不足,则采用地上机械辅助,将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拖拽至相应位置。

25、优选的,在步骤7中,每一对所述凹接头和所述凸接头进行拼接时均挤压相应位置的遇水膨胀防水条。

26、优选的,在步骤7中,在步骤8完成所述封堵地连墙后,在每一所述封堵地连墙与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之间均采用高压旋喷桩,对接缝外侧进行加固止水。

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8、本专利技术将沉井的侧壁和顶板分成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井壁节段,再通过在平行的预成槽内铺设的轨道槽和井壁节段侧壁下端的沉井滑动支座,将每一井壁节段依次滑入指定位置,依次拼接形成地下结构,一方面取消了反力地锚桩的布设,另一方避免了设置连续沉井的连接段,简化了连续沉井的施工步骤,有利于该工法的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2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包括位于沉井两端的封堵地连墙(9),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封堵地连墙(9)之间的沉井井壁(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对所述凹接头(7)和相应的所述凸接头(8)之间均设有遇水膨胀防水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井壁节段(3)均为预制件;

4.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轨道槽(6)的横断面均呈C字型,均能将相应的所述沉井滑动支座(5)包裹嵌入,并限制相应所述沉井滑动支座(5)在仅单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若任一所述井壁节段(3)在利用其重力向下滑动时遇到下滑力不足,则采用地上机械辅助,将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3)拖拽至相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每一对所述凹接头(7)和所述凸接头(8)进行拼接时均挤压相应位置的遇水膨胀防水条(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在步骤8完成所述封堵地连墙(9)后,在每一所述封堵地连墙(9)与相应的所述井壁节段(3)之间均采用高压旋喷桩(10),对接缝外侧进行加固止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包括位于沉井两端的封堵地连墙(9),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封堵地连墙(9)之间的沉井井壁(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对所述凹接头(7)和相应的所述凸接头(8)之间均设有遇水膨胀防水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井壁节段(3)均为预制件;

4.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入式连续沉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轨道槽(6)的横断面均呈c字型,均能将相应的所述沉井滑动支座(5)包裹嵌入,并限制相应所述沉井滑动支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栾志刚陈加核郭易木姚幸张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