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772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与出料组件。第二模具位于第一模具的上方。出料组件位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出料组件包含滑轨、滑件、推料件、连接件、驱动杆与驱动件,滑轨设置于第一模具,滑件设置于滑轨,并滑件相对于滑轨往复位移,推料件设置于滑件,并推料件的一端对应于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连接件的部分设置于滑件,连接件的另一部分连接于驱动杆的一端,驱动杆的另一端连结于驱动件。如此透过自动化的机械结构对模具进行强制性的出料。

Die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dischar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discharg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die, a second die and a discharge component. Second the mold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mold. The discharging assembly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die and the second die. The discharg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sliding rail, a sliding member, a pushing member, a connecting member, a driving rod and a driving member. The sliding rail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die, the sliding member is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rail, and the sliding member is reset and shifted relative to the sliding rail. The pushing member is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member, and one end of the pushing member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die. Between the second die, the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sliding piece, the other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driv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ing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piece. Thus, the mold is forced to be discharged through automatic mechanica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模具的出料方式通常是从模具底部出料或是出料方向相同于进料方向而顺着路径直接出料等等。习知有关于模具底部出料方式容易导致加工件变形,而出料方向相同于进料方向直接出料的模具,其整体结构较为大,通常机台会因为生产线的缘故较长,且此种机台会有占据面积空间较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无法通过习知技术解决。习知模具的出料结构与出料方式对于加工后成品的品质与完成度会有影响,如此方式容易造成产品变形且平面度很差。又,进料方向同出料方向,故,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解决习知技术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与出料组件,所述第二模具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上方;以及所述出料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11与第二模具间,所述出料组件包含滑轨、滑件、推料件、连接件、驱动杆与驱动件,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滑件设置于所述滑轨,并所述滑件相对于所述滑轨往复位移,所述推料件设置于所述滑件,并所述推料件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间,所述连接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滑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结于所述驱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更包含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一模具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第一模具包含下模座、下垫板与下模板,所述下垫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下模板上具有加工空间、加工通道与出料通道,所述加工空间用于置放料件,所述加工通道位于加工空间的上方,所述加工通道连通于所述加工空间,所述出料通道贯穿所述加工空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推料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下垫板的水平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第二模具包含上模座、上垫板、公夹板、止挡板与脱料板,所述上垫板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所述公夹板设置于所述上垫板下,所述只挡板设置于所述公夹板下,所述脱料板设置于所述止挡板下。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驱动件为汽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连接件为L型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连接件的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设置于所述滑件,所述连接件的L型结构的垂直部分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所述推料件的长度长于所述下模板的模板边长。通过此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改良习知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透过于模具侧边设置出料组件,且此出料处件以自动化的机械结构对模具进行强制性的出料,如此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需求选定出料方向,也可透过机械出料的方式降低人工出料会导致的意外伤害等等情事,并提高模具整体的出料速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其为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的示意图;图2其为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的使用示意图;以及图3其为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的另一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机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的。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1,其用于加工料件,并将模具内加工完成的料件以自动化机械的方式强制将完成后的料件移出。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结构1包含第一模具11、第二模具13与出料组件15。承上所述,第二模具13位于所述第一模具11的上方。出料组件15位于第一模具第二模具13间,出料组件15包含滑轨151、滑件153、推料件155、连接件157、驱动杆159与驱动件161,滑轨151设置于第一模具11,滑件153设置于滑轨151,并滑件153相对于滑轨151往复位移,推料件155设置于滑件153,并推料件155的一端对应于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具13间,连接件157为L型结构,连接件157的部分(即L型结构的水平部分)设置于滑件153,连接件157的另一部分(即L型结构的垂直部分)连接于驱动杆159的一端,驱动杆159的另一端连结于驱动件161。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具11与第二模具13为模具结构中的下模具与上模具,第一模具11包含下模座111、下垫板113与下模板115,下垫板113设置于下模座111上,下模板115设置于下垫板113上。其中下模板115具有加工空间110、加工通道112与出料通道114,加工空间110用于置放料件2,加工通道112位于加工空间110的上方,加工通道112的一端开口位于下模板115上方,其另一端连通于加工空间110。出料通道114贯穿加工空间110,出料通道114的一端开口对应于推料件155,而位于下模板115的一侧,出料通道114的另一端开口位于下模板115的另一侧。又,第二模具13包含上模座131、上垫板133、公夹板135、止挡板137与脱料板139,上垫板133设置于上模座131下,公夹板135设置于上垫板133下,止挡板137设置于公夹板135下,脱料板139设置于止挡板137下。第二模具13更包含容置槽132、固定件134与加压件136。容置槽132位于上模座131,固定件134的一端位于容置槽132内,固定件134的另一端穿设过上垫板133、公夹板135与止挡板137,进而固定于脱料板139。加压件136的一端设置于上垫板133,并加压件136贯穿公夹板135下、止挡板137与脱料板139。加压件136对应于加工通道112的一端开口。出料组件15设置于第一模具11的下模座111上,并位于下垫板113与下模板115的侧面。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调整出料组件15相对于第一模具的侧面位置,如此选择模具的出料方向。再者,出料组件15依据第一模具11的高度调整推料件155的水平高度,即推料件155的推面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模具11的下垫板113的水平高度,使推料件155能够沿着第一模具11的下垫板113的上表面移动,推料件155的一端设置于下模板115的加工通道112内,而位于加工空间110的一侧,其中推料件155为板体长条结构,且推料件155的长度大于下模板115的边长。使用者可进一步将底板17设置于下模座111,再将滑轨151设置于底板17上,上述方式可调整出料组件15的整体结构高度。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本技术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的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料件2放置于下模板115上的加工空间110,将第二模具13往第一模具11的方向移动,第二模具13的脱料件139压于第一模具11的上模板131。第二模具13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上方;以及出料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所述出料组件包含滑轨、滑件、推料件、连接件、驱动杆与驱动件,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滑件设置于所述滑轨,并所述滑件相对于所述滑轨往复位移,所述推料件设置于所述滑件,并所述推料件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间,所述连接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滑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结于所述驱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的上方;以及出料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间,所述出料组件包含滑轨、滑件、推料件、连接件、驱动杆与驱动件,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所述滑件设置于所述滑轨,并所述滑件相对于所述滑轨往复位移,所述推料件设置于所述滑件,并所述推料件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间,所述连接件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滑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部分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结于所述驱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一模具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包含下模座、下垫板与下模板,所述下垫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出料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下模板上具有加工空间、加工通道与出料通道,所述加工空间用于置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波陈东海梁丽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翔龙泰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