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96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9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料台,机架的中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夹持组件,机架的两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组倒角组件,机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相连接,机架上安装有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倒角组件的设置能够同时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倒角,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中组件的设置保证了钢管处于中间位置,进而保证了钢管倒角的精度一致,保证了加工质量,驱动组件的设置保证了两侧倒角组件动作的同步性,使两侧的倒角组件对两端的钢管加工同样的尺寸,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An automatic chamfer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hamfe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a feeding table is mounted on the rack, a clamping component is moun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ack by sliding connection, two groups of chamfering components are symmetrically moun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ack by sliding connection,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is mounted below the rack,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s are respectively mounted. The invention can chamfer the two ends of the steel pipe at the same time by setting two chamfering components, and improves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setting of the middle components ensures that the steel pipe is in the middle position, thereby guaranteeing the steel pipe to be in the middle position. The accuracy of pipe chamfering is consistent, which guarantees the machining quality. The setting of driving components ensure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action of the two chamfering components, and makes the chamfering components on both sides process the same size of the steel pipe on both ends to ensur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
技术介绍
在管类零件加工过程中,按技术要求,需要对圆管两端进行倒角加工。一般对圆管两端倒角,常采用的工艺方法是将圆管夹持在车床上,先倒角好一端后,松开圆管掉头,再对圆管另一端进行倒角加工,这种方法,由于圆管两端是分别倒角的,倒角时刀具的进给量由操作者控制,难以保证圆管两端倒角精度的一致,同时在倒角过程中需频繁夹紧、松开圆管,造成操作工序较为繁琐复杂,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上料台,机架的中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夹持组件,机架的两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组倒角组件,机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相连接,机架上安装有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机架的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两条滑轨,夹持组件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滑轨上,对中组件包括两个对中传感器、调整电缸与控制器,两个对中传感器对称安装在上料台的两侧,调整电缸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条滑轨中间,调整电缸的活动端与夹持组件相连接,控制器安装在机架上,控制器与对中传感器信号连接,并根据两个对中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调整电缸的工作。对中传感器为光栅传感器,光栅传感器型号为NA2-N16。倒角组件包括安装盒,安装盒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上,安装盒内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延伸出安装盒外并安装有倒角刀,传动轴远离倒角刀的一侧安装有传动轮,安装盒的上部安装有倒角电机,倒角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盒内,并安装有驱动轮,驱动轮与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箱,驱动箱安装在机架的下方,驱动箱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驱动箱内还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上齿条与下齿条,上齿条与下齿条相互镜像设置在驱动齿轮的上下两侧,并均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上齿条与下齿条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相连接。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夹持块,固定夹持块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上,固定夹持块上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动夹持块,动夹持块远离固定夹持块的一侧安装有夹持电缸,夹持电缸安装在固定夹持块上。固定夹持块为L型结构,L型结构短边与长边的交界处设有过滤圆弧,动夹持块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L型结构的长边上,动夹持块朝向短边的截面为圆弧形。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倒角组件的设置能够同时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倒角,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中组件的设置保证了钢管处于中间位置,进而保证了钢管倒角的精度一致,保证了加工质量,驱动组件的设置保证了两侧倒角组件动作的同步性,使两侧的倒角组件对两端的钢管加工同样的尺寸,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对中倒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倒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上料台2,机架1的中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夹持组件3,机架1的两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组倒角组件4,机架1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4相连接,机架1上安装有对中组件6,对中组件6与夹持组件3传动连接。其中,操作人员将需要倒角的钢管上过上料台2上料到夹持组件3上,对中组件6检测钢管的两端位置,并控制夹持组件3调整位置,直至钢管位于机架1的中间位置,驱动组件5带动两侧的倒角组件4同时向钢管靠近,分别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倒角,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倒角组件4的设置能够同时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倒角,提高了作业效率,对中组件6的设置保证了钢管处于中间位置,进而保证了钢管倒角的精度一致,保证了加工质量。机架1的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两条滑轨11,夹持组件3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滑轨11上,对中组件6包括两个对中传感器61、调整电缸62与控制器63,两个对中传感器61对称安装在上料台2的两侧,调整电缸62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条滑轨11中间,调整电缸62的活动端与夹持组件3相连接,控制器63安装在机架1上,控制器63与对中传感器61信号连接,并根据两个对中传感器61的反馈信号控制调整电缸62的工作。其中,当钢管上料到夹持组件3上时,两侧的对中传感器61对钢管在两端露出的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传输给控制器63,控制器63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对比,当一端的钢管漏出长度超过另一端时,控制器63控制调整电缸62工作,调整电缸62向反方向推动夹持组件3移动,直到钢管两端漏出的长度一致。对中传感器61为光栅传感器,光栅传感器型号为NA2-N16。倒角组件4包括安装盒41,安装盒41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安装盒41内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传动轴42,传动轴42的一端延伸出安装盒41外并安装有倒角刀43,传动轴42远离倒角刀43的一侧安装有传动轮44,安装盒41的上部安装有倒角电机45,倒角电机45的输出端延伸至安装盒41内,并安装有驱动轮46,驱动轮46与传动轮44通过皮带47传动连接。其中,安装盒41为L型结构,传动轴42安装在安装盒41的下方,此设置减小了设备在长度方向的占地面积,便于设备的摆放,工作时,倒角电机45工作,倒角电机45带动驱动轮46转动,驱动轮46通过皮带47带动传动轮44转动,传动轮44带动传动轴42转动,传动轴42上的倒角刀43对钢管进行倒角作业,对称设置的倒角组件4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箱51,驱动箱51安装在机架1的下方,驱动箱51内安装有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齿轮53,驱动箱51内还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相互镜像设置在驱动齿轮53的上下两侧,并均与驱动齿轮53相啮合,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4相连接。其中,驱动齿轮53安装在机架1的中间位置,驱动电机52工作,驱动电机52带动驱动齿轮53转动,驱动齿轮53通过与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啮合带动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同时反向移动,上齿条54与下齿条55带动两侧的倒角组件4同步靠近钢管或同步远离钢管移动,此设置保证了两侧倒角组件4动作的同步性,使两侧的倒角组件4对两端的钢管加工同样的尺寸,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夹持组件3包括固定夹持块31,固定夹持块31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1上,固定夹持块31上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动夹持块32,动夹持块32远离固定夹持块3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电缸33,夹持电缸33安装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上料台,机架的中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夹持组件,机架的两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组倒角组件,机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相连接,机架上安装有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上料台,机架的中部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夹持组件,机架的两侧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两组倒角组件,机架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分别与两侧的倒角组件相连接,机架上安装有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与夹持组件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两条滑轨,夹持组件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滑轨上,对中组件包括两个对中传感器、调整电缸与控制器,两个对中传感器对称安装在上料台的两侧,调整电缸沿水平方向安装在两条滑轨中间,调整电缸的活动端与夹持组件相连接,控制器安装在机架上,控制器与对中传感器信号连接,并根据两个对中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调整电缸的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传感器为光栅传感器,光栅传感器型号为NA2-N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倒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组件包括安装盒,安装盒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上,安装盒内通过轴承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利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通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