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配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71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1:57
一种底盘配电盒,其内的上盖、底盒通过公扣、母扣的相互扣合以上下连接为一个盒体,盒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线孔、出线孔,所述进线孔包括一号进线孔与二号进线孔,所述出线孔包括一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四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与八号出线孔,进线孔、出线孔的直径存在差异,同时,出线孔之间的直径存在差别。本设计不仅不会发生连接错误,接线效率较高,而且安全性较强,强度较大,利于安装与后续维护。

Chassis distribution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hassis distribution box, in which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bottom box are connected into a box body through the mutual buckle of the buckle and the master buckl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box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let hole and an outlet hole. The inlet hole comprises a first inlet hole and a second inlet hole. The outlet hole comprises a first outlet hole, a second outlet hole and a third outlet ho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iameters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holes, the fourth outlet hole, the fifth outlet hole, the sixth outlet hole, the seventh outlet hole and the eighth outlet hole. This design will not only avoid connection errors, wir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and the security is stronger, the strength is greater, conducive to installation and follow-up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配电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盒,属于汽车商用车电气系统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盘配电盒,具体适用于避免发生连接错误,提高接线效率。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底盘部位的电气线路比较错综复杂,为便于安装与维修时分清各线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常配制底盘配电盒帮助连接,底盘配电盒为汽车常规配置,但外形结构不同。授权公告号为CN202167761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3月14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底盘配电盒总成,包括电器盒固定体、电器盒体和盒盖,所述的电器盒固定体内部底面设置有电路板,电器盒固定体的两个侧面设有圆形开孔,所述的电器盒体设置在电器盒固定体内,所述的电器盒固定体和盒盖上均设有卡扣,电器盒固定体和盒盖通过卡扣扣接在一起,在电器盒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电容元件,所述的电器盒体上端面还安装有电源总开关总成、预热继电器总成和启动继电器总成,在电器盒固定体底部的电路板上设置有铜连片七、铜连片八、铜连片九和铜连片十,在电器盒体上端面设置有铜连片一、铜连片二、铜连片三、铜连片四、铜连片五和铜连片六,还连接安装有盒式保险丝与熔断器片。虽然该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路的连接速度,但其只在侧面开设有圆形开孔以用于引入与引出电源线,并没有对电源线的种类进行区分,不仅易导致连接错误的发生,而且会降低接线效率。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发生连接错误、接线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不会发生连接错误、接线效率较高的底盘配电盒。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底盘配电盒,包括上盖、底盒、进线孔与出线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盒上下连接为一个盒体,该盒体上设置有进线孔与出线孔;所述进线孔包括一号进线孔与二号进线孔,所述出线孔包括一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四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与八号出线孔,所述一号进线孔、二号进线孔均位于盒体的一侧,所述一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四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都位于盒体的另一侧。所述一号进线孔、二号进线孔、四号出线孔的直径一致,四号出线孔的直径大于一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的直径。所述一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的直径一致,所述二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的直径一致,所述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的直径一致,且四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一号出线孔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上盖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上进线口,上盖的另一侧开设有八个上出线口,所述底盒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下进线口,底盒的另一侧开设有八个下出线口,两个上进线口与两个下进线口进行对应的上下连接以构成一号进线孔、二号进线孔,八个上出线口与八个下出线口进行对应的上下连接以构成一号出线孔、二号出线孔、三号出线孔、四号出线孔、五号出线孔、六号出线孔、七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所述上盖的正面设置有盒盖开启标签,所述上盖的背面设置有保险提示标签。所述底盒的内部设置有基板,该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铜连接片与多个保险丝,铜连接片通过铜片固定螺栓与基板相连接,保险丝通过保险固定螺栓与基板相连接。所述底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铜片注塑块与多个保险注塑块,铜片注塑块与铜片固定螺栓相连接,保险注塑块与保险固定螺栓相连接,铜片注塑块的体积大于保险注塑块的体积,且位于同一纵向的相邻的注塑块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铜片固定螺栓有两种规格,且其直径均大于保险固定螺栓的直径。所述上盖的两端各与一个母扣相连接,所述底盒的两端各与一个公扣相连接,且母扣与对应的公扣相扣合。所述母扣包括母基块与母楔块,母楔块的顶端经母基块与上盖相连接;所述公扣包括公基块与公楔块,公楔块的底端经公基块与底盒相连接,公楔块、公基块、底盒共围成的楔形腔与母楔块进行镶嵌配合,公楔块顶端设置的内延部与母楔块中部设置的外延缺口相互卡接。所述底盒的四角各与一个安装外延块相连接,位于同一纵向的两个安装外延块与一个安装支架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在盒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线孔与出线孔,其中,进线孔为两个,出线孔为八个,进线孔、出线孔的数量、直径均不同,同时,八个出线孔之间也按直径、数量的不同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该设计不仅利于输入、输出电源线的连接,不会出现连接错误,而且利于不同的输出电源线的连接,出线孔的直径与经该孔而出的电源线所连接的保险丝的容量相对应,具有较强的防错连接效果。因此,本技术不仅不会发生连接错误,而且接线效率较高。2、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一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相比较其余出线孔,直径最小,该设计不仅利于防错设计,利于提高接线效率,而且,一号出线孔、八号出线孔对应的为两个预留保险丝的出线孔,将其设计成最小直径,不仅可以减少异物进入配电盒的风险,而且能避免售后过载改装,确保配电盒的使用安全。因此,本技术不仅接线效率较高,而且安全性较强。3、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进线孔、出线孔都包括上下两个部分,其中,进线孔由上进线口、下进线口构成,出线孔由上出线口、下出线口构成,且将上、下口分别设计在上盖、底盒上,该设计不仅利于孔的制作,而且利于上盖、底盒之间的对应与协作,便于上盖、底盒的制作。因此,本技术的制作效率较高。4、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在底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铜片注塑块与多个保险注塑块以与底盒内铜连接片、保险丝与基板的连接相对应,该设计不仅能提高铜连接片、保险丝与基板的连接强度,而且不用开启盒体,从外部就能根据铜片注塑块、保险注塑块的位置来定位盒内铜连接片、保险丝的位置,便于安装与后续的维护,尤其当有加强筋时效果更佳。因此,本技术不仅机械强度较大,而且便于安装与后续维护。5、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上盖的两端各与一个母扣相连接,底盒的两端各与一个公扣相连接,母扣与对应的公扣相扣合,扣合的过程中,母扣的母楔块发生弹性形变,以插入公楔块、公基块、底盒共围成的楔形腔中以进行卡接,连接强度较高,能对盒内零部件起到较强的保护效果,且操作方便。因此,本技术不仅盒体的连接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易。6、本技术底盘配电盒中,底盒的四角各与一个安装外延块相连接,位于同一纵向的两个安装外延块与一个安装支架相连接,该设计利于配电盒在车体上的安装,安装位置容易寻找,安装环境较好,对配电盒防护、耐环境要求较低,成本低。因此,本技术利于安装,便于配电盒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上盖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3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底盒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6的仰视图。图9是本技术中公扣、母扣的连接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盒体1、上盖2、上进线口21、上出线口22、盒盖开启标签23、保险提示标签24、底盒3、下进线口31、下出线口32、铜片注塑块33、保险注塑块34、加强筋35、进线孔4、一号进线孔41、二号进线孔42、出线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配电盒,包括上盖(2)、底盒(3)、进线孔(4)与出线孔(5),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盒(3)上下连接为一个盒体(1),该盒体(1)上设置有进线孔(4)与出线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4)包括一号进线孔(41)与二号进线孔(42),所述出线孔(5)包括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线孔(52)、三号出线孔(53)、四号出线孔(54)、五号出线孔(55)、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与八号出线孔(58),所述一号进线孔(41)、二号进线孔(42)均位于盒体(1)的一侧,所述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线孔(52)、三号出线孔(53)、四号出线孔(54)、五号出线孔(55)、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八号出线孔(58)都位于盒体(1)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配电盒,包括上盖(2)、底盒(3)、进线孔(4)与出线孔(5),所述上盖(2)与所述底盒(3)上下连接为一个盒体(1),该盒体(1)上设置有进线孔(4)与出线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孔(4)包括一号进线孔(41)与二号进线孔(42),所述出线孔(5)包括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线孔(52)、三号出线孔(53)、四号出线孔(54)、五号出线孔(55)、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与八号出线孔(58),所述一号进线孔(41)、二号进线孔(42)均位于盒体(1)的一侧,所述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线孔(52)、三号出线孔(53)、四号出线孔(54)、五号出线孔(55)、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八号出线孔(58)都位于盒体(1)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盘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进线孔(41)、二号进线孔(42)、四号出线孔(54)的直径一致,四号出线孔(54)的直径大于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线孔(52)、三号出线孔(53)、五号出线孔(55)、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八号出线孔(58)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盘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出线孔(51)、三号出线孔(53)、八号出线孔(58)的直径一致,所述二号出线孔(52)、五号出线孔(55)的直径一致,所述六号出线孔(56)、七号出线孔(57)的直径一致,且四号出线孔(54)、六号出线孔(56)、二号出线孔(52)、一号出线孔(51)的直径依次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底盘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上进线口(21),上盖(2)的另一侧开设有八个上出线口(22),所述底盒(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下进线口(31),底盒(3)的另一侧开设有八个下出线口(32),两个上进线口(21)与两个下进线口(31)进行对应的上下连接以构成一号进线孔(41)、二号进线孔(42),八个上出线口(22)与八个下出线口(32)进行对应的上下连接以构成一号出线孔(51)、二号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霞刘昶瞿二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