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2133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该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包括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分别设置于车尾的两端,且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身具有第二夹角;在水平面上,至少第一角雷达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且第一增益方向偏向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且第二增益方向偏向车的后方,使第一角雷达既能探测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更远的距离,又能探测车的后方更远的距离,因此在不增加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设计的复杂度的同时达到了探测车速的后方和侧方更远距离的目的,并且提高了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集成度,降低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成本。

A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for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for vehicles. The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for vehicles consists of a first angle radar and a second angle radar. The first angle radar and the second angle rada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tail of the vehicle, and the plane where the first angle radar is located has the first angle with the body, and the plane where the second angle radar is located and the plane with which the second angle radar is located. The body has a second angle; at least the first angle radar has a first maximum gain and a second maximum gain at the level; and the first gain direction deviates from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gle radar, and the second gain direction deviates from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so that the first angle radar can detect the side of the vehic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gle radar farther. It can detect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more distant, so it can detect the rear and side of the vehicle speed more distant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sign of the vehicle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ehicle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reduce the cost of the vehicle millimeter wave angle rada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雷达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驾驶,以及汽车安全辅助的普及,毫米波雷达系统所起到的作用日趋重要。而作为毫米波雷达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角雷达,主要用于实现后方碰撞预警,变道辅助,倒车辅助,以及开门碰撞辅助等,因此一般来说角雷达都需要有很宽的视野。现有的角雷达中的天线系统一般使用具有较大波束宽度的天线来实现宽视野的要求,然而宽波束的天线一般都具有较低的增益,从而限制了探测距离。而且一般情况下,为了使角雷达能够覆盖足够的视角,设置角雷达时让其与车身形成一个夹角,天线波束在垂直与角雷达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增益最大,而在偏离该方向时,天线增益开始降低,从而进一步限制了车的正后方和侧面的探测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以实现同一角雷达在车身的正后方和侧面实现更远距离的探测,从而简化了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设计,提高集成度,降低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成本。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包括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所述第一角雷达和所述第二角雷达分别设置于车尾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身具有第二夹角;在水平面上,至少所述第一角雷达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所述第一最大增益的第一增益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一增益方向偏向所述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所述第二最大增益的第二增益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二增益方向偏向所述车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垂直。具体地,所述第二角雷达具有第三最大增益和第四最大增益;所述第三最大增益的第三增益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三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三增益方向偏向所述第二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所述第四最大增益的第四增益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四偏转夹角,且所述第四增益方向偏向所述车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垂直。具体地,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所述第一偏转夹角和所述第二偏转夹角相等。具体地,所述第二偏转夹角和所述第一夹角相等。具体地,所述第一角雷达包括雷达芯片、接收天线阵列、第一发射天线阵列和第二发射天线阵列;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通过第一馈电网络与所述雷达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通过第二馈电网络与所述雷达芯片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输入线和多个第一输出线,所述第一输入线和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线通过第一中间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线的输入端与所述雷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中的单列天线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线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包括第二输入线和多个第二输出线,所述第二输入线和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线通过第二中间节点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线的输入端与所述雷达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线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中的单列天线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线的长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线按长度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输出线的长度差l1和间距d1与所述第一偏转夹角c的关系是多个所述第二输出线按长度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输出线的长度差l2和间距d2与所述第一偏转夹角d的关系是其中,λ0是所述毫米波雷达系统发射的波束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λg是所述毫米波雷达系统发射的波束在所述第一输出线中传播的波长。具体地,所述雷达芯片用于分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发射信号;所述第一最大增益为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的最大增益,所述第二最大增益为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的最大增益。具体地,所述第二角雷达和所述第一角雷达结构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的单列天线的数量均等于或大于2。具体地,所述接收天线阵列中相邻两列单列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或不相等。具体地,所述第一角雷达还包括介质基片;所述雷达芯片固定在所述介质基片的一侧表面,所述接收天线阵列、第一发射天线阵列和第二发射天线阵列印刷在所述介质基片上,并与所述雷达芯片处于同一侧面。本技术通过设计第一角雷达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使第一最大增益的第一增益方向偏向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第二最大增益的第二增益方向为车的后方,使第一角雷达既能探测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更远的距离,又能探测车的后方更远的距离,因此在不增加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设计的复杂度的同时达到了探测车速的后方和侧方更远距离的目的,并且提高了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集成度,降低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角雷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馈电网络与第一发射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馈电网络与第二发射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馈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馈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天线阵列的水平方向的增益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角雷达的水平方向的增益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车用角雷达探测行车后方和侧方远距离的环境等情况,该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包括第一角雷达110和第二角雷达120,第一角雷达110和第二角雷达120分别设置于车尾的两端A和B,且第一角雷达110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a,第二角雷达120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二夹角b。在水平面上,至少第一角雷达110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第一最大增益的第一增益方向x1与第一方向x之间具有第一偏转夹角c,且第一增益方向x1偏向第一角雷达110对应的车的侧方,第二最大增益的第二增益方向x2与第一方向x之间具有第二偏转夹角d,且第二增益方向x2偏向车的后方,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一角雷达110所在平面垂直。具体地,第一角雷达110和第二角雷达120分别置于车尾的两端A和B,并且第一角雷达110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a,第二角雷达120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二夹角b,使第一角雷达110和第二角雷达120能够覆盖车身的侧方和后方更大范围的视角。现有技术中,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发射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为角雷达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即第一角雷达发射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为第一方向x,第二角雷达发射的波束的最大增益方向为第二方向y。而在车身的侧方和后方,角雷达发射的波束的衰减严重,增益小,探测距离短。第一角雷达在车身的侧方和车后的方向的增益小,探测距离短;第二角雷达在车身的侧方和车后的方向的增益小,探测距离短。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角雷达110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第一最大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所述第一角雷达和所述第二角雷达分别设置于车尾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身具有第二夹角;在水平面上,至少所述第一角雷达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所述第一最大增益的第一增益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一增益方向偏向所述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所述第二最大增益的第二增益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二增益方向偏向所述车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角雷达和第二角雷达,所述第一角雷达和所述第二角雷达分别设置于车尾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与车身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与所述车身具有第二夹角;在水平面上,至少所述第一角雷达具有第一最大增益和第二最大增益;所述第一最大增益的第一增益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一增益方向偏向所述第一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所述第二最大增益的第二增益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二增益方向偏向所述车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角雷达所在平面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雷达具有第三最大增益和第四最大增益;所述第三最大增益的第三增益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三偏转夹角,且所述第三增益方向偏向所述第二角雷达对应的车的侧方,所述第四最大增益的第四增益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第四偏转夹角,且所述第四增益方向偏向所述车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角雷达所在平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所述第一偏转夹角和所述第二偏转夹角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转夹角和所述第一夹角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毫米波角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雷达包括雷达芯片、接收天线阵列、第一发射天线阵列和第二发射天线阵列;所述第一发射天线阵列通过第一馈电网络与所述雷达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发射天线阵列通过第二馈电网络与所述雷达芯片连接;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输入线和多个第一输出线,所述第一输入线和多个所述第一输出线通过第一中间节点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线的输入端与所述雷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典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