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接收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27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电纺丝接收极,涉及静电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框架、设置于框架下端且与基材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组件以及设置于导送带组件导出侧且用于牵引基材的基材牵引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通过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导送带组件为基材提供了平整的接收平面,配合基材牵引装置对基材的牵引实现与基材的同步移动,保证基材接收纤维细丝过程中不与导送带发生平面错位,保证纤维细丝在基材表面均匀的成型效果,同时还能避免纺纱得到的细丝持续穿过基材沉积在导送带上,纤维细丝成型后基材与导送带组件能够在移送过程中方便的分离,提高了纤维细丝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纺丝质量。

Electrostatic spinning receiving po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ostatic spinning receiving po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static spinn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frame arranged above the emitter, a guide belt assembly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and in contact with and synchronous motion with the substrate, and a base material traction device arranged at the guide belt assembly export side and used for drawing the substrate. The electrostatic spinning receiving pol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lat receiving plane for the substrate through a guide belt assembly arranged above the emitter, realizes synchronous movement of the substrate with the traction device of the substrate, ensures that the plane misalignment with the guide belt does not occur during the filament receiving process of the substrate, and guarantees the fib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pinning filaments can not be deposited on the guide strip continuously through the substrate. After the filament forming,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e guide strip assembly can be separated conveniently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fiber filament and the spinn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纺丝接收极
本技术属于静电纺丝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静电纺丝接收极。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纤维制造技术,其制造过程是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聚合物溶液液滴在电极上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加速移动到另一电极,最终形成类似于无纺布状纳米纤维网的过程。对于静电纺丝的接收极,如果采用电导率非常小的基材,则需要让基材与接收电极直接接触,以期泄放掉移动电荷,避免因电荷的聚集造成纺纱路径上电场强度的大幅减小,降低纺纱效率。目前接收电极都是整块导电材料构成的,纺纱得到的细丝有时候可能穿过基材沉积在接收电极上,造成基材和接收电极粘连在一起,影响基材的运动,甚至会拉断基材,酿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纺丝接收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收极基材与电极距离过近造成粘连、影响基材运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静电纺丝接收极,包括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框架、设置于框架下端且与基材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组件以及设置于导送带组件导出侧且用于牵引基材的基材牵引装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导送带组件包括垂直于基材运行方向设置于导入侧的第一导送辊、平行于第一导送辊设置于导送方向导出侧的第二导送辊、外套于第一导送辊和第二导送辊的外周且用于与基材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导送辊运转的导送驱动装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导送带组件与框架之间还设有用于调整导送带组件与发射极间距的调节驱动装置。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调节驱动装置包括固设于框架上的若干个驱动元件、与驱动元件连接且用于控制驱动元件同步运动的控制器以及与驱动元件相连且用于带动导送带组件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移动组件包括与设置于框架上方的螺母、设置于螺母的上方且用于对螺母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限位的限位板以及与螺母螺纹配合且用于带动导送带组件上下移动的丝杠,驱动元件用于驱动螺母围绕丝杠的中轴旋转,限位板与框架固接,导送驱动装置设置于丝杠的下部。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驱动元件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减速器、与减速器相连的第一带轮、固设于螺母外周的第二带轮以及套设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外周的传送带。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螺母与所述框架之间以及所述螺母与限位板之间均设有推力轴承。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导送辊的外侧设有用于对基材进行导入的导入导向辊,第二导送辊的外侧设有用于对基材进行导出的导出导向辊。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导送带为导电材质构件。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通过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导送带组件为基材提供了平整的接收平面,配合基材牵引装置对基材的牵引实现导送带与基材的同步移动,二者之间无相对滑动,保证基材接收纤维细丝过程中不与导送带发生平面错位,保证纤维细丝在基材表面均匀的成型效果,同时还能避免纺纱得到的细丝持续穿过基材沉积在导送带上,纤维细丝成型后基材与导送带组件能够在移送过程中方便的分离,提高了纤维细丝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纺丝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调节驱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3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框架;200-导送带组件;210-第一导送辊;220-第二导送辊;230-导送带;240-导送驱动装置;300-基材;400-调节驱动装置;410-驱动元件;420-移动组件;421-螺母;422-限位板;423-丝杠;424-推力轴承;510-导入导向辊;520-导出导向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进行说明。静电纺丝接收极,包括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框架100、设置于框架100下端且与基材300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组件200以及设置于导送带组件200导出侧且用于牵引基材300的基材牵引装置。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通过设置于发射极上方的导送带组件200为基材提供了平整的接收平面,基材牵引装置从导出侧对基材300进行牵引,导送带组件与基材牵引装置的牵引速度一致,实现导送带组件200与基材的同步运动,在发射极上方实现基材300表面纤维细丝网的成型,然后从导出侧实现基材300与导送带组件200的剥离,得到表面附着有纤维细丝的基材产品。导送带组件200与基材的同步运动,避免了与导送带组件200和基材300相对位移造成的巨大剪切力,进而避免损伤基材300或者设备,基材牵引装置在导出侧对基材300进行牵引,形成与导送带组件200的同步移动,二者之间无相对滑动,保证基材300接收纤维细丝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纤维细丝在基材表面均匀的成型效果,同时还能避免纺纱得到的细丝穿过基材300沉积在作为接收电极的导送带组件200上,造成基材300和导送带组件200粘连在一起,纤维细丝成型后基材300与导送带组件200能够在移送过程中方便的分离,提高了纤维细丝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纺丝质量。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接收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送带组件200包括垂直于基材300运行方向设置于导入侧的第一导送辊210、平行于第一导送辊210设置于导送方向导出侧的第二导送辊220、外套于第一导送辊210和第二导送辊220的外周且用于与基材300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230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导送辊210运转的导送驱动装置240。第一导送辊210和第二导送辊220分别位于基材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静电纺丝接收极,设置于发射极上方且与高压电源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射极上方的框架(10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下端且与基材(300)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组件(200)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送带组件(200)导出侧且用于牵引所述基材(300)的基材牵引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静电纺丝接收极,设置于发射极上方且与高压电源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射极上方的框架(10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下端且与基材(300)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组件(200)以及设置于所述导送带组件(200)导出侧且用于牵引所述基材(300)的基材牵引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纺丝接收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送带组件(200)包括垂直于所述基材(300)运行方向设置于导入侧的第一导送辊(210)、平行于所述第一导送辊(210)设置于所述导送方向导出侧的第二导送辊(220)、外套于所述第一导送辊(210)和第二导送辊(220)的外周且用于与所述基材(300)接触并同步运动的导送带(23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送辊(210)运转的导送驱动装置(24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纺丝接收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送带组件(200)与所述框架(100)之间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导送带组件(200)与所述发射极间距的调节驱动装置(4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纺丝接收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驱动装置(400)包括固设于所述框架(100)上的若干个驱动元件(410)、与所述驱动元件(410)相连且用于控制若干个所述驱动元件(410)同步运动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410)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导送带组件(200)上下移动的移动组件(420)。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良魏泽鼎焦东伟贾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耐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