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3349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包括口服胶囊以及可摺叠置入口服胶囊内的含药复合纤维膜,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呈网格状,网格中至少有两个不同规格的区块;所述不同规格是指至少两种不同纤维材料和/或网格大小。该纤维材料可分别包覆不同药物,能够折叠并嵌入软胶囊中,增加口服时的适应性。当胶囊口服进入胃部时使得外层溶解,折叠纤维膜能柔性摊开成一张膜,实现不同纤维材料与不同药物的释放组合,延长药物载体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和治疗效率,药物能由纤维结构区释放到胃肠道的上部并最终完全降解,除了改善每日频繁给药的问题,增加复合药物治疗功效和安全性。

A flexible compound slow release oral capsu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composite sustained-release oral capsule, which comprises an oral capsule and a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which can be folded and overlapped in an inlet capsule. The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fiber membrane is grid-shaped, and there are at least two blocks of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in the grid; the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refer to at least two different fiber materials and/or large grid. Small. The fiber material can be separately coated with different drugs, folded and embedded in soft capsules to increase oral adaptability. When the capsule enters the stomach orally, the outer layer dissolves. The folded fibrous membrane can be flexibly spread out into a membrane to realize the releas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ibrous materials and different drugs, prolong the residence time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drug carrier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drug can be released from the fibrous structure area to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eventually completely degraded. The problem of frequent daily administration was improved, an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drug therapy were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载体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
技术介绍
对不同患者进行药物个性化定制在近年来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领域。目前使用的口服药剂主要是批量生产的片状药物或胶囊状药物,其中口服胶囊剂主要是将一定剂量的药物填充于胶囊中,由于其形状特性更便于患者吞咽并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但是每个个体对药物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批量生产的药物只适合某些范围内的患者,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剂量过大或过小,作用时间过长或过短等负面作用。另外,目前使用的口服药剂大多是单类药物药片,如阿司匹林片用于解热镇痛,普伐他汀钠片用于降胆固醇,茶碱片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等。而对于同时患有多种病症的患者,他们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片,可能会引起服用不便。此外,当治疗方案较为复杂时,病人记忆服药种类、顺序等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漏服、错服等问题,从而影响病人依从性,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能有效进行多种药物控释。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包括口服胶囊以及可摺叠置入口服胶囊内的含药复合纤维膜,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呈网格状,网格中至少有两个不同规格的区块。作为优选,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中的纤维呈实心结构、核壳结构(内外两层不同物质)、中空结构(只有一种物质)或AB双相复合结构(一根纤维上两种物质并列排布)。作为优选,所述不同规格是指至少两种不同纤维材料、网格大小或网格高度。作为优选,各区块的纤维材料不同,该纤维材料为可电纺聚合物,所述可电纺聚合物由胶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己内酯、几丁质、聚乳酸、聚乙烯醇、淀粉、玉米蛋白、明胶、透明质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混合而成,纤维的直径为300nm至550μm。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大小指网格的长和宽均在500nm至500μm之间,网格高度在2μm至10mm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由近场电纺3D打印制备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含药聚合物溶液;将药物和电纺溶液按任意质量比混合得到含药聚合物溶液;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药聚合物溶液通过近场电纺3D打印获得含药复合纤维膜。作为优选,所述电纺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溶质占电纺溶液的40~50wt%,溶质由胶原和玉米蛋白按质量比为0:1~9:1混合物而成,溶剂由醋酸和水按体积比为1:1~9: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16~26wt%,溶质为醋酸纤维素,溶剂由丙酮和二甲基甲酰胺按体积比为3:7~7:3混合而成或由丙酮和二甲基乙酰胺按体积比为3:7~7:3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6~22wt%,溶质为乙基纤维素,溶剂由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乙酰胺按体积比为1:0~0: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35~50wt%,溶质由乙基纤维素和玉米蛋白按质量比为1:0~5:1混合而成,溶剂为醋酸;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16~28wt%,溶质为聚己内酯,溶剂为醋酸;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2~4wt%,溶质为羟丙甲纤维素,溶剂由乙醇和水按体积比为1:1~5: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6~20%,溶质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氧乙烯按质量比为1:0~0:1混合而成,溶剂由乙醇和水按体积比为1:1~9: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4~10wt%,溶质由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0~1:1混合而成,溶剂为水;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5~12wt%,溶质由聚乳酸和聚乙二醇按质量比为1:0~1:1混合而成,溶剂由二氯甲烷和丙酮按体积比为1: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1~1.5wt%,溶质为透明质酸,溶剂由甲酸、水和二甲基甲酰胺按体积比为2:1: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2~5wt%,溶质由壳聚糖和聚氧乙烯按质量比为9:1~6:4混合而成,溶剂为醋酸;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5~9wt%,溶质为聚氧乙烯,溶剂为水;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35~50wt%,溶质为明胶,溶剂为水;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20~50wt%,溶质为聚丙烯酸树脂,溶剂由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按体积比为4:1~2:3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可选择多种药物和聚合物混合进行电纺打印;可控性强,可通过调控参数来调控载药量,可通过编写不同打印形态程序,对含药复合纤维膜形状、大小进行调控,可以制备具有不同网格复合形状的含药复合纤维膜。本专利技术在药物载体、药物控释、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电纺3D打印,可制备不同材料与药物组合的含药复合纤维膜,制备所的纤维膜具有不同的释放速率和模式,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定制专属含药复合纤维膜。例如对于其中一区块材料可选择水溶性聚合物,包覆于其中的药物可发生快速释放,服用后立即立即在体内溶解发生强效作用,而对需要缓释发挥作用的药物则可选择非水溶性聚合物作为其他区块材料,使药物在病人体内发挥长效作用,而由于不同病人对药物敏感度不同,通过调控区块网格形态、聚合物种类、药物含量等可是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使其适合不同的患者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近场电纺3D打印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注射泵;2.电纺针;3.3D打印平台;4.高压电源;图2是含药复合纤维膜制备过程示意图;图3(a)是两种复合网格结构示意图;图3(b)是两种复合网格结构示意图;图3(c)是三种复合网格结构示意图;图4是两种不同材料复合网格纤维膜实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替换、组合、简化等,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近场静电纺丝是基于传统电纺的,通过显著减小电纺针头与收集板距离使得电纺射流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实现纺丝堆积可控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通过控制收集板的移动轨迹,还可以得到具有特定取向性的纤维。此外,影响近场电纺的参数与传统电纺相似,包括电压、流速、收集距离,溶液粘度等,还受收集板移动速度等的影响。因此,使用该技术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微纳米结构的图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3D打印设备如图1所示,主要构成包括:注射泵1、电纺针2、3D打印平台3、高压电源4;所述高压电源4的正极与电纺针2电连接,所述高压电源4的负极与3D打印平台3上的收集板电连接,所述注射泵1出液孔与电纺针2相连通。含药聚合物溶液由药物和聚合物溶液按任意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药物为固态药物,可根据不同患者应用要求选择药物,如镇痛药、消炎药、降压药、降胆固醇药、抗生素、利尿药等;所述聚合物溶液为电纺溶液,聚合物可选择自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电纺聚合物,如胶原、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己内酯、几丁质、聚乳酸、聚乙烯醇、淀粉及其衍生物、玉米蛋白、明胶、透明质酸、聚乙二醇等,也可选择多种聚合物混合,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水、乙醇、甲醇、醋酸、二甲基乙酰胺、二氯甲烷等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混合而成。以上具体的用量根据药物量的需求来配置不同的含药量。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3D打印设备进行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口服胶囊以及可摺叠置入口服胶囊内的含药复合纤维膜,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呈网格状,网格中至少有两个不同规格的区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口服胶囊以及可摺叠置入口服胶囊内的含药复合纤维膜,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呈网格状,网格中至少有两个不同规格的区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中的纤维呈实心结构、核壳结构、中空结构或AB双相复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规格是指至少两种不同纤维材料、网格大小或网格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各区块的纤维材料不同,该纤维材料为可电纺聚合物,所述可电纺聚合物由胶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聚己内酯、几丁质、聚乳酸、聚乙烯醇、淀粉、玉米蛋白、明胶、透明质酸、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混合而成,纤维的直径为300nm至5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大小指网格的长和宽均在500nm至500μm之间,网格高度在2μm至10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由近场电纺3D打印制备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药复合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含药聚合物溶液;将药物和电纺溶液按任意质量比混合得到含药聚合物溶液;步骤(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药聚合物溶液通过近场电纺3D打印获得含药复合纤维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复合缓释口服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纺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溶质占电纺溶液的40~50wt%,溶质由胶原和玉米蛋白按质量比为0:1~9:1混合物而成,溶剂由醋酸和水按体积比为1:1~9:1混合而成。或,溶质占电纺溶液的6~22wt%,溶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暐伍舒婷李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