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42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型井盖,所述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井座、第一盖体、第二盖体、防尘透气预埋件。量油过程中,由于多孔井盖体大而笨重,不易开启,工人们可以根据井内油罐上量油孔的位置单独打开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进行量油作业,省时省力。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包括预埋件本体、底盖、压盖和开启口盖,所述预埋件本体为中空结构,且在所述压盖侧壁设置透气孔,在所述开启口盖上设置开启口,使井体内外气压平衡,同时,压盖可有效阻挡尘土或杂物坠入井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型井盖
本技术涉及油罐井的基础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型井盖。
技术介绍
设置在加油站油罐井井口的承重井盖可对井内的油罐进行保护,但是,现有的井盖往往比较沉重、不易打开,所以,工人在进行量油作业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极低。另外,现有的井盖往往需要设置开启口,用于井盖开启以及平衡井内外气压,但尘土或杂物往往会通过开启口落入油罐井内,对井内的油罐造成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路过的司机不慎将烟头丢入开启口内,将会引发爆炸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井盖,用以解决现有井盖在量油作业时开启不便、费时费力、无法阻挡尘土或杂物坠入井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井座、第一盖体、第二盖体、防尘透气预埋件;所述多孔井盖体嵌置在所述井座内,所述多孔井盖体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多孔井盖体的直径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均设置有开启孔,便于对应打开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设置在所述开启孔内;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包括预埋件本体、底盖、压盖和开启口盖,所述预埋件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底部,在所述底盖中心设置底盖通孔,所述压盖扣接在所述底盖顶部且所述压盖的下部嵌置于所述底盖通孔内,所述压盖的顶面高于所述底盖的顶面,在所述压盖的侧壁设置透气孔,所述开启口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顶部,在所述开启口盖上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开启口。优选地,所述多孔井盖体的外径为900mm,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径均为300mm-400mm。优选地,所述组合型井盖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多孔井盖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井座的内侧壁之间。优选地,在所述底盖的顶部设置环状凸起,所述凸起的内侧面与所述压盖的外侧面贴合。优选地,所述井座包括支撑部和施工基准部,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施工基准部的内圈,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沿其周向设置凹齿,在所述多孔井盖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支撑部接触的部位设置凸齿,所述凸齿与所述凹齿的尺寸及数量相匹配。优选地,所述组合型井盖还包括若干手抬孔,所述手抬孔设置在所述施工基准部外圈的侧壁下方,若干所述手抬孔沿所述施工基准部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组合型井盖还包括防滑花纹,所述防滑花纹设置在所述多孔井盖体的顶面上。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所述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井座、第一盖体、第二盖体、防尘透气预埋件。量油过程中,由于多孔井盖体大而笨重,不易开启,工人们可以根据井内油罐上量油孔的位置单独打开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进行量油作业,省时省力。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包括预埋件本体、底盖、压盖和开启口盖,所述预埋件本体为中空结构,且在所述压盖侧壁设置透气孔,在所述开启口盖上设置开启口,使井体内外气流互通、气压平衡,同时,压盖可有效阻挡尘土或杂物坠入井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防尘透气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防尘透气预埋件的纵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多孔井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多孔井盖体、11凸齿、2-井座、21支撑部、211凹齿、22施工基准部、221手抬孔、3-第一盖体、4-第二盖体、5-防尘透气预埋件、51-预埋件本体、52-底盖、521-底盖通孔、522-凸起、53-压盖、531-透气孔、54-开启口盖、541-开启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1、井座2、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4、防尘透气预埋件5。其中,多孔井盖体1嵌置在井座2内,多孔井盖体1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未图示)和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圆心位于多孔井盖体1的直径上,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多孔井盖体1、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4均设置有开启孔(未图示),便于启盖工具穿入以打开井盖,防尘透气预埋件5设置在开启孔内。量油过程中,由于多孔井盖体1大而笨重,不易开启,工人们可以根据井内油罐上量油孔的位置单独打开第一盖体3或第二盖体4,如果第一盖体3距离量油孔较近则单独打开第一盖体3,如果第二盖体4距离量油孔较近则单独打第二盖体4,进行量油作业,省时省力。参见图2、图3,防尘透气预埋件5包括预埋件本体51、底盖52、压盖53和开启口盖54,预埋件本体51为中空结构,底盖52设置在预埋件本体51的内侧底部,在底盖52的中心设置底盖通孔521,压盖53扣接在底盖52顶部且位于底盖通孔521的上方,压盖53的顶面高于底盖52顶面,在压盖53的侧壁设置透气孔531,开启口盖54设置在预埋件本体51的内侧顶部,在开启口盖54上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开启口541,实现了井体内外的气流互通、气压平衡,同时,压盖53可有效阻挡尘土或杂物坠入井内。在底盖52的顶部设置环状凸起522,凸起522的内侧面与压盖53的外侧面贴合,从而对压盖53进行固定。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孔井盖体1的外径为900mm,第一盖体3的外径为300mm或400mm,第二盖体4与第一盖体3的外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多孔井盖体1、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的外径不局限于此,不对本技术形成限定。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井座2包括支撑部21和施工基准部22,支撑部21设置在施工基准部22的内圈,在支撑部21的顶面沿其周向设置凹齿211,在多孔井盖体1的底面且与支撑部21接触的部位设置凸齿11,凸齿11与凹齿211的尺寸及数量相匹配。在施工基准部22外圈的侧壁下方设置手抬孔221,若干手抬孔221沿施工基准部2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井盖的多孔井盖体与井座配合牢固、抬卸方便。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井盖还包括密封圈和防滑花纹。密封圈设置在设置在多孔井盖体的外侧壁与井座的内侧壁之间,加强了井盖的密封性,使井盖的防水性加强。防滑花纹设置在所述多孔井盖体的顶面上,防止车辆或行人经过井盖时打滑。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井座、第一盖体、第二盖体、防尘透气预埋件;所述多孔井盖体嵌置在所述井座内,所述多孔井盖体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多孔井盖体的直径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均设置有开启孔,便于对应打开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设置在所述开启孔内;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包括预埋件本体、底盖、压盖和开启口盖,所述预埋件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底部,在所述底盖中心设置底盖通孔,所述压盖扣接在所述底盖顶部且所述压盖的下部嵌置于所述底盖通孔内,所述压盖的顶面高于所述底盖的顶面,在所述压盖的侧壁设置透气孔,所述开启口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顶部,在所述开启口盖上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开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型井盖包括多孔井盖体、井座、第一盖体、第二盖体、防尘透气预埋件;所述多孔井盖体嵌置在所述井座内,所述多孔井盖体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多孔井盖体的直径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均设置有开启孔,便于对应打开所述多孔井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设置在所述开启孔内;所述防尘透气预埋件包括预埋件本体、底盖、压盖和开启口盖,所述预埋件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底部,在所述底盖中心设置底盖通孔,所述压盖扣接在所述底盖顶部且所述压盖的下部嵌置于所述底盖通孔内,所述压盖的顶面高于所述底盖的顶面,在所述压盖的侧壁设置透气孔,所述开启口盖设置在所述预埋件本体的内侧顶部,在所述开启口盖上设置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开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井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博臧飞贵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优捷特石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