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5973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涉及昆虫细菌病害研究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体表消毒后提取其血淋巴,稀释至合适浓度涂布LB平板培养,挑取单菌落得到病原菌纯培养,转接液体LB培养基,油镜观察分离株形态学特征;S2、依次使用溶菌酶和SDS处理所述步骤S1中培养获得的菌体,破碎菌体后,抽酚纯化分离株总DNA;S3、扩增分离株16S rDNA全长,测序后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分离株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株种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通用,适用于蜂、棉铃虫、尺蠖、家蚕等昆虫病原细菌分离鉴定,筛选出的16S rDNA扩增及测序引物通用性好,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细菌病害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为研究昆虫病害原理,研究人员需要对昆虫病原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现有昆虫病原菌分离时通常使用全虫组织,无法避免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影响,干扰病原菌的培养和鉴定结果。中国专利CN200610054049.0“一种从感病昆虫血淋巴中分离纯化昆虫病原真菌菌体的方法”,提出了从感染昆虫的血淋巴中分离病原真菌的思路,物理上隔绝了病原菌中混杂昆虫肠道共生菌的可能,但该技术仍未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该专利的目的是构建病原真菌基因文库以揭开虫生真菌侵染机制,其提供的病原菌分离方法需酶解去除昆虫组织,还需经PCR和RT-PCR监控昆虫组织去除效果,耗费人力物力;二是该方法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由于经过酶解处理,改变了自然生理状态,主要用作提取病原真菌的DNA和mRNA,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继续培养以获得病原菌纯培养物的效果不确定,尤其对于细菌的适用性更不乐观;三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除肽聚糖外还有脂多糖、磷脂双分子层与脂蛋白,因此二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总DNA抽提方法,增加了昆虫病原细菌提取和鉴定步骤的工作量和劳动成本,不便于病原菌大规模鉴定,在该专利方法中并未针对上述不同之处提及优化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可以避免肠道共生菌的影响,同时适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提高分离鉴定步骤的工作效率。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体表消毒后提取其血淋巴,稀释至合适浓度涂布LB平板培养,挑取单菌落得到病原菌纯培养,转接LB液体培养基,取菌体涂玻片,简单染色后油镜观察分离株形态学特征;S2、依次使用溶菌酶和SDS处理所述步骤S1中培养获得的菌体,破碎菌体后,分离纯化总DNA;S3、扩增分离株16SrDNA全长,并进行测序聚类分析,结合分离株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株种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选取刚死或将死的感染昆虫,经75%酒精体表消毒、无菌水冲洗后,吸取其体腔血淋巴,经10倍磷酸缓冲盐溶液系列稀释后,涂布至LB平板;在28℃下培养过夜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液体LB培养基至OD600值0.8左右。涂片,染色,油镜观察内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S201、取1mL菌液,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min,去上清;S202、加入400mLSTE缓冲液打散,12000rpm转速下离心2min,吸净上清液;S203、加150μL溶液I打散,加入10μL溶菌酶(50-100mg/mL),冰上静置3-4hr或者过夜;S204、加300μL2%SDS,混匀,55-60℃,震荡温育30-60min,直到溶液清亮;S205、加入150μL5mol/L的NaCl混匀,室温或冰上静置5-10min;S206、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两次,12000rpm转速下离心5min,取上清;S207、加入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在-20℃下保存2-3小时或者过夜后,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弃上清;S208、用70%乙醇洗涤沉淀一次,12000rpm转速下离心10min,室温干燥;S209、将沉淀溶于20-50μL重蒸水或10mg/mL核糖核酸酶或TE缓冲液中,在-20℃保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分离菌株DNA稀释50-100倍后作为模板,使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16SrDNA,PCR产物送样测序,测序引物包括27F、1492R、515F、926R;将测序结果与已有16srDNA数据比对确定分离株种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27F或1492R一端测序出现双峰时,选择515F或者926R补充测序:515F:5’-GTGCCAGCTGCCGCGGTAA-3’;926R:5’-CCGTCAATTCTTTTCAGTTT-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S3中,使用以下通用引物扩增16SrDNA:27F:5’-AGAGTTTGATCCTGGCTCA-3’;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磷酸缓冲盐溶液由氯化钠0.79g,氯化钾0.2g,磷酸氢钠1.42g,磷酸二氢钾0.27g加1L去离子水溶解,用5mol/L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2-7.4后,在121℃下灭菌20分钟制成;所述STE缓冲液由0.1mol/L氯化钠溶液,10mmol/L、pH值为8.0的Tris-HCl缓冲液和1mmol/L、pH值为8.0的EDTA在121℃下灭菌30分钟制成;所述溶液I由1mol/L、pH值为8.0的Tris-HCl缓冲液,0.5mol/L、pH值为8.0的EDTA和50mmol/L葡萄糖经0.25μm滤膜过滤除菌后获得。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包括家蚕、蜂、棉铃虫和尺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针对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除肽聚糖外还有还有脂多糖、磷脂双分子层与脂蛋白的实际特点,采用溶菌酶和SDS相结合破碎细胞壁,优化现有DNA抽提法关键步骤及试剂使用顺序、浓度和作用时间,适用于蜂、棉铃虫、尺蠖、家蚕等便于获取血淋巴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和总DNA抽提。(2)本专利技术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获得的分离株中病原菌比例高,可以避免肠道共生菌的影响,同时适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病原菌,提高相关步骤的工作效率,所用引物通用性强,扩增、测序效果稳定。(3)本专利技术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可直接从自然感染昆虫中获取未知病原菌,利用昆虫组织无法在LB平板上生长特点,分离鉴定过程中无需去除昆虫组织、PCR或RT-PCR监控组织去除效果等步骤,分离鉴定步骤不受昆虫组织干扰,且所得分离株纯培养物可作为资源培养保藏,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经油镜观察获得的革兰氏阳性菌YN29分离株菌体形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经油镜观察获得的革兰氏阴性菌GA12分离株菌体形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离株16SrDNA的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MEGA4.0软件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LB平板培养得到分离株单菌落形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消毒后提取其血淋巴,在LB(Luria-Bertani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病原菌液;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选取刚死或将死的感染昆虫,经75%酒精体表消毒、无菌水冲洗后,吸取其体腔血淋巴,经10倍磷酸缓冲盐溶液系列稀释后,涂布至LB平板;在28℃下培养过夜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液体LB培养基至OD600值0.8左右,取菌体涂玻片,简单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体表消毒后提取其血淋巴,稀释至合适浓度涂布LB平板培养,挑取单菌落得到病原菌纯培养,转接LB液体培养基,油镜观察分离株形态学特征;S2、依次使用溶菌酶和SDS处理所述步骤S1中培养获得的菌体,破碎菌体后,分离纯化总DNA;S3、扩增分离株16S rDNA全长,并进行测序聚类分析,结合分离株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株种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带有病原细菌的昆虫体表消毒后提取其血淋巴,稀释至合适浓度涂布LB平板培养,挑取单菌落得到病原菌纯培养,转接LB液体培养基,油镜观察分离株形态学特征;S2、依次使用溶菌酶和SDS处理所述步骤S1中培养获得的菌体,破碎菌体后,分离纯化总DNA;S3、扩增分离株16SrDNA全长,并进行测序聚类分析,结合分离株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株种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选取刚死或将死的感染昆虫,经75%酒精体表消毒、无菌水冲洗后,吸取其体腔血淋巴,经10倍磷酸缓冲盐溶液系列稀释后,涂布至LB平板;在28℃下培养过夜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液体LB培养基至OD600值0.8左右;取菌体涂玻片,简单染色后油镜观察分离株形态学特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病原细菌分离及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S201、取1mL菌液,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min,去上清;S202、加入400mLSTE缓冲液打散,12000rpm转速下离心2min,吸净上清液;S203、加150μL溶液I打散,加入10μL溶菌酶(50-100mg/mL),冰上静置3-4hr或者过夜;S204、加300μL2%SDS,混匀,55-60℃,震荡温育30-60min,直到溶液清亮;S205、加入150μL5mol/L的NaCl混匀,室温或冰上静置5-10min;S206、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两次,12000rpm转速下离心5min,取上清;S207、加入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在-20℃下保存2-3小时或者过夜后,在12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弃上清;S208、用70%乙醇洗涤沉淀一次,12000rpm转速下离心10min,室温干燥;S209、将沉淀溶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洪英孙波吴洪丽郝瑜刘启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