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泰州学院专利>正文

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2005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包括平衡釜、汽液分离瓶、汽相冷凝装置、若干个流管。所述平衡釜内设有搅拌磁子。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为水平,且其底部一侧设有液相出口。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且存在夹角,夹角角度为0.5‑10°。第二液相流管的一顶端为液相取样口,且第二液相流管靠近液相取样口处通过第三液相回流截止阀与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一顶端内相通。增设搅拌磁子,采用油浴加热,带动所述搅拌磁子转动,可避免爆沸现象出现。第一液相流管与所述汽液分离瓶的设计,可弥补消除现有装置中的液相死角问题。螺旋式回流管设计,可弥补消除现有装置使用过程采出液相和汽相样品温度过高,造成挥发损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液平衡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互溶体系汽-液平衡动态法测定装置基本分为两种,一种为教学常用装置,一种为科研常用装置。通过长期使用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测定工作发现二者各有优劣。对于教学常用装置来说,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该装置无温度计套管,温度计插入平衡釜,需借助橡胶塞密封,易腐蚀变形,造成漏气,污染环境,产生实验误差;2)该装置在汽、液相取样时,需要拿掉密封塞,用胶头滴管采样,易造成轻组分挥发,污染室内环境,造成实验偏差;3)该装置采用电阻丝加热,不适于测定稳定性较差化合物体系,易导致化合物分解,同时电阻丝为明火加热,存在安全隐患;4)采用电阻丝加热,难以实现电压的稳定控制,容易出现过热或过冷,造成平衡偏离,产生实验误差;5)该装置对低压汽-液平衡测定难以实现;6)该装置对汽-液两相是否达到平衡,较难把握,易造成偏差;7)该装置未设置汽-液流体分离部件,沸腾剧烈时液相易污染汽相样品;8)该装置汽相上升段无保温,易造成上升蒸汽过早冷凝。而科研常用装置,主要存在一下不足:1)该装置采用电阻丝加热,不适于测定稳定性较差化合物体系,易导致化合物分解,同时电阻丝为明火加热,存在安全隐患;2)采用电阻丝加热,难以实现电压的稳定控制,容易出现过热或过冷,造成平衡偏离,产生实验误差;3)该装置汽、液两相所取样品温度较高,取样过程易挥发造成误差;4)该装置液相取样口存在死角,循环过程不易置换,且在取样失衡瞬间液相流体易混入样品被采出;5)该装置在低压汽-液平衡测定时操作难、易爆沸、易漏气,同时采集平衡汽、液两相样品困难,存在严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包括平衡釜、汽液分离瓶、汽相冷凝装置、若干个流管。所述平衡釜内设有搅拌磁子,所述平衡釜顶端外凸形成汽液混合溢流口。所述汽液混合溢流口自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伸入所述汽液分离瓶内。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为水平,且其底部一侧设有液相出口。液相流管的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所述汽液分离瓶的上侧设有汽相出口。第一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汽相冷凝装置相连。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顶端设有冷凝器,下部设有汽相溢流管,所述汽相溢流管的底端设有第三汽相流管,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下侧设有汽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上设有第一汽相截流阀。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通过第二汽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即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溢流管或所述第三汽相流管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内。所述液相流管包括第一液相流管、第二液相流管、第三液相流管。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相连。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为液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二液相流管靠近所述液相取样口处通过第一液相截流阀与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一顶端内相通。所述第一液相截流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三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所述第三液相流管在某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第二液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平行,且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垂直相连。较佳的,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与所述汽液分离瓶底部存在夹角,夹角角度为0.5-10°,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与所述汽液分离瓶相连端的高度大于其另一端的高度,适当的倾斜可消除液相死角,但是若角度过大则会影响汽液平衡测定实验的结果,因此角度在0.5-10°之间最适宜。较佳的,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上设有第二液相截流阀,方便取样时,保证液相样品为平衡样品,而非取样过程中新产生的样品。达到平衡取样时,关闭所述第二液相截流阀,所取的液相样品为第一液相流管与第二液相流管中平衡液相样品,提高实验的精准性。若是不设置所述第二液相截流阀,直接打开取样,则会影响整体平衡,所取的样品极可能为取样过程中新产生的样品。较佳的,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上设有第三液相截流阀,方便在低压或减压环境取样时,取样过程不破坏平衡釜内低压环境,并保证样品取出过程平稳,同时不影响汽相循环过程。较佳的,所述第二液相流管部分为螺旋式,设置为螺旋式可达到冷却液相流体的目的,防止液相流体过烫而烫伤取样人员,同时可防止取样时二次挥发而确保实验数据的精准性。较佳的,汽液分离瓶中间处从顶部内凹,形成凹槽,即所述汽液分离瓶在某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凹”字型。所述凹槽内设有温度计,便于测量、读取平衡温度。较佳的,所述汽相冷凝装置还包括汽相缓冲瓶,所述冷却器的底端贯穿所述汽相缓冲瓶的顶端,且所述第一汽相流管的一顶端与所述汽相缓冲瓶相连;所述汽相溢流管设于所述汽相缓冲瓶下侧,且所述汽相缓冲瓶下侧设有螺旋式引嘴,所述汽相溢流管通过所述引嘴与所述汽相缓冲瓶内相连。所述引嘴既可用于“读秒数滴”的方法判断蒸馏速度,又可达到冷却汽相液体的目的。较佳的,所述汽液分离瓶内设有汽相下行夹层,所述第一汽相流管与所述汽相下行夹层相连,可达到为汽相上升流体保温的目的。较佳的,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第三汽相流管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内。所述第一汽相截流阀设于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与所述第三汽相流管相连处,且所述第一汽相截流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上部设有第二汽相截流阀所述第二汽相截流阀位于所述第一汽相截流阀上部,且所述第二汽相截流阀与所述第一汽相截流阀之间的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为螺旋式,螺旋式可达到降温的目的。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上设有第三汽相截流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其有益效果如下:(1)在平衡釜中增设搅拌磁子,采用油浴加热,目前现有油浴加热装置都采用电磁搅拌,巧妙使用油浴加热装置的电磁搅拌带动所述搅拌磁子转动,达到控制釜液温度均匀,并可避免爆沸现象出现。另外油浴的热源温度可控,温差小,可有效避免釜液过热,控制液体蒸发速度且能有效阻止分解。同时由于有搅拌磁子搅拌,取样结束后可直接从冷凝器中加入相同量的新混合液,不必担心爆沸的状况,弥补现有装置中不能直接加入的不足,并且现有装置中每次加入新的混合液时都需要对平衡釜进行清洗晾干,极耗时间,而本装置则可直接加入,节约了宝贵的试验时间。(2)目前现有装置的汽液分离瓶底部为圆弧型,且液相出口距离其圆弧底端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液相死角;而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与所述汽液分离瓶的设计,可弥补消除现有装置中的液相死角问题。(3)所述第二液相流管设有螺旋式,其可达到冷却的目的,防止液相取样口所取样品烫手,同时,通过第二液相流管、第三液相流管的垂直设计,加大液相液体的流动面积,达到冷却回到平衡釜中的液相液体的目的。(4)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上设有第二液相截流阀,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上设有第三液相截流阀,可达到随时液相液体取样的目的,同时可实现低压液相采样,低压采样结束后则可增压对汽相采样,方便可靠。(5)所述第二汽相截流阀、第三汽相截流阀可实现随时对汽相气体取样的目的,而不影响液相液体的循环。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中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中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示意图;图4为101.3kPa下乙醇-乙酸乙酯汽液平衡测定值与文献值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釜、汽液分离瓶、汽相冷凝装置、若干个流管;所述平衡釜内设有搅拌磁子,所述平衡釜顶端外凸形成汽液混合溢流口;所述汽液混合溢流口自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伸入所述汽液分离瓶内;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为水平,且其底部一侧设有液相出口;液相流管的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所述汽液分离瓶的上侧设有汽相出口;第一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汽相冷凝装置相连;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顶端设有冷凝器,下部设有汽相溢流管,所述汽相溢流管的底端设有第三汽相流管,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下侧设有汽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上设有第一汽相截流阀;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通过第二汽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即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溢流管或所述第三汽相流管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内;所述液相流管包括第一液相流管、第二液相流管、第三液相流管;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相连;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为液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二液相流管靠近所述液相取样口处通过第一液相截流阀与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一顶端内相通;所述第一液相截流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三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所述第三液相流管在某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第二液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平行,且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垂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釜、汽液分离瓶、汽相冷凝装置、若干个流管;所述平衡釜内设有搅拌磁子,所述平衡釜顶端外凸形成汽液混合溢流口;所述汽液混合溢流口自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伸入所述汽液分离瓶内;所述汽液分离瓶的底部为水平,且其底部一侧设有液相出口;液相流管的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所述汽液分离瓶的上侧设有汽相出口;第一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汽相冷凝装置相连;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顶端设有冷凝器,下部设有汽相溢流管,所述汽相溢流管的底端设有第三汽相流管,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下侧设有汽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三汽相流管上设有第一汽相截流阀;所述汽相冷凝装置通过第二汽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内相通,即所述第二汽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汽相溢流管或所述第三汽相流管相连,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内;所述液相流管包括第一液相流管、第二液相流管、第三液相流管;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一顶端与所述液相出口相连,另一顶端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相连;所述第二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为液相取样口,且所述第二液相流管靠近所述液相取样口处通过第一液相截流阀与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一顶端内相通;所述第一液相截流阀为三通阀;所述第三液相流管的另一顶端伸入所述平衡釜中;所述第三液相流管在某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第二液相流管与所述平衡釜平行,且所述第三液相流管与所述第二液相流管垂直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动态法汽-液平衡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相流管与所述汽液分离瓶底部存在夹角,夹角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鹤宋娟胡志强梁吉雷韦平和王洁邓加竹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